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蕾
數字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探析
——以廣西人民出版社為例
□邱蕾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掀起了數字化浪潮,媒體的傳播手段、受眾的閱讀模式發生改變,傳統的信息業、通信業與傳媒業日益融合。新媒體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的弊端不斷暴露,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傳統媒體的必然選擇。本文將以廣西人民出版社為例,淺析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生存與發展。
傳統媒體;生存;發展;廣西人民出版社
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國傳統媒體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巨大挑戰。在全國500余家出版社中,廣西人民出版社較好地實現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融合,在不可逆轉的大環境下把握住了媒介融合發展的大方向。作為較早開始探索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的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筆者的實地調研結果為基礎,探討數字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全國500余家出版社中,大多是中小型出版社,如果并未制定詳細計劃就盲目地跟風轉型,勢必會使得出版社困難重重,后勁不足,轉型失敗,更有甚者會使得出版社倒閉。在許多出版社進行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的過程中,廣西人民出版社的成功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廣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是廣西創建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它于80年代開始實行專業化,涉獵少兒、文藝、教育、美術、科技等領域,以成人讀者為主。從廣西的8家出版社來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是舉足輕重的,廣西人民出版社也極具影響力。2009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從事業單位向國企轉型,經濟實力居于廣西8家出版社的中間位置,純利潤近1000萬。在“十五”規劃之后,廣西人民出版社也著力于向經營型轉移。廣西人民出版社進行正確的政治定位,將目光聚焦于黨的創設、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以及各類重要文件,主要負責黨的出版任務、一系列文件及領導講話的出版,曾因出版“與官員談系列”等政治類圖書而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它是一個地方綜合出版社,出版內容包含黨建時政、地方服務、廣西經濟發展以及大眾市場等。在其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和積累科學文化知識,取得了豐碩成果。面對數字化出版的激烈競爭,廣西人民出版社積極調整工作方針,充分利用數字化出版手段,建立出版數據庫,成立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展網絡文學大賽等活動,成功示范了出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隨著技術革命的到來,傳統媒體面臨著數字化的挑戰,如何在這樣的局勢下與時俱進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是傳統出版社所面臨的問題。在數字化閱讀的長遠趨勢下,廣西人民出版社抓住“內容最根本”的重點來定位自己的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浪潮可能導致紙質圖書和實體書店消失的爭議中,廣西人民出版社通過數字化轉型,在內容的把握上立足準確性、科學性、系統性,堅持以內容為根本,以技術為支撐,建立數字化數據庫,將紙質圖書逐步轉化成電子版本。與騰訊、新浪、方正、中文在線等大型數字平臺以及中國移動、電信等數字出版單位合作,簽約有效版權,建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此外,促使出版行業向文化產業轉型,成立全資子公司,加強原創文學的創作與出版,開展網絡文化活動,大力推動全民閱讀。2011年,廣西人民出版社攜手簽約作者千尋千尋,重點運作了其《北海戀人》一書的全媒體出版。廣西人民出版社聯手麥林文化成功舉辦了一場《北海戀人》主題沙龍活動,同時也為該書制作了一段時長7分鐘且凝聚著小說浪漫風格和寫作心路的視頻MV短片。除了借助傳統的圖書宣傳方式外,該書上市之初就與中國移動合作,在移動手機書城全新首發,首發第三天閱讀點擊量就已達到30多萬次,全球各地的讀者可以通過iPad、iPhone等平臺實現這本小說的同步閱讀。
廣西人民出版社利用自身國有企業的固有定位和可信度,堅守意識形態,堅定政治立場,面對傳統市場、資源、物流等方面的匱乏以及經濟及電商的沖擊,在堅持傳統黨的出版任務、系列文件及講話、地方綜合出版等獨立定位的前提下,進行了從事業單位到企業管理的重大轉型,盡可能地挖掘資源,形成合作,建立成熟的運營框架。在實體書店逐漸回暖的趨勢下,改變單一盈利模式,采取市場化營銷戰略,努力推廣“一個產品,多個創意;一個創意,多個形態”的營銷模式,在內容、機制以及產品上進行創新,同時還保有經典意識,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全民閱讀。廣西人民出版社立足本地,開發本土資源,深入關注地方特色文化,滿足讀者閱讀需求,主打地方特色出版,如出版一系列廣西歷史文化簡明讀本,如《圖說廣西》《美麗南方》等,同時還出版一系列記錄廣西抗戰貢獻的圖書,如《廣西九章》《桂軍抗戰史》《李宗南回憶錄》等等。
廣西人民出版社開發手機應用,建立廣西普法學習教育新媒體出版服務平臺,成立數字出版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麥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悅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采取“門戶+客戶端”的模式進行全版權經營,始終在時政、地方服務、大眾市場三個板塊中占據一席之地。在數字出版轉型上,關注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內容,建立了相關的基礎資源庫和專業資源庫。為積極開拓全國圖書市場,廣西人民出版社旗下的廣西麥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圖書全版權經營為核心,涉足大眾圖書的紙質出版、數字出版和版權貿易等,并開展網絡文學大賽等活動。其主力板塊為領導科學、通俗文史、通俗文學(都市言情、懸疑推理)。目前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方正阿帕比等建立了穩固的數字出版合作關系,圖書版權輸出地主要為中國臺灣地區和越南、韓國等。2010年以來,廣西人民出版社實體版權經營發展穩步前進,電子版權經營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在2010年12月運行的以女性文學為主題的文學網站也為版權的收集和展示經營提供了新的平臺,已經初步形成從版權收集整合到版權包裝經營的營銷體系,可以憑借文學網站平臺的展示和利用以及和第三方的深入合作,不斷延長創意文化產業鏈,能夠在影視改編、動漫周邊經營、網游開發甚至其他創意實業上發力。
廣西人民出版社的負責人表示,傳統媒體未來需要復合型人才,不僅擁有廣博的知識積累、扎實的采編功底、出色的交流能力,還應能熟練運用新媒體數字化技能,具備“陣地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的媒體人素養,才能在新時代的媒體競爭中發揮自己的才能。
在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中,將文化產業融入其中,這樣的媒介融合是具備歷史和文化意義的,是豐滿的轉型,是為了發展的轉型,而絕非為轉型而轉型。廣西人民出版社堅持為黨、為意識形態服務,以社會效益為首位,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它做到了內容與人才的統一,逐步實現占領陣地、培養人才、擴大影響的目標。它是IP生產商、內容提供商,它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成功地進行了融合,它的數字化轉型值得出版行業借鑒與學習。廣西人民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是將自身特有的優勢融合于轉型之中:(1)憑借地域優勢,借助東盟的平臺,加大力度繼續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學作品,打造屬于自己的本地品牌;(2)選題策劃上,通過數據分析,分類推廣圖書服務,將經典書目再版來引起讀者對于經典的關注,引進與出版國外圖書來提升知識分子群的關注度;(3)規范發展數字出版,除了讀書會的推介,也選擇與高校圖書館合作推出數字圖書閱讀板塊。對于一個擁有較大閱讀群體的學校,其閱讀群具有長期穩定的特點。同時麥林文學網也入駐高校,通過文學大賽,尋找原創文學人才,簽約一批穩定的原創文學作者,打造原創文學品牌。
1.彭蘭.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大數據:影響新聞生產的新技術因素[J].新聞界,2012(16).
2.蔡雯.從面向“受眾”到面對“用戶”——試論傳媒業態變化對新聞編輯的影響[J].國際新聞界,2011(05).
(作者系廣西師范學院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