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衛
多媒體技術在播音主持教學中的運用
□熊曉衛
多媒體技術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式,也給播音主持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對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播音主持教學中的必要性、現狀以及對播音主持教學的幫助進行探討,提出在播音主持教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途徑,并對其帶給播音主持教學的啟示進行分析,以期為播音主持教學提供參考。
多媒體技術;播音主持;教學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多媒體信息時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而這些除了給我們平時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之外,也為播音主持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幫助,其不但改變了播音主持教學的固有模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利于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媒體人。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教學工作也變得更為開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反映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學生們在課堂上通過手上的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進行刷屏,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大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再加上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并不完備的時期,極其容易被網絡上的信息所干擾,嚴重影響學習質量。而教師如果將多媒體教學的手段運用到播音主持的課堂學習當中,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學生借助手機設備開小差的現象,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過程中,更有實效性地開展播音主持的教學工作。而實踐也證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播音主持教學開展得更為順利。
非線性編輯技術是基于計算機平臺,通過硬盤直接獲取素材,使素材不再受其長短、順序先后的限制,能夠隨意進行編輯應用。通常國外的媒體都會應用這種技術來進行編輯。當前我國也將這種技術引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學中。眾所周知,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不僅只學習主持方面的課程,對節目的創意、環節的設置以及后期編輯工作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學習非線性編輯技術,讓學生掌握節目的形態以及后期制作的整套工序,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
當前多媒體技術已經發展到移動端方面,秒拍、美拍、荔枝FM、喜馬拉雅等手機APP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為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學生通過使用這些客戶端,能夠實踐自己所學的播音主持方面的知識,甚至可以自己剪輯錄制播音主持的素材,自己完成一定的調音、后期編輯制作等工作,而后放置到網絡平臺上進行共享,隨時獲得教師與同學的反饋,不但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教師也能隨時隨地地檢查學生們的作業,一舉多得。
首先,播音主持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講,播音主持教學在大學一二年級都是進行一定的基本功的訓練,如發音等,而到了大學三年級以后則更為重視對學生在專業技能與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就是說,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一定的片段練習等實踐活動,加深在技能與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不是單純地念一段文章。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上教師指導的方式,通過多個團體或者專業的合作,真實模擬電視臺播音主持的流程,讓學生通過一定的節目內容展現自己的主持,而后再進行回放,讓學生進行反思,這樣就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通過主動的方式改善自己的問題,此外,也加強了同學之間、專業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分享,讓學生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了解同學。
其次,使學生深入群眾,提高新聞敏感度。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教師將做新聞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去想選題,這樣學生們就更容易去了解當前的社會事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新聞感知力與敏銳度,幫助學生做出貼近老百姓的新聞。而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講,了解百姓心聲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關鍵所在,而現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新聞的敏銳度。
最后,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培養學生的新聞解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播音主持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布置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對新聞進行現場的評說與解讀。而學生通常都是在課下寫好文稿在課上進行背稿,這樣的做法易使學生過度依賴外界,現場的應變能力比較差。而現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一定的視頻或者新聞片段,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然后在課上進行解說,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的語言組織與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當前在互聯網、新媒體的生態環境之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改變當前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手段深入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形成“多維”課堂,幫助學生在進行播音主持實踐時,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而這種互動形式也不再是傳統課堂上的一維模式,而是多維模式,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當中,而是通過引入多媒體的手段,讓教師與學生通過互聯網的載體,進行多維的互動,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反饋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的,而課下的反饋不容易接收到,而這種反饋形式往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打造一個新的教學反饋系統,這種系統以互聯網為載體,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教學反饋系統,這樣教師就不僅能夠在課堂上接收到學生的反饋,在課下也可以及時接收到學生的反饋,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建議與幫助,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得到快速便捷的分享,這種分享是即時性的,因而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實踐當中,一方面順應了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特點,另一方面也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創新播音主持的教學,由教師提出要求或課題,學生通過結成團體的方式進行創作實踐,通過分工合作完成課題的創作。這就使得教學不再拘泥于一種形式,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創作,讓學生模擬新聞播音的過程,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體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播音主持教學中,明顯地提高了教學效果。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得到了一些啟示。
一方面,教師在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摒棄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不良方式與習慣,但是,一些傳統教學過程的優勢也同時被放棄,使得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忽略了教學的本質,甚至有些教師在離開了多媒體技術以后就不會進行教學,從而變成了被技術綁架的“唯工具論者”。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工具,但不唯工具,不要過度依賴技術,工具僅僅是教學的補充,不能成為教學的主導,要明白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互動過程。
另一方面,學生要有意識地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自己對課堂學習的反思,學會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完善與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培養自己的播音主持技能,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媒體人。
1.張韶麗.新媒體環境下播音與主持的功能拓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5(12):159.
2.董秋桐.互聯網對播音主持教學工作的幫助[J].新聞研究導刊,2016(08):348.
3.羅小品.論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才的機遇與挑戰[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25-128.
4.董鵬程.多媒體融合視角下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創新研究[J].記者搖籃,2016(11):10-11.
(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