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會意
非典型綜藝的成功要素分析
——以韓國明星真人秀《三時三餐》為例
□盧會意
《三時三餐》作為一檔非典型電視真人秀節目,沒有競爭和懸念,采用平緩的節奏敘述故事,記錄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在競爭慘烈的韓國綜藝圈卻實現了收視口碑的雙豐收。尋找生活本真的節目立意,深層次的價值訴求為節目添彩不少,也為綜藝界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氣,值得國內外相關真人秀節目借鑒。
真人秀;《三時三餐》;節目訴求
在泛真人秀時代,各類綜藝節目似乎牢牢把控住了觀眾的焦點:挑戰明星極限,刷新節目新奇下限,窺探明星隱私……大都以一種“快綜藝”的游戲競技和“大爆料”的明星新奇點來吸引觀眾麻木的視覺神經。不可否認,在當下浮躁社會背景的折射下,國內觀眾本身具有較大的浮躁心情,希望從節目中快速獲取娛樂感官體驗。這種短暫的以“快消”為主的電視制作手法雖然迎合當下社會公眾的情緒,但是從人性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讓生活回歸本真的綜藝才會更符合人類深層次的需要。
《三時三餐》,一檔韓國TVN電視臺出品的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講述的是讓主人公遠離城市喧囂,來到農村自給自足解決二餐的故事。沒有刻意針對嘉賓的難題,也沒有尖銳的矛盾貫穿始終,不存在競爭,更缺少懸念,是一檔綜藝要素相當弱的節目。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時間里逃離現代都市空間,回歸田園,體驗適時而食的古老慢生活,去感恩自然。該檔節目在韓國的平均收視為11.5%,最高收視14%,在同時段節目中連續12次排名第一。
在競爭慘烈的韓國綜藝圈,非典型綜藝《三時三餐》實現叫好又叫座,脫穎而出,是由多個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當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生活,《三時三餐》契合熱點話題,以有機食物為切入點,呈現回歸自然本真的有機農生活,視角新鮮而又足夠吸引人。在人們奔波于都市的繁華之中質疑生活意義時,導演組想讓人們慢下來,回歸生活,找尋內心的寂靜,帶來世界百味終敵不過田園第一口滋味的體驗。在強調節奏的綜藝里,《三時三餐》似乎更像鄉村生活的紀錄片,緩緩地訴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耕農生活。跳出當下綜藝的基本潮流,訴說生活本質的節目立意遠遠高出以“娛樂至死”為立意的節目,樸實無華的風格也深受觀眾的追捧。
《三時三餐》主人公李瑞鎮,韓國著名男演員,他沒有典型綜藝咖的嫻熟表現力,從來不會顧忌鏡頭,更多的是暴露自己的“劣性”。節目中,他做什么都覺得麻煩,每一期都會碎碎念,明目張膽地偷懶,一直批評導演組,甚至在《三時三餐》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由于什么都要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又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直言這個節目要完蛋。這位非典型綜藝咖不按套路的脾氣,為節目的“真”添彩不少。而李瑞鎮作為典型都市精英的代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后,回歸到一天為二頓飯操勞。這過程中形成的反差和矛盾,豐富了節目的戲劇性,也讓整個故事生動飽滿起來。糾結又真實的男主人公,比起自帶戲碼的資深綜藝人或矯揉造作的女性角色的設定更令人覺得自然。
韓國很多綜藝節目歸根結底就是博人一笑,沒有特別深刻的人文內涵。雖然有些綜藝節目專門介紹韓國的風土民俗,但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層次地挖掘其價值和意義。《三時三餐》圍繞做飯展開的一系列任務引發了關于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深層次的節目訴求提升了節目的整體基調,也使其從一般性的娛樂節目中脫穎而出。
主人公由于經常去鎮子里購買農具,認識了五金店老板的二兒子東直。作為小鎮人物的代表,東直單純、熱情,在鏡頭面前大都是傻呵呵地笑,或一本正經地干活。這些日常的交際、互動使節目中的人物故事更加完整,也讓節目內容更加飽滿。回歸到淳樸的鄉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簡單,單純的人際關系線也深深打動了觀眾。
另外,隨著時間、節氣的變化,節目組也會要求主人公根據當季的新鮮食材做出二餐,得益于自然的饋贈和自己的辛勤勞動,兩位男主人公適時而食,節目這樣的情感渲染和訴求,讓遠離自然身處都市的人們產生對大自然天然時令美食的向往,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
《三時三餐》是一檔慢節奏的綜藝,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式,與如今追求3分鐘一個笑點、5分鐘一個高潮這種快節奏的節目不同,它通過慢和簡單來安排情節。明奇獨自在院子里玩耍能播放二分鐘,主人公瑞鎮洗碗從開始到結束被完整地播放出來。
如今的環境常常使人們迷失自我、深感繁雜,《三時三餐》直接把鏡頭對準生活,把簡單、樸實的生活還原在觀眾面前,從而滿足了人們真切感受現實生活的需要。《三時三餐》“慢節奏”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勾起了觀眾的懷舊之情,節目帶人們回到過去,那時的生活更樸素、更純潔,直抵人心。
《三時三餐》并非盡善盡美,但作為一檔非典型電視真人秀,拋棄綜藝慣有的套路,采用平緩的節奏敘述故事。通過對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呈現向觀眾傳達一種回歸本真的慢生活概念,將電視節目的娛樂性和電視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完美兼容,為觀眾帶來更為生活化的、更有意義的媒介體驗,從而實現收視、口碑雙豐收。《三時三餐》所進行的電視節目創新嘗試,是值得國內外真人秀節目借鑒的,能夠從中獲得啟示。
1.尹鴻,陸虹,冉儒學.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5(5).
2.陳虹.論真人秀節目的選手建構[J].新聞界,2007(3).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