□ 俞寧貞
芻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
□ 俞寧貞
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本應是最接地氣的宣傳窗口,也是人民群眾了解本地新聞事件的最佳途徑。但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本應喜聞樂見的本地新聞節目并沒有達到應有的受群眾歡迎的效果。本文指出了制約縣級廣播電視臺創新的因素,分析了新聞節目缺乏創新的現狀,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提出了若干創新建議,以期對于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制約因素;現狀;創新策略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信息傳播變得日益快捷。很多時候,我們的新聞還沒有播報,各種聲音就在群眾中流傳開來。這既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人民群眾對新聞熱點的迫切需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參與,一個大眾化的傳播時代已經到來,各種媒體形式的競爭日益激烈。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已有優勢?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才能站穩腳跟獲得發展。
長期以來,縣級廣播電視臺在及時播報本地新聞、宣傳當地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引領本地思潮、傳播正能量的重要窗口。在激烈的“眼球經濟”中,縣級廣播電視臺占領戰略制高點,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為當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各種媒體的激烈競爭中,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由于受到資金投入、受眾群體、節目內容、新聞工作者的素養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新聞節目的播報時間、播報內容、編排形式等方面都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需要,在新聞播報質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縣級廣播電視臺是針對當地老百姓的生活開辦的區域性廣播電視臺,受眾群體較小、地區本土特色性較強。隨著媒體形式的多元化發展,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受到很大挑戰。同時也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而使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受眾群體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
首先,節目內容與上級電視臺重復,這直接導致新聞的新鮮感不強。新聞內容以時政類節目占據較大篇幅,大部分都是會議新聞,內容較為單一,觀眾無法從新聞節目中了解當地的實事、新鮮事。
其次,節目時間安排不合理。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時間一般安排在晚上七點半之后或者晚上九點半之后,對觀眾缺乏吸引力。這樣的時間安排使得人們無法合理協調了解新聞時事與休息、工作的關系,最終導致新聞受眾流失。
最后,節目報道在接地氣方面做得不夠。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時有延遲、跟蹤不到位,或者在報道中一味追求“高大上”,對單位、人物的宣傳過于臉譜化等現象。這些都導致人們觀看當地新聞節目的意愿降低。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新聞工作者,面對當前現狀,我們必須通過創新策略來改進自身工作,使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真正扎根于基層群眾。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內容是圍繞當地居民的生活展開的,是當地群眾了解地區發展和地區事件的最佳途徑,通過對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進行創新,不僅能夠發展當地新聞事業,還能夠促進居民了解當地時事,促進當地的社會和諧。那么,如何在新聞節目中體現創新呢?
(一)在新聞節目的各環節中體現創新
目前,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播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緊密整體,只有在整個新聞播報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創新,才能創新新聞播報的整體局面。一項新聞的成功播出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具有獨特視角,再經過對新聞素材的整理和篩選,選擇合適的角度與觀點,采用適宜的形式在新聞節目當中播出。這既涉及電視新聞的設計原則,也涉及整體節目的背景安排。另外,生成的新聞需要經過新聞采編人員的輸出才能被廣大群眾接收,這要求縣級電視臺的新聞采編人員采用創新的表達方式輸出精心編排的新聞事件。只有在新聞播報的各個環節都體現創新,才能收獲固定觀眾,才能使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事業發展得更好。
(二)創新播報內容和編排形式
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內容大多枯燥乏味,形式呆板教條,長期得不到創新。新聞內容以當地的領導活動為主,無法吸引群眾的興趣。對新聞的播報內容進行創新,意味著新聞工作者在發掘新聞素材時要適當地選用一些當地發生的事件、趣聞等,選擇貼近群眾生活的內容、有當地特色的內容,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激發觀眾的興趣。
其次,在新聞的編排形式上進行創新,要針對當地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著重報道、及時跟蹤、及時反饋,讓觀眾能夠完整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外,在新聞的播報時間上也需要進行更合理的安排。例如,在早晨七點到七點半這一時間段播報當地前一天的重要新聞事件。當地居民可以在晨練或者吃飯的過程中觀看新聞,了解前一天當地的動態。這不需要單獨占用群眾過多的休息時間,又能在群眾精神較為飽滿的時間段輸送新聞。
(三)建立高水平的專業隊伍
要想提高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質量,必須提高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采集、編排、播報等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新聞采編人員的新聞視角決定新聞的觀點,不同的新聞視角能挖掘出不同的新聞題材。這就需要專業素質較高的新聞采編人員以自身獨特的角度和視野挖掘最有價值的新聞,新聞采編人員的自身素質決定了對新聞事件價值的挖掘程度。例如,外派記者對路人進行隨機采訪,記者需要有較強的話題控制能力和引導能力,既不能影響受訪者自身的觀點和見解,又要引導其盡可能展示自身的真實觀點。并且,記者自身的生活素質也影響新聞采集的效果,這需要記者態度平和,牢記服務信念。例如隨機采訪時可能會遇到不配合的受訪者,這需要記者隨機應變,安撫與引導并重,盡可能完成采訪任務。
由基層采集人員收集的新聞素材需要經過專業的加工處理才能成為觀點鮮明、立場明確的新聞報道,這就需要編排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既能保證新聞真實性,又要在編排上做出足夠的創新。
最后,在新聞的播報方面,主播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新聞的傳輸質量。這既需要飽滿的播報情緒、積極的精神面貌,也需要標準的語音播報能力。這要求縣級廣播電視臺提高用人標準,加強工作考核,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四)加強與現代社交媒體的合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了解新聞事件、表達觀點的渠道越來越多,這意味著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新媒體的出現,既是廣播電視臺的發展機遇,又是其發展的一大競爭對手。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是音頻、視頻、動畫同時傳播的形式,這對觀眾的觀看時間、空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可以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在各大網絡平臺上進行播放,既能增加縣級新聞的播放量,又能使當地的網絡平臺借廣播電視平臺得以發展,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為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另外,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屬于單向傳輸形式,廣播電視臺只負責將新聞播報給當地的群眾,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則無從表達。如果縣級廣播電視臺與現代的社交平臺加強合作,群眾能夠在廣播電視臺的公眾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群眾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廣播電視臺便能夠及時收到群眾的反饋,從而能夠極大地增強廣播電視臺與群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作為最接地氣的縣級廣播電視臺,制作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是我們長期堅持與追求的結果。面對當前受眾流失的現狀,只有對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進行合理創新,才能提高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的質量,并最大限度地發揮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縣級廣播電視臺以及當地新聞事業的發展。
1.陳先國.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創新策略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6(09):23.
2.鄭亞卡.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改革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297.
3.葉思曼.淺析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6(14):269.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