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霞
微課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胡春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可以突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面臨的困境,為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微課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共建。
微課;高職院校;思政課;實效性
近年來,信息與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也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混合式學習、個性化學習、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和移動學習逐漸成為潮流的趨勢下,微課以其微型化、碎片化、主體化、情景化的特點成為一種教學“新寵”,全國上下掀起了微課熱。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擬從高職思政課微課應用的必要性、高職思政課微課建設需要堅持的原則、高職思政課微課建設策略等二個方面提出幾點思考意見,以期為高職思政課微課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思政課育人功能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因此,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提出“培育推廣理論聯系實際、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種教學方法”。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學生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效打通課上課下,能夠滿足學生隨時隨地選擇學習內容的需要。
(二)時代發展的需要
從“微”時代背景而言,思政課教學方式改革已是時代的大勢,在這一潮流下,《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黨[2015]31號)指出:改進加強網宣能力,要著力提升網絡運用能力,把掌握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操作技術作為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必備能力。《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從時代背景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需求而言,思政課“微課”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有效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學生認知特點的需要
“95后”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互聯網已成為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他們思維活躍、思想多元、個性開放、主體意識強,尤其是高職生在視聽感官上對教學有很高的要求。他們不喜歡單一的教學形式,也不喜歡傳統課堂中的單方面灌輸,更不能長時間認真聽老師講課。他們非常渴望生動、形象、多變的思政課課堂教學。思政課微課教學是契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成長規律的必然選擇。首先,微課融合文字、視頻、音頻、圖像等形式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能夠激發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其次,微課短小精悍,在短時間內展示出高質量的精華內容,有利于大學生集中注意力,能有效減少思政課上部分大學生乏力無趣、玩手機、睡覺等現象。
(四)破解思政課教學困境的需要
多年來,高職院校思政課老師在如何使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最大化上一直做著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堅持教學問題科研化,科研成果課堂化,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教案設計、課件制作、精品課程建設等,成績有目共睹。但是,我們取得的成績離課程應該達到的效果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教學內容理論性、思想性、普適性強,缺乏針對性。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與本科院校思政課使用的都是國家規定的、同一版本的全國統編教材,教材編寫高度重視權威性、理論性、系統性,但是忽視了針對性,沒有貼近學生實際。選取思政課中的教學重點、社會熱點、學生的關注點作為微課主題,可以突破教材章節目的限制。
制作和應用微課的目的在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不要盲目跟風,要因地而異、因材施教,正確處理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的關系、微課與傳統視頻課的關系以及微課與教師的關系,切不可濫用、亂用。
(一)堅持傳統課堂為主體,微課為補充的原則
作為網絡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微課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許多優勢:教學時間短、資源容量小、主題內容精、信息反饋及時、教學效果震撼。但是,微課猶如佐料,只能起到調味美色的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才是主料,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不同于專業課,是一門有溫度、有感情的課,課堂上需要老師用眼神、語言、激情和思想去直接點燃、影響和碰撞學生的思想,需要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思政課的這一特殊要求是微課所不具備的。“因而傳統教學并不因微課的優勢而退出學生視線,是選用微課還是堅持傳統教學,還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喜新的同時也不能厭舊。”①
(二)堅持內容體系完整的原則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微課具有碎片化的特點,思政課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并不是所有思政課內容都能夠適合微課表達。微課只是作為思政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它不能取代傳統的理論教學。因此,在制作思政課微課時,需要妥善處理“點”與“面”的關系,即微課內容與其它教學內容要相互協調銜接、微課內容要有機地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不能因為制作微課而人為地割裂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否則,會導致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嚴重碎片化。
(三)堅持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
任何教學形式的改革都應不忘初心。思政課微課制作的初衷是突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不要過分追求視覺效果的動感和唯美,圍繞一個知識點,聲、光、電、字幕等現代技術手段一應俱全,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形式的華麗上,把教師授課演變成舞臺表演,那樣只會本末倒置,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關注微課展示的外在效果,而忽略了實質的教學內容。因此,制作微課要堅持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微課只是一種教學資源和載體,是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的輔助工具,課件的制作也應力求簡潔實用,摒棄一切繁雜的修飾和多余的動作。
(一)微課主題的選擇是靈魂
如何在分析高職院校思政課中的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社會或時政熱點問題的基礎上,提取出適合制作微課的知識點,確定不同的微課主題,是制作思政課微課的關鍵。微課作為一種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其選題不應割裂教材體系的完整性,幾分鐘不能講清講透的問題不適合作為微課的選題。因此,針對當下高職院校開設的二門思政課來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這兩門課的相關內容比較適合制作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二觀”的修身課,其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相對簡單易學,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能基本掌握,適合教師制作成微課,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形勢與政策”的內容主要是近段時間發生的社會或時政熱點問題,知識點相對獨立,學生關注但不能準確掌握,教師可以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微課,幫助學生及時、客觀、全面地了解。
(二)微課的教學設計是核心
確定好微課的主題之后,接下來就是圍繞主題組織材料、選擇教法、制作課件等一系列的教學設計環節。微課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決于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二個維度:一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分為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二是教學策略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引入信息化技術,使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新課導入(視頻導入、提問導入、案例導入)、教師講解或是小組回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當然,無論哪個方面的設計,都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進行,一切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習認知規律。
(三)視頻錄制及后期編輯是關鍵
微課的錄制及后期的編制,是決定微課成敗的技術因素,需要教師具備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和各類新軟件的運用能力。具體來說,微課的建課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拍攝制作,采用攝像機、DV或者手機等工具;二是舊視頻改造,主要是在先期精品資源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編輯;二是前兩者的合成,即拍攝+改造;四是錄屏式微課,先進行腳本設計,然后完成教學課件,選擇合適的錄屏軟件。近幾年,課題組成員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發現,Cam tasiStudio(喀秋莎)錄屏軟件對于制作思政課微課是一項很好的選擇,技術門檻較低,老師易于操作。
(四)平臺健全和維護是保障
盡管目前多數的微課是應各類比賽需求而“生”,但是微課的生命力最終還是取決于其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實效性和影響力。微課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能夠滿足學生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需要;二是滿足思政同行們對優質資源開展交流評價和共享共建的需要;二是有利于實現學校之間和地區之間教學資源趨于公平的需要。這二個方面的實現都需要建立健全的思政課微課平臺。“思政微課平臺的健全以及之后的跟蹤維護工作,是需要團隊力量的復雜系統工程,目前全國性思政微課平臺的建設才剛剛起步,思政微課作品的數量還很少,還沒有形成體系,資源開發的力度還非常有限。”②
總之,高職思政課微課的制作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由于其制作和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太多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這需要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克服畏難心理,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致力于實現思政課微課建設的專題化、系列化和課程化。
注釋:
①李輝.微課在高職思政課中的應用優勢[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120.
②尚起媛.高校思政課微課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6(1):53.
1.傅德田.高校思政課“微課”教學方式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
2.李娜.關于高職思政課微課教學的誤區與思考——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 2016(46).
(作者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聊城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重點教改課題“微課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課題編號2015LZYJ25AS)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