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燕
試論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素養
□耿燕
廣播是通過聲音傳播信息的媒體,賦予受眾聽覺上的享受。主持人或者播音員作為廣播新聞節目中的核心人物,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每時每刻都可以聽到廣播新聞節目。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主持人又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這都關系到一檔廣播新聞節目的成敗。本文探討一名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和魅力,才能抓住聽眾的耳朵,收獲更多的聽眾朋友。
廣播;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素養
收聽廣播與人們的日常習慣是密不可分的,廣播依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傳媒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媒體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聞節目在廣播媒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輿論導向功能,依然受到廣大聽眾的關注。主持人或者播音員是廣播新聞節目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對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與創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廣播賦予聽眾聽覺上的享受,通過聲音來傳播信息,用聲音來傳達精神。新聞節目作為廣播節目中的一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傳播新聞信息。聽眾通過收聽廣播新聞節目,知曉國內外的重大新聞事件,了解當地的新聞事件以及天氣、交通等信息。廣播新聞節目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廣播節目,它強調嚴肅莊重、公正客觀,這也就對主持人或播音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播在主持人與聽眾兩者之間搭建起了橋梁,主持人或播音員又是廣播新聞節目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必須把自己徹底融入到節目當中,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有新聞意識,了解新聞傳播的本質,熟悉節目的策劃與制作流程,熟悉節目宗旨和節目定位,從而更好地還原新聞事實,滿足聽眾的心理需求,讓聽眾能夠清楚地認識新聞、了解新聞,并能有效地解讀新聞。
廣播新聞節目與主持人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新聞節目包含的領域廣,涉及的受眾多,但都離不開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弘揚時代精神等內容,當然在內容的編排上還要講究本土化,符合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主持人不單單要單純地播報新聞信息,而且要積極主動地去深入了解新聞節目的內涵,去參與節目的采、編、播工作,這樣才能防止節目在廣播的過程中出現意外的事情,即便是遇到特殊情況,主持人也要能夠更好地應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持人或者播音員是廣播新聞節目的代言人,更是廣播新聞節目的核心人物,主持人或播音員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實踐中去,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節目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節目的主題和進展情況,才能更好地把握節目宗旨和節目定位,從而滿足不同層次聽眾的需求。
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既是一名新聞工作者,為大眾社會服務,同時又是一名語言藝術家,給聽眾以聽覺上的享受。因為特殊,所以他們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主持人,既要擁有很高的新聞業務水平,又要具備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和魅力呢?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呢?
(一)政治素養
很多人認為,記者或者編輯采寫新聞更多地涉及政治,而主持人或播音員很少涉及,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而主持人又是廣播新聞節目的代言人,所以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是黨和政府的新聞工作者。他們參與的新聞節目,是為了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應該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新聞業務水平,能正確學習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能夠很好地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這是對奮斗在一線的媒體人、新聞工作者以及主持人、播音員等提出的政治要求。如前文所述,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既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又是一名語言藝術家,具有雙重身份。新聞工作者的任務十分艱巨,作為傳媒界的核心人物,他們的職業決定了他們一定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要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中,不單單是為了播報節目內容和新聞信息,更重要的是傳播時代精神,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主持人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更好地服務社會,所以主持人要自覺地堅持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真正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中,能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作為主旋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有強烈的時代責任感,真正關心國家,關心民族,關心社會,關心人民,要使新聞作品真正發揮作用,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
(二)職業素養
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也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這不僅包括采訪、寫作、編輯的能力,還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目前,我國媒體的主持人與播音員大多都是從專業院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選拔而來的,當然也有直接從記者或者編輯轉行而來的主持人或播音員,比如白巖松、王志、敬一丹、柴靜等,所以他們擁有很強的文字功底。上海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葉惠賢曾經說過,要想會說,必須會寫;要想會跑,首先得學會如何走。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有很強的文字功底。
“說”對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基本的一項能力了,怎樣去說,如何才能說明白,又如何才能說好,這是至關重要的。在節目播出之前,主持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節目中去,不僅是為了播報節目內容和新聞信息,主持人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采訪、寫作、編輯等環節中,熟悉節目的策劃與制作流程,這樣才能完全駕馭整個節目。能夠把話說明白的前提是,首先要學會怎樣去寫好,為什么形容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的語言華麗中富有詩情畫意,那是因為白巖松在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之前已經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記者;著名主持人柴靜在大學畢業后,也曾重回大學校園進修電視編輯。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較強的文字功底,何以出口成章?“口”代表的就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章”就是所謂的文稿,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必然離不開“說”和“寫”這兩個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文字是基礎,語言是關鍵,只有學會了怎么去寫,才能夠學會如何表達。
(三)心理素養
心理素養是媒體人必備的一個條件,尤其是對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心理素養是我們身體素質的組成部分,是以先天的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后天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是后天和先天的結合。作為一名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有良好的個性,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心態,還要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斷力以及識別捕捉信息的能力。因為廣播新聞節目的特殊性,決定了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或播音員要有與常人不一樣的心理素養。
一些單純的新聞播報節目都會有編輯或者記者作為幕后的支撐,但對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說,只負責單純的播報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一些訪談類的廣播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交談是不可控的,倘若二人聊天的話題內容違背節目宗旨與節目定位的話,那節目效果是不可想象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首先得是一名合格的編輯或者記者,這樣才能保證在節目主持過程中,主持人能有恰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善于捕捉四面八方的新聞、信息等,能夠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斷力,對獲得的新聞內容加以組織和消化,將這些消息有機地串聯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從而完成節目的完整播出。《葉文有話要說》是一檔全國聯播的以關注女性情感、婚姻生活為宗旨的情感類廣播節目,自2005年播出以來,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主持人葉文在節目進行過程中,遇到存在各種各樣情感問題的女性,她都能夠隨機應變,從容面對,理性分析這些情感和婚姻問題,幫助女性走出情感困惑。
要做一個合格的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職業素養以及心理素養。主持人、播音員作為廣播新聞節目的關鍵人物,一定要有內涵、有魅力,這樣才能激發聽眾參與節目的熱情,才能使自己主持的節目贏得更高的收聽率。
1.孟祥麟.不須完美但須完善——試論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存在不足及解決途徑[J].新聞知識,2000(10):44.
2.禮紅.廣播新聞的采編播⑤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素質[J].新聞知識,1998(01):34-35.
(作者單位:丹東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