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然而,生活中,一些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對感恩教育的關注。沈陽市教育局曾對全市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狀況進行了一次抽查,結果顯示:40%的學生景仰科學家,35%的學生景仰體育與影視明星,只有1.5%的學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勢力老大的學生竟然達到2.9%……因此,加強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從小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己成為德育的重中之重。
一、小學生在感恩思想上存在的問題
(一)淡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孝”就是支撐歷代王朝乃至整個社會的基石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處在從家庭到學校的過渡時期,經濟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的照顧。然而一些小學生卻以自我為中心,認為父母為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從不體諒父母的艱辛,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顧家庭生活困難,盲目攀比,不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更不知道回報。
(二)漠視教師的培育之恩
小學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開始,是孩子成長成才的起步階段。居里夫人曾經說:“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記住是老師為自己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倍鄶敌W生能做到尊敬老師,從心底感謝老師對自己的教育。然而,在小學校園里,上學遲到、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老師教導已不是個別現象;有些同學見了老師擦肩而過,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甚至有些同學看見老師繞道走;還有些同學因為老師生病而高興,認為這樣就可以不上課了。
(三)忘卻他人的救助之恩
“謝謝”是我們最基本的文明用語,可是在部分小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令人擔憂,例如,一些小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把社會救助和他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付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漠視寶貴的仁愛和友情,在媒體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受個人或單位資助念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學生從不與資助方聯系,有的甚至連一封感謝信也沒寫過。
(四)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也是當代小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一個苗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不可能參加很多的社會活動,因此校園是他們較家庭而言較為頻繁的活動地點。然而仍有少部分小學生對學校感情冷漠,不能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分子以及自己對學校肩負的責任。不愛惜學校的公共財物,在課桌上亂寫亂畫,學校白色的墻經常成為他們的寫字板,不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不懂得保持學校的環境衛生。
二、加強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途徑
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不能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應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個體四位一體的德育框架,整合一種新的、充滿活力、符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從而使當代小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行為能力得到充分培養和塑造。
(一)重視家庭教育
感恩教育更應注意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孝敬長輩,心存博愛,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愛心捐助活動等,不斷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從而影響和帶動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父母感染,學會感恩。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層面,還應該涉及精神領域,關注孩子道德品質的養成,并注意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發現孩子不良的心理與行為,家長要及時給予校正并加以正確引導,而不能縱容其繼續發展。
(二)加強學校教育
學校要靈活運用教育方法,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恩情,還應經常組織學生學習感恩的思想事跡,上好感恩課,開好主題班會,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教會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說一聲“謝謝”做起。利用各項感恩活動,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要感恩,以及怎樣感恩,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校園感恩氛圍,讓生活在其中的學生了解感恩,學會感恩。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煹那楦泻脱孕袑W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語言教育的同時,應注意發揮自己的身教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教育者必須首先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道德義務,做到先正己,后教人。
小學生思想品德課是感恩教育的主要課堂,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他學科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音樂等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感恩教育的資源,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找到切入點,利用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學生認真賞析,激發他們的人生感悟。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例如《背影》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為自己操勞的父親母親;《黃河魂》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親讓兒子感受到面對死亡時的勇氣和力量,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感恩氛圍
教師可利用影視媒體,播放有關感恩方面的影視劇或公益廣告,從而引起小學生的關注,啟發小學生的感恩意識。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表彰活動,在全社會弘揚知恩報恩美德,塑造鮮活的感恩典型,宣傳一些在施恩報恩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逐漸樹立以知恩報恩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的道德觀。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區已經作為人們生活和活動的重要場所而引起人們的重視。小學生除了在學校、家中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的,社區在小學生的成長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區應與家庭、學校一起,共同配合開展小學生感恩教育,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一個社區有著濃厚的感恩氛圍,生活在這個社區中的人們也會自覺主動地進行感恩,這對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有著積極的作用。
(四)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感恩文化
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人們的民族精神、滋養人們的靈魂等諸多方面都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而不科學、不合理的傳統文化對人們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卻起著阻礙作用。因此,要正確對待中國傳統的感恩思想,繼承和弘揚其中優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精華,摒棄己過時的、被歷史淘汰的糟粕,為感恩教育的開展挖掘更肥沃的土壤。
(作者單位:撫順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