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文學夢的老稅官
初中未畢業就去參軍,年近半百時從部隊轉業到陌生的稅務系統工作,通過他不懈的學習與實踐,不僅很快熟悉了稅收業務,還發表業務理論文章、出版稅收專著,并寫小說、劇本、報告文學和曲藝小品等,實現了自己的“文學夢”——他就是原武漢市江岸區國稅局局長、現年76歲的陳貽金。
1941年,陳貽金出生在湖北省漢陽縣(今武漢市蔡甸區)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從小讀書時就非常喜歡文學,并做起了“作家夢”——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進中文系,最終成為一名作家。然而,1958年,正在念初中三年級的他,因為家境貧困,不得不輟學當了兵,“作家夢”也因此擱淺。
丹可磨,而赤心不可奪。陳貽金在部隊近三十年時間,始終與文學有著不解的緣分。他讀過上百部中外文學名著,有時也試試筆,偶爾發表點作品。1987年,在“百萬大裁軍”的浪潮中,46歲的他從部隊正團職主官的位置上轉業到陌生的稅務部門工作,任武漢市江岸區稅務局副局長。
當上稅官后,陳貽金舍棄了與家人休閑、團聚、散步、旅游等天倫之樂,舍棄了釣魚、打牌、下棋、看戲等娛樂愛好,把業余時間都用來啃專業書籍,鉆研業務知識。經過幾年業務上的“摸爬滾打”,專業知識上的“攻關奪隘”,他很快完成了從軍官到稅官的華麗轉身,由外行變成內行,成為區局的一名行內領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任副局長、局長的十多年里,陳貽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發表了上百篇業務理論文章,其中三十多篇榮獲市級以上優秀論文獎;他還出版了四本稅收專著,填補了新稅制出臺后實踐操作和理論指導的某些空白。其間,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有誰能知。
正所謂“干什么吆喝什么”,無論是與從事各種行業的朋友、客人交談,陳貽金都會情不自禁地談起征稅的酸甜苦辣和納稅的重要性、必要性。他還緊密聯系稅收工作實際,親自創作了小品《一諾千金》、湖北大鼓《“傻”稅官》、報告文學《江岸稅歌》、長篇小說《都市稅官》、《江嶺稅事》,用筆描寫的都是稅務人、稅務事,尤其是他執筆創作的八集電視連續劇《紅星繼續閃光》,謳歌了稅務戰線上的轉業軍人樂于奉獻,敢于拼搏的精神,在中央電視臺和許多地方臺播出后,反映強烈,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在這么多年文學創作的路上,陳貽金作為一個區局的局級領導,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然而,他為了實現早年的文學夢,不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熬了多少個夜晚,這些都阻止不了他對文學的熱愛,阻止不了他追逐文學夢的腳步。
陳貽金樂于宣傳稅收,但從不愿宣傳自己。盡管他有許多記者、作家朋友,有花錢買名貼金的資格與條件,但他始終淡泊名利,潔身自好。
一次,他的一篇論文發表后,竟收到全國18個報刊的論文入選史冊的邀請信函,或要求高價買書,或直接要錢。陳貽金將這些信函統統扔進廢紙簍,鄙夷地說:“他們其實是沖著局長的權和錢來的。如果我花錢買名,那就給稅務干部和群眾帶了個壞頭。”
1994年,陳貽金被國家稅務總局授予“全國打擊偽造、倒賣、盜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先進個人”稱號;1995年被評為湖北省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武漢市目標管理先進個人,獲得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1996年被湖北省人事廳破格晉升為高級經濟師。同時還被江岸區文聯選為副主席,市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2002年,陳貽金離開繁忙的工作崗位后,開始了十多年的退休生活。緊張工作了一輩子,突然賦閑在家,難免會有些不適應,甚至感到寂寞,陳貽金選擇了“以書為伴”——用讀書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事實證明,多讀書讀好書的確使他受益頗多,感悟頗深。
陳貽金非常認同法國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在他看來,讀一篇文筆幽默的好文章,或者讀一本見解獨到的好書,如飲一杯精神良茶,吃一頓豐盛美餐,令人神清氣爽。陳貽金認為讀書能促進養身健體,正如古人所說:“書者,抒也,舒心中氣,散心中郁也,故書家每得無疾而壽。”陳貽金就是通過博覽群書,在執著的文學創作中收獲了快樂和幸福。
《中國文化名人剪輯》、《最美大武漢》、《百位百歲名人長壽的故事》等幾本厚厚的讀書筆記和剪報,見證了他的讀書成果。與此同時,陳貽金還特別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社區老人采取“抱團養老”這一新型養老方式出現后,便十分關注并收集整理相關信息,有機會他將創作出文學作品,讓其得到廣泛的宣傳和推廣。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厚重,認識也隨之不斷升華,陳貽金有了為自己寫本書的想法。于是,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寫了一本三十萬字的回憶錄,定名為《軍官·稅官》。他在此書的前言中寫道:“我年過六旬退休后……撰寫了十四篇回憶性的文章,其中有從老百姓到軍人,以及在部隊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也有從軍官變稅官,在稅務戰線工作的情況。前者可稱之為我的軍旅生涯;后者則冠以我的稅官歲月。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四十多年來經歷過的艱難曲折過程和勇于實踐道路的真實記錄和情感寫照。”
文學夢成就了陳貽金的人生,他以為,讀書也好,寫書也罷,最關鍵的是,每一個人必須讀懂寫好自己這本書,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一本好書”,這就是這位老稅官發自內心的感受。
(離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