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
試論導演通過形象思維對劇本可行性的驗證
□杜林
舞臺導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導演體系,分為戲曲導演、話劇導演、舞劇導演、音樂劇導演、歌劇導演、綜藝導演等種類。導演進行二度創作過程中,在前期的導演構思階段,舞臺畫面的形象思維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劇本可行性的驗證極其重要。
導演;形象思維;劇本;驗證
舞臺導演不同于影視劇導演,他是利用舞臺的空間和時間再現故事和人物,并利用燈光、道具渲染劇情和氛圍。目前舞臺導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導演體系,分為戲曲導演、話劇導演、舞劇導演、音樂劇導演、歌劇導演、綜藝導演等種類。導演進行二度創作過程中,在前期的導演構思階段,舞臺畫面的形象思維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劇本可行性的驗證極其重要。這樣的驗證既能對作品藝術風格、藝術思想、藝術表達、藝術走向等起到決定性作用,又是對導演本身藝術能力的檢驗。本文對導演通過形象思維對劇本的可行性驗證進行淺論。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文學藝術創作過程中主要的思維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運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思維也叫藝術思維。可以說,形象思維就是想象,想和象,通過思考,從抽象到具象。這包括對舞臺畫面的想象、對作品呈現的想象、對人物形象塑造的想象、對藝術樣式的想象、對演員表演的想象、對舞美運用的想象、對音樂及其他輔助手段的想象。
當舞臺劇導演拿到劇本后進行導演構思時,就是對劇本進行可行性驗證的舞臺畫面形象思維階段。比如,一部舞臺劇,是什么故事,演的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說的什么內容,用什么場景,用什么道具、音樂、服裝、造型,怎么來表演等,都是通過形象思維來產生、發展、組合、調整的。因此,導演本身需要具備能夠掌握本藝術門類的表演、音樂、舞美、服裝等表現體系,同時,對故事的講述應具有自己的藝術見解、藝術觀點,具備對舞臺藝術作品的情節講述、人物塑造、場景設置、節奏掌握、情感表達、情感烘托等舞臺呈現的表現能力。
實際上,導演對舞臺畫面的形象思維,就是對作品在舞臺呈現的預演想象過程,也就是將文本通過形象思維進化到演出的過程。
(一)通過形象思維對劇本創作可行性的驗證
這個可行性主要是指在進行導演構思中,對劇本呈現的主題、結構、人物、背景、舞臺設想等方面進行梳理審視。題材的選擇可不可行?主題表現的方式可不可行?藝術的樣式可不可行?表演的人員可不可行?客觀條件可不可行?等等。在實踐中,有很多劇本無法排演,或者排起來需要進行大的修改。這是因為編劇對劇本的可行性沒有驗證或是考慮不足,所以需要二度進行檢驗。因此,導演在二度創作之初,首先要通過形象思維對劇本的可行性進行充分的驗證和思考。
(二)通過形象思維對舞臺調度合理性的驗證
這個合理性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編劇自身對規定情節中對場面和人物行動的設定是否合理;另一個是導演進行導演構思時,按照劇本的規定情境設定進行調度,是否符合舞臺呈現的規律。實例表明,在很多非專業編劇和導演,對舞臺調度的設想,要么沒有,要么缺乏,要么有較大的問題。不是說編劇一定要完全按照導演的方式結構劇本、安排位置,也不是導演一定要按照編劇的結構位置設計調度,而是二者在腦海中一定要有舞臺調度的畫面、場景的畫面。一度想不全、想不到,沒有關系,二度一定要將舞臺畫面所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表述出來。通過形象思維對舞臺調度合理性的驗證,避免不合理、不合適的規定情境出現。
(三)通過形象思維對演員表演效果的驗證
這個效果,是說編劇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一般會對人物的塑造進行預先設想,從人物外形形象到內心情感,導演通過形象思維對人物的肢體、行為、語音、表情等進行模仿和感受,從而找到最符合作品人物在舞臺呈現中的表演方式,達到設想的效果。比如,不同的人物,通過對不同演員的模仿來把握其表演風格特征。
(四)通過形象思維對舞美及音樂等設計合理性的驗證
舞美的合理性,要符合規定情境的設定(合情合理),要符合舞臺呈現的規律(方便表演),要符合客觀條件的限定(經費、場地),要符合藝術樣式的限定(體裁大小),音樂運用是否符合故事、樣式、情景、人物、情感等,都需要通過形象思維進行一一驗證。一度考慮不到,二度就一定要完善到。另一個階段是開始進入排練的舞臺實踐階段。這個較容易理解,就是通過排練和演出檢驗一度(文本)創作的實際效果。
總的來說,導演是舞臺藝術二度創作的核心,將編劇一度創作劇本中的思想表現、人物特征、情感表達、情節結構、人物關系、場景設置、音樂構想、背景展示、主題立意等,通過舞臺畫面形象思維的驗證后,經過設計、加工、創造性地轉化為舞臺藝術形象,使劇本的內容進入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供觀眾欣賞、娛樂和審美。最終與編劇、演員、舞美、音樂、服裝、造型等共同完成一部滿足自己創作需要和滿足觀眾觀賞需要的舞臺劇。
(作者單位:四川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