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階段,班會課是對學生思想引導的主陣地。作為一種高效的教育模式,微型班會擁有教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花費時間少、解決問題及時的特點,能更好地發揮班會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高中;微型班會;德育
主題班會是圍繞某個專題來組織的班級活動,它可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健康心理、優良美德,促進學生思想進步和形成正確人生觀。然而,在傳統的主題班會中,由于高中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大部分學生參與班會的主動性比較差,導致許多班會課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的主題班會模式與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相對脫節,這要求我們不斷地嘗試各種新的班會模式,更好地去服務學生,最終為國家輸送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作為主題班會的有效補充,微型班會正是一種教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花費時間少、解決問題及時的班會形式,它可以會更好地發揮班會的育人功能。
一、微型班會的概念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微課應運而生,并以其精巧的優勢,迅速被教育界廣泛采用。微課其實是一類教育目標明確、內容短小、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小課程。受到微課的啟發,微型班會隨之產生。所謂微型班會,是指師生自主選取生活中生動的、直觀的、本真的道德素材,采用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微型班會的最大優勢可歸于四點:時間短而有效保證學生注意力;主題切口小而頗有實效性;活動環節簡約而更有針對性;形式生動多樣而更具趣味性。
二、微型班會的原則
目前,很多高中生有著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而影響個人長遠發展。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的行為習慣是高中教育的重點。班主任開展微型班會,應遵循三點原則:其一,微型班會的主題要貼近班級生活,以便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二,微型班會應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激情,增強班會活動的互動效果;其三,微型班會應倡導以學習小組形式進行實踐,提升高中生的團隊意識。
三、高中微型班會的實踐應用
珍愛生命是高中生必學的德育內容之一,本文以“真愛生命、熱愛生活”為主題,選取撫順市德才高級中學高一(4)班為實驗對象,論述如何上好一堂微型班會課。
(一)前期分析
2017年初,一款叫做藍鯨的俄羅斯死亡游戲在網絡上傳播,游戲的參與者均為青少年。有報道稱,已經有 130 名俄羅斯青少年因為游戲而自殺。這款游戲借助網絡,從俄羅斯傳到世界其他國家。英國、阿根廷、墨西哥等多國都發布警告,制止這款游戲。在我國,有網友稱已有人組織游戲群。所以,本次微型班會讓學生們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游戲的本質,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學會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微型班會的前期準備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要緊貼熱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吸引高中生的參與熱情;第二,要符合高中生的特點,使教育具有針對性。
(二)微型班會引入
本節班會課是以一組圖片為導入,通過選取一張動態的藍鯨圖片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感慨藍鯨的壯美。接下來,一張各大網站對網友發出不要參與藍鯨游戲的警告格外醒目。這兩組圖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快速地產生疑問,迅速地進入到教師設置的情境中來。
微型班會的導入部分不能時間過長,最好在1分鐘以內,為后面深入主題留有充足的時間;導入部分要有沖擊力,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進入班會情境中。
(三)視頻選用
本節班會課所選用的視頻是一個關于藍鯨死亡游戲的簡介。當學生對藍鯨死亡游戲產生好奇時,就會帶著各種疑問去觀看視頻。微型班會的視頻選用既可以是教師和學生自己制作的微視頻,也可選用網上有教育意義的視頻。
(四)師生討論
觀看視頻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游戲組織者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游戲的參與者均為青少年?你會不會參與到類似的游戲中,為什么?如果你發現了周圍的朋友或同學參與類似的活動,你會怎樣做?
師生討論環節一般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問題的設置不能太大,要層層遞進,起到引導作用;第二,要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切忌班主任一言堂;第三,要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
(五)主題升華
班會最后將主題進行升華,請同學談談“生命”是什么?每名同學都要說出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最后,班主任總結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并且升華到“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主題上來。主題升華部分的主角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但一定要回到本次班會的既定主題上來,并且要達成共識。
四、班會后分析
本次班會的選題貼近高中生實際,流程設計比較流暢,能夠調動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學們在班會中各抒己見,使自己受到了教育和啟發,基本上達到班會的設計意圖。
針對微型班會課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特別是高中微型班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微型班會從設計到實踐都有待班主任去探索、完善,以期達到最佳的德育效果。我們相信,微型班會是對現有德育模式的一種創新,必將在未來的德育工作中展現出不凡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高慧珠.主題班會——學生思想轉變的契機[J].教學與管理,2010(5).
[2]秦望.微型班會的六種類型[J].河南教育,2015(9).
[3]陸建華,顧海英.微型班會探索與實踐[J].師道·情智,2014(12).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