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領者,在培養學生心靈、塑造學生人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雜而多樣的,需要具有認真的態度、細致的耐心、堅強的意志和無私的精神。班主任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班級管理的能力。那么,班主任管理班級,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確保教育持久有效呢?
一、嚴抓管理
(一)堅持正面教育,嚴抓紀律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袒護,不偏私,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正面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自己,對人生充滿信心。班主任要嚴抓班級紀律管理,形成嚴明的班級紀律,紀律是任何一個集體能夠生存的保證。很難想象,一個紀律渙散的班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作為班主任,本人結合具體情況,采取了疏、引、帶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能動性,使紀律成為他們自身所需要的保障。這種方式,效果顯著。比如,自習和課間沒有了喧鬧聲,取代之的是悄聲的研究和靜靜的讀書;課堂上做小動作、擺弄東西、精神溜號的現象不見了,取代之的是聚精會神地聽講和積極地思考與回答。這樣,一個充滿活力而又秩序井然的班集體形成了。
(二)注意環境建設,嚴抓衛生管理
為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整潔的生活環境,本人嚴抓班級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班級的衛生工作,每人負責一塊,不留死角。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責任人需要擔負全部的責任。這樣,學生的責任感和衛生意識大為增強,整個教室和分擔區的衛生狀況有了良好的轉變。當然,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創造美好的環境。
(三)多從細節著手,嚴抓思想管理
教育無小事。班級工作雖是零零碎碎的瑣屑小事,但只要稍一疏忽,就會引起事端。因此,班主任平日做管理工作需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耳勤、嘴勤,多渠道獲取信息,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材料,多從細節入手,嚴抓思想管理,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中。
二、寬以育人
(一)理解學生,施以教導
對于班級學生,班主任在嚴管的同時一定要學會關愛學生,理解學生。班主任只有理解學生,才能與學生溝通,共同完成工作。理解是寬容的體現,是情感的貼近,是心與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學生對教師的疏遠、對立;理解能化解矛盾,將師生緊緊地連在一起。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班主任不能“聽風就是雨”,從而導致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班主任育人的正確態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更允許學生反復。學生改正錯誤應該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不懈地扶持。學生改正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對于一個人而言,只有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導,才能體會教師的良苦用心。寬容與理解會使學生自覺地把錯誤轉變為前進的動力,從而真正走上人生的正確道路。
(二)關心學生,愛心當頭
關心學生要重視把握學生的心理,比如自閉、自卑、逆反、焦慮等等,都是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不及時加以疏導,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班主任要做好問題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就必須以愛為首,經常與學生談心,時時關心學生。班主任與學生談心要講究技巧,要選擇好場景,適時而談。比如,漫步在操場,坐在花壇邊,師生心平氣和,坦誠相待,暢所欲言。在談心中,教師要態度誠懇,切忌諷刺、挖苦。談心是為了解決問題,通過談心,學生能夠明白今后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班主任需要以愛心當頭,用自己的愛心與耐心,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暗區。關心學生還要注重家訪的效應,尤其是對于后進生,班主任要做到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三)信任學生,尊重人格
教師只有信任學生,才能深得學生的信任。信任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架通心靈的橋梁。所以,班主任要鼓勵學生上進,克服其缺點,要用信任的金鑰匙,去成功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班主任不僅要做學生的良師,更應該做學生的益友。想要取信于學生,班主任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論對哪個學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班主任要善待每個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逐步走向光明與坦途。
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人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嚴抓與關愛,二者看似矛盾,實則可以有機結合。嚴抓關愛兩結合,無情有情都育人。所以,班主任對于學生需要用心澆灌,才會使這朵藝術之花越開越旺,越開越美。
(作者單位: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十七中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