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淺析生態理念在雅克·貝漢紀錄片中的運用
□李娜
生態紀錄片是紀錄片的一個重要分支,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生態文明的傳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優秀作品頻出。雅克·貝漢的“天·地·人”系列及《海洋》等作品都體現出了極強的生態理念,具有生態美學意蘊及哲學思辨。研究雅克·貝漢的紀錄電影,挖掘其中所蘊含的生態美學價值,對國內生態紀錄片的創作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生態紀錄片;生態理念;生態審美;雅克·貝漢
生態思潮反映在紀錄片拍攝領域,是大量生態紀錄片的涌現,許多紀錄片著力于描寫人與自然關系、生態環保等問題上。雅克·貝漢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其對自然的關照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層次思考。
工業文明的不斷擴張給自然生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災難,自然與環保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共處,引發了各領域廣泛而深入的探討,過往以“自然為本”的思想模式被打破,以“自然為本”的全新生態理念開始勃興。生態紀錄片以一種兼具藝術美感及社會責任感的姿態躍上了紀錄片舞臺。
法國生態紀錄片作為一種新的主題形態,融合了詩意式紀錄片、觀察式紀錄片和表達式紀錄片多種形態,在深入細致的觀察中,將自然萬物進行了詩情畫意的表達,并且綜合運用多種文學形式,讓表達更加生動,讓觀眾在影像中體會自然的生動和意蘊。雅克·貝漢從1988年便開始從事生態紀錄片的創作,偏愛動物、自然等生態題材。1989年的《猴族》以及后來的“天·地·人”二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喜瑪拉雅》,奠定了其在生態紀錄片界的大師地位。
在雅克·貝漢的鏡頭里,我們常常看到的已經不僅是紀錄片式的白描式呈現,更有對自然萬物深沉的熱愛和尊重,鏡頭背后人性中的某些高尚品質已經被投射到這些生靈中。在《海洋》一片中,自然的壯美、廣闊與物種的豐饒讓人驚奇,令人震撼。雅克·貝漢用五年的時間全情投入,耗資5000萬歐元,十幾個攝制組、七十幾艘船,在世界五十多個地方取景拍攝,呈現了一百多個物種的生存狀態。為了拍攝暴風雨時海面的壯美風景,拍攝組整整等了二年。他們的專注和敬業,正是對美妙自然最好的禮贊。
雅克·貝漢的紀錄片作品中,生態理念始終貫穿其中。面對每分每秒都可能發生的殺戮和物種滅絕,雅克·貝漢認為應該從人類自身的反思開始追因溯源,類似這種滿含生態意蘊的思考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
雅克·貝漢認為人和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和諧共處,人類應該從身到心都回歸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他認為紀錄片對生態的呈現并不是僅僅為了批判,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自然和生態之美的展示,讓人類發自內心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在他的紀錄片中雖然也有對人類破壞生態行為的展現,但只是為了更好地詮釋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并未將重心置于對人類行為的批判上,作品保持了紀錄片性的主要原則,將話語權和思考空間更多地留給觀眾,作品呈現出的依然是和諧的美感。
對現實的真實展示是紀錄片的主要特質,生態紀錄片不例外。雅克·貝漢盡可能地還原自然界本真的狀態,用質樸的真實體驗和唯美的畫面來傳達自然的生態審美觀。
《微觀世界》采用了質樸的拍攝手法,全部取材于大自然的真實物種,攝影機大都安裝在生物難以察覺的環境里進行取景,全片幾乎沒有人聲旁白,音效也都是自然界的真實聲音,看似近乎“默片”,卻因為這種真實質樸的呈現而給人以極大的心靈沖擊。減少人類刻意的情節設置,以自然狀態直指人心,在質樸的原生態畫面中感受自然本真之美,在此基礎上引發人類的反思,這樣的審美過程正是符合生態審美理論的要求的。
為了更加真實地表現物種的生存狀態,雅克·貝漢在作品中加入了同期聲,這樣的記敘方式真實而又客觀,獨特的聲效體驗使得生物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得到了全面而豐富的展現,強化了對生態真實形象的表達。
從雅克·貝漢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東方哲學思想意蘊。《喜馬拉雅》中滿溢著天人合一的敬畏之情,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得到了最全面的展示,藏族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生死觀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當人類向著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標前進時,他已寫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壞大自然的記錄。我們需要與自然界和平相處,因為人類不可能孤單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雅克·貝漢的這番話發人深省,他用大量客觀的鏡頭記錄自然界,呼吁我們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建立自然生態整體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雅克·貝漢的生態紀錄片在藝術美和理念美之間建構了完美的平衡,使其取得了無可替代的大師級地位。他獨特的生態理念和多樣拍攝技法的運用,值得所有生態紀錄片創作者研究和借鑒。
1.雷毅.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 2001.
2.李海燕,劉宇曉.當代法蘭西紀錄片鏡像語言的藝術與審美[J].電影新作,2007(05).
3.張昊翀.雅克·貝漢自由與真實的力量[J].東方電影, 2011(09).
4.詠華.雅克·貝漢解說《遷徙的鳥》[J].文化交流,2004(03).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