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英 白 莉
(1西華大學圖書館,四川彭州 611930;2成都大學圖書館,四川成都 610106)
民間圖書館研究
山村兒童繪本閱讀現狀:基于彭州磁峰鎮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的工作筆記*
周 英1白 莉2
(1西華大學圖書館,四川彭州 611930;2成都大學圖書館,四川成都 610106)
文章從中心義工、中心孩子、閱讀活動等方面介紹了山區兒童繪本閱讀的具體情況。
繪本閱讀 山村兒童 閱讀推廣
雖然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鎮是筆者之一周英的老家,但因為父輩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外出讀書時就已離開故鄉,所以對其具體情況并不是很熟悉。2015年,因為各種機緣,兩位筆者有機會參加了一個成都市社區公益項目“美麗山村 親情繪本”,實施地恰好落在了磁峰鎮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四川動漫研究中心”的課題“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兒童動漫閱讀的調查研究”,磁峰鎮也屬于調查區域。為此,我們在2015年大半年的時間里,在周末以及暑期,帶著愛心志愿者(主要是在校大學生),不斷往返城區和山區,從而得以對該區域兒童的繪本閱讀近距離觀察和參與。
彭州市磁峰鎮“位于龍門山脈中南段,彭州市西北部。距彭州市區33公里,距都江堰市區25公里,距成都市區70公里,屬淺山深丘地區”。全鎮幅員面積53.4平方公里,鎮轄12個村(其中3個涉農社區,一個場鎮居委會),133個社,總人口18544人。由于缺乏支撐性產業,人員外出務工普遍,留守兒童較多。
鎮上有彭州市磁峰中遠學校,這是一所九年制學校,附屬有幼兒園,目前整個學校有學生700多人。學校有圖書室,建設情況良好,進入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圖書有2萬2千冊,其中沒有繪本。
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彭州市和都江堰都是極重災區,而兩城之交的磁峰鎮自然也是受災很重的鄉鎮。當然,如今災后重建都早已經完成,整個山區的建筑面貌煥然一新,其中,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尤其突出。
第一次看見這個中心,感到驚訝,沒有想到在偏遠的山區隱藏著這么造型獨特的建筑。站在遠處,可以見到一座赭黃色、開放性的、帶弧形的建筑,完全不同于背后的磚混和瓷磚貼面的民居。
走進細看,發現其建筑材質的確與眾不同,依稀辨別出其邊框類似木質,墻體類似秸稈。中心由畢馬威中國攜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都婦女聯合會三方在2010年建成。
設計者是劍橋大學建筑學博士郝琳,他同時也是成都遠洋太古里的設計師。關于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的設計,他在網上有這么幾段話:“我希望孩子們眼中的中心是具有鄉村美感和優雅的建筑。深長的挑檐、坡屋頂、小灰瓦、類似木結構的竹結構、竹外墻板都是地方元素的微妙體現。建筑的構件,一件件組合起來,清晰的結構美,竹子、秸稈的紋理天然素材感,都是鄉村的美感意識。我認為,采用地方的風土設計和創意材料設計,并盡量地融入本地人民的參與,才可能建造出真正屬于地方的建筑。”“教育和社區建筑,因為涉及未來的一代,所以比之其他類型的建筑,更應體現人性化和可持續設計的道理。面對大多鄉村學校整齊劃一和單調乏味的教育建筑,畢馬威中心展現了綠色創意理念的力量。”
中心的建筑面積為450平米,共有大大小小8間房子,設計容量150人。中心并不是圖書館,但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心擁有不少圖書,包含很多經典繪本。圖書陸陸續續來自一些基金會、社會愛心人士等。在我們實施項目過程中,附近村子的“農家書屋”因無人管理,其圖書也被移動到這個中心里面。
第一次知道小娜,是別人介紹,說是從河南來到四川的志愿者。2008年“5·12”地震后先到北川,2010年畢馬威安康中心建成后就一直在磁峰鎮獨力支撐。本來我們2月準備和她見面,但由于她不幸遭遇了車禍,處于康復期,身體不方便,電話里拒絕了我們。3月我們申請的公益項目開始著手,第一次見到了她。這是一個風風火火、辦事利落的姑娘,當初一腔熱血來到災區,自己也沒有預料到一路坎坷堅持到今天。
介紹我們認識的人是我的同事,說這么幾年來,小娜作為一個外省人,在相對封閉排外的小山村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幾乎鎮上的人都認識她,孩子的家長也信任她,說“只要孩子在中心,有小娜在,就放心了。”
目前小娜的工資支持主要來源于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資助,當然,不是直接的給本人,而是通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此外,小娜還為彭州婦聯的幾個兒童之家做活動,婦聯也支付她一部分勞務費。
通過微信,可以看到她對于繪本閱讀還是很喜愛的:“看著書架上的圖書,特別開心,感謝阿簡老師提供的書單……越來越喜歡閱讀繪本。”“愛上繪本故事,要讀的書太多,孩子們邊幫忙邊看起來了。”“越來越對閱讀感興趣了,今年舉辦一個閱讀夏令營。”“整理繪本書架,那么多可愛的優秀作品,真的要多多讀讀了。”2015年3月30日到4月2日,她還自費去參加了“第四屆鄉村兒童閱讀及書香校園發展論壇”,論壇的主辦方是心平公益基金會和貴州正安縣教育局。
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處于鎮子邊上,與磁峰中遠學校相隔不遠。由此輻射的孩子,大多是在中遠學校上學的小學孩子,涉及附近好幾個村落。周末、暑假的時候,在外讀書的鎮上孩子甚至鎮上居民親戚朋友的孩子也喜歡到中心來活動。
趁著孩子活動的間隙,我抽空一一詢問部分孩子的家庭藏書情況:A,女,三年級,父母離異,家里有一本繪本,《我很特別》,中心搞活動所發;B,女,四年級,父親在外,母親多病,弟弟1歲多,無課外書;C,女,三年級,父母在外,跟著外婆生活。常到中心看書,家里有《格林童話》;D,女,家里有課外書,爸爸不經常在家;E,男,四年級,父親常年在外,家里無課外書;F,四年級,女,父母均在鎮上工作,家中有不少課外書;G,女,五年級,暑期老師布置看四大名著任意一部。自己家里有《水滸傳》;H,女,五年級,沒有課外書,暑假布置作文一篇;I,男,五年級,家中有7、8本書,最愛《紅樓夢》;J,男,三年級,父母在外,由爺爺奶奶照顧;K,男,二年級,家中有一本繪本《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老師要求買;L,女,二年級,家中有繪本《小花仙》,教室有圖書角(這個孩子平時在縣城一所私立小學上學,周末回磁峰);M,男,三年級,N,女,二年級,兩兄妹,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家中有《安徒生童話》;W,女,一年級,家中有《格林童話》,爺爺照顧,媽媽和奶奶在縣城打工。
在我們去磁峰的每一次活動中,家長親自接送孩子的都不多,全程陪伴的幾乎沒有。男孩Z的家長是農村中少有的陪孩子的母親,夏令營的時候,只有她頂著烈日堅持為孩子送午飯。其他許多孩子都是自己頂著烈日回家吃飯。有一日,她來到中心,對我們說:“小娜老師,周老師,你們要督促Z多看書哈。”難得家長有這么強烈的認識,我們乘機勸孩子每周借書回家看,不用太多,兩周一本即可。
我們申請的公益項目“美麗山村 親情繪本”嘗試以繪本閱讀與繪畫融合為一體,期待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及美術能力。正式開課在3月28日。第一堂課主題是春天,我們準備了三冊關于春天的繪本,《小牛的春天》《燕子和春天》和《送給爸爸的春天》。老師講故事,然后讓學生根據故事,進行美術的創作,畫出屬于自己的春天。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個學期,基本在周末。每一次我們都會圍繞一個主題,共同閱讀一至三本繪本,然后就這個主題進行繪畫。截止暑期前,共進行了9次課程。
4月11日是第二次課程,閱讀與繪畫的主題圍繞親情展開。閱讀的繪本是世界經典繪本《我爸爸》《我媽媽》,作者是安東尼·布朗,2000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的獲得者,被英國《衛報》譽為“天才”的超現實畫家。他的畫風很受孩子們歡迎。讀過了繪本,小娜老師讓孩子們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繪畫的主題則是《我的家》。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5月9日,我們的活動主題也順勢定位感恩母親。閱讀的繪本選擇的是《好幸福》,書中的媽媽說:“寶貝兒,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你想要的東西都能夠得到的。”“重要的是你要珍惜你已經擁有的一切,比如所有愛你的家人”。閱讀之后的活動是手工制作康乃馨紙花,做完后,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帶回家,要送給媽媽或者外婆、奶奶。
6月對磁峰鎮而言,是個熱鬧的時節,因為有端午節。距鎮不遠,有一座水庫,名曰蓮花湖。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蓮花湖水族文化節,吸引來大量游人。6月27日,我們的閱讀繪本是《味兒》,書中小主角雷蒙癡迷于畫畫,哥哥并不鼓勵他,但妹妹覺得雷蒙的畫“有味兒”。雷蒙也慢慢懂得畫畫要追求的并不是“形似”而是“味道”,慢慢明白生活的本質就在于感受有味兒的世界。閱讀結束后,繪畫的主題是美麗磁峰,表現蓮花湖的湖光山色,輕舟蕩漾。
……
暑期是中心最熱鬧的時間,各種性質的夏令營接連不斷地開展,我們的繪本閱讀夏令營安排在7月下旬。考慮到孩子閱讀的連貫性,我們布置了繪本暑期自主閱讀,要求孩子們做讀書筆記,可以是簡單的文字筆記,也可以是繪畫筆記。
7月22日至31日,“微笑繪本夏令營”開營。開營之前,我們檢查了之前孩子們的閱讀筆記,完成得很不錯,對完成最好的6名孩子進行了獎勵。
夏令營的主要成員,還是之前的孩子,另外,也從外鎮和外縣新增了一些回磁峰過暑假的孩子。
開營的第一個活動,是“破冰游戲”,孩子們被分成4個小隊,每個小隊成員先進行自我介紹。紅隊成員中有個孩子新來的,應該還是幼兒園大班學員。輪到他總是低著頭,不開口,游戲受阻,小隊長反復勸解,無果。我覺得可以介入一下,將孩子單獨從隊伍叫出來,挑了一本繪本《我也行呀》,和他共讀。《我也行啊》,翻開第一頁是一只小鳥,高高仰著頭,張開嘴巴,“云雀唱起歌來,唧唧唧;”第二頁是一個小女孩,雙手交叉胸前,小嘴也漲得大大的,“我也行啊,你看,啦啦啦”;第三頁是可愛的熊貓,“熊貓打起滾來,骨碌碌”;第四頁是小女孩效仿熊貓,“我也行啊,你看,嘿呦呵呦”……孩子專注地聽完了故事,我問:“你行嗎?”孩子用力點頭。回到自己的隊伍,輪到自我介紹的時候,他果真開口了:“我叫周**”,隊里的其他小伙伴都為他鼓掌。繪本的力量如此立竿見影,這也讓我們倍感欣慰。
夏令營的十天時間,孩子們閱讀的繪本越來越多,每個小隊圍繞繪本完成了不少項目:用IPAD(之前有公益機構為中心孩子捐贈的二手產品,很得孩子喜愛)編輯繪本故事,臨摹繪本;期間,還不時有外面的組織過來參觀訪問。作為一個窗口,這個點位是成都市婦聯、彭州市婦聯、磁峰鎮對外宣傳鄉村兒童工作的熱點。
7月23日彭州市婦聯兩位主席來看望孩子們,并且為女童帶來了自我保護的漫畫宣傳冊。
7月31日,夏令營最后一天。授漁公益小董帶來加拿大教育界愛心人士,觀摩了孩子們簡單的繪本劇表演,并進行了點評。我們則為小學高段的孩子們在書架上挑選了一些圖書,作為暑期閱讀推薦。
暑期結束之后,我們繼續周末的繪本閱讀與繪畫活動。方式也沿襲之前,結合繪本閱讀做美術擴展。例如,9月26日,臨近中秋節,我們閱讀的繪本是《爸爸,我要月亮》《公主的月亮》《月亮的味道》,繪畫的主題則是《中秋》。有孩子畫出一家人團圓的場面,桌子上特別突出了盤中的麻餅。作為地方民俗,磁峰鎮的椒鹽麻餅是中秋必備之物。
11月21日,雙流東升小學小白老師及小志愿者劉同學一早從雙流出發,趕到磁峰鎮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和孩子們一同閱讀、繪畫。
臨近年底,12月19日,我們在中心舉辦了總結活動,最后一次課,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完成手工制作。在閱讀總結方面,我們自費給每個孩子發放了閱讀筆記本,在美術方面,給每個孩子家庭一本孩子們自己創作的畫冊,并舉辦了孩子們的代表作展覽。總結活動中,我們發放了一個調查表,在發放的調查表格中,90%的孩子認為項目對自己的閱讀和繪畫有較大幫助,90%的孩子對項目整體滿意。
時間很快到了2016年。經過各方努力,小娜籌集了足夠的資金,可以繼續將這個項目進行下去。我們也不時到中心,繼續關心這一群山村兒童。暑期的時候,針對孩子們外出旅游機會少的現狀,志愿者專門設計了一系列課程,選擇了“20世紀最偉大的視覺插畫大師”薩塞克先生的代表作——THIS IS系列繪本作為閱讀和繪畫的藍本,這其中包括《這就是巴黎》《這就是威尼斯》等經典旅游繪本。志愿者們通過書籍和PPT帶領孩子們游覽世界名城,描繪每個城市細膩的景觀,介紹豐富的人文背景,孩子們既得到美的熏陶,也收獲了歷史和地理知識。同時,作為閱讀的延伸,志愿者們還輔導孩子針對每個城市的特點,畫出心目中的一幅幅美麗風景。
這一年,小白老師通過在雙流舉行愛心拍賣為畢馬威安康中心的兒童籌得資金2萬余元,更新了中心書架書桌,增添了新的繪本書。我們也想辦法為磁峰中遠學校附屬幼兒園籌建了一個小型繪本館。另外一個廣東的公益組織也聯系上學校,為每個班級建設了圖書角。其中,低年級班級的圖書角包含了不少繪本。
后記: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并不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但也非常欣慰看到這是真實的存在。雖然,該中心并不以圖書館命名,但可以視其功能之一為民間兒童圖書館。該中心充分實現了社區的中間作用,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很好地幫助鄉村兒童的課外閱讀,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經驗。在本文最后寫作時,鄰近的通濟鎮,也有兩名義工新建了“成都點亮青少兒生命中心”,想以畢馬威安康社區中心為樣本,為鄉村兒童建一個溫馨的家。生命中心也初步籌集了圖書,而我們的大學生志愿者也將“美麗山村 親情繪本”的項目模式繼續在此復制。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Reading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Based on the Work Notes of KPMG Ankang Community Center in Pengzhou
Zhou Ying Bai Li
KPMG Ankang commun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Cifeng Town, Peng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reading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from the aspects of volunteers, children, reading activities etc.
Mountain village children; Picture books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本文為四川動漫研究中心2015年度項目: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兒童動漫閱讀的現狀及推廣對策(項目編號:DM201509)研究成果之一。
G252.17
A
周英(1968-),女,西華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白莉(1967-),女,成都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