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場所,肩負著人才培養、知識傳遞、塑造心靈的使命,是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分重要,關乎著教育目標的最終成效。那么,學校教育應該指向哪里呢?葫蘆島市建昌縣聯合初級中學關于這個課題做了實踐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學校教育應指向辦學理念的確立
聯合中學始終秉承“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生命質量負責”的辦學理念,高舉“教育質量牌”“風清氣正牌”“社會效益牌”的旗幟,自覺捍衛教育的圣潔和尊嚴。“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學校的辦學底線,“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是學校的育人原則,“讓每個學生都擁有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教師都擁有展示的舞臺”是學校的辦學追求。學校始終真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努力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綻放。聯中人始終堅信:教育是超越功利、面向未來的事業;教育是塑造品行、成就人生的事業。聯合中學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這一科學理念,為“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和“人性包容、博愛平等”的人文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
目前,聯合中學已經培育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訓三風”:校訓——“明德勵志,勤思善學”;校風——“文明包容,和諧向上”;教風——“熱愛尊重,引導啟迪”;學風——“自主合作,勤奮探究”。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宗旨、“一訓三風”等,帶有指導性、全局性,注入到每一位教師的心靈中。這些原則在縱向時間跨度上要一以貫之,橫向各部門間要協調一致。
二、學校教育應指向德育特色的發展
學校教學樓大廳顯著位置書寫著黨十八大報告中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靈魂。多年來,學校德育始終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貫徹“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先進思想,倡導和踐行“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理念,從“小”處入手,從“實”字做起,從“效”上著眼,扎實開展德育系列化活動。
學校初步形成與完善了“四導·四自”育人模式。“四導”,即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疏導,學習上輔導,生活上指導,行為上引導;“四自”,即讓學生自行管理,自我教育,自覺學習,自主發展,最終引導學生達成“做人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覺、生活自理”的育人目標。比如,在德育系列化活動中,學校始終根據《葫蘆島市德育系列化活動實施方案》,系統設計,一體規劃,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從多個角度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寓教育于活動中、經歷中、體驗中、感悟中。
“育人默滴血,潤物細無聲”,德育特色的提煉和強化,讓師生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讓學校有了一張明亮的名片。
三、學校教育應指向教育教學的改革
縱觀身邊的課堂教學,不難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學中缺失了“人”,知識的講授和灌輸完全主宰了課堂的一切;教學中缺失了“情”,讓人看不到生命的激情與鮮活的靈性;教學中缺失了“魂”,使人無從發現學科教學對學生的德性熏陶和思想引領。
人的生命只有依賴于教育的潤澤,才能逐步從蒙昧走向澄明,從蟄伏走向覺醒。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必須聚焦定格在對生命的關注,讓課堂成為生命化的課堂。多年來,學校在教學上以“低進優出”為目標,恪守“教學是主旋律,質量是生命線”的原則,倡導生命化的高效課堂。學校聚焦以人為本,聚焦自主學習,聚焦學科素養,推行“精講精練、日清日結、小組合作、互動生成”的課堂教學模式,實行“低起點、小梯度、大容量、快反饋、強矯正”的教學策略,使學校教學成績穩中向好。
學校除了開齊開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外,還結合實際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漢字書寫課、古典詩文集萃課和國學知識集錦課等4門校本課程。學校開設體、音、美特長班和舞蹈、書法、繪畫、象棋、圍棋、剪紙、手工等培訓班,積極倡導每個學生參加課外小組,培養高雅興趣。
小班制授課、生命化高效課堂、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學校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是學校全力打造的特色、亮點和品牌。
四、學校教育應指向教師素養的提升
教師是學校寶貴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不竭動力和重要保障。
聯合中學始終用“辦區域有尊嚴的品牌學校”這一共同愿景激勵教師團隊。2010年9月,學校啟動了“755鑄魂工程”,要求教師樹立“七形象”,具備“五意識”,學會“五尊重”。“七形象”,即為人師表的楷模形象,嚴謹治學的學者形象,無私奉獻的紅燭形象,廉潔自律的公仆形象,愛生如子的慈母形象,銳意改革的創新形象,樂于助人的雷鋒形象。“五意識”,即顧全大局的團隊意識,善于溝通的合作意識,舍我其誰的競爭意識,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五尊重”,即尊重事業,尊重同事,尊重自己,尊重家長,尊重學生。“755筑魂工程”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內在潛能,讓優秀教師永遠在高處領跑,讓普通教師實現質的飛躍,讓問題教師完成華麗轉身。
學校對于年輕教師制定了“一年入門,三年成才”的培養計劃,用明職責、傳方法、搭舞臺、展成果、議感受、寫體會、獎先進的方法來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對中青年教師,采取“五多”的辦法,即多讓教師出外學習,多讓教師思考自身的教學是否形成風格,多讓教師談談自己有哪些教育觀念跟不上形勢,多讓教師每學期上示范課、編校本教材等,多讓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堅定教師的職業素養;對于資歷精深的老教師,學校鼓勵他們貢獻余熱,把寶貴的經驗變成鮮活的文字,傳遞給年輕的一代。
“755筑魂工程”的一項小舉措激發了教師對聯合中學新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極大地喚起了全體教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優秀教師團隊迅速崛起。
五、學校教育應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植
學生,是發展中的生命個體,是學校真正的教育對象。教育不可能包辦一切,只能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培養學生最基本的核心素養。
時下,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基本人格、基本情感。一位教育家說過,我們要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復性。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質、人文的情懷,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校一定要回歸教育常識,回歸教育本真,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附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簡圖
六、學校教育應指向書香校園的打造
(一)夯實書香校園的基礎
辦學環境是學校文化核心內涵的外在物化,承擔著潤物無聲的育人功能,濃縮著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著學校的價值取向。聯合中學本著“適度超前,穩步推進,整體協調,局部完美”的建設理念,追求“一磚一瓦會說話、一草一木皆育人;一步一景觀、一室一品牌”的建設目標。
走進校園,遠山、藍天、白云、黑白相間的跑道和四周的綠樹紅花組成了一副大氣磅礴又色彩斑斕的美麗圖畫。進入教學樓,映入眼簾的是金色黨徽映射下的教育方針,大氣端莊,簡約明了。大廳兩側的文化景觀墻,主題鮮明。右側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一訓三風”和校徽圖案的完美組合;左側是學校口號、學校特色、學校氣質的精彩呈現。三個樓層的主題,體現了“書香校園”的整體架構。抬頭仰望,是華燈照射下的“教書育人,無尚光榮”“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等意蘊深厚的警示語。拾級而上,七彩陽光襯托下的是移步換景的長廊文化,書法作品、傳統文化、經典國學錯落有致,交相輝映。走廊邊開放圖書隨手取閱,教室內藝術書架擺滿各種書籍,桌案上綠植盎然,窗臺上鮮花盛開……這里有詩情畫意,更有溫馨浪漫,情景物美不勝收,真善美自在其中。
(二)筑牢書香校園的保障
聯合中學在制定和執行制度過程中,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融合。每一項制度的制定都要經過教代會成員反復醞釀,既考慮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又考慮到師生員工的可接受性,讓剛性的制度散發著人性的光輝。目前,學校修改并出臺了《師德規范20條》《學生行為規范20條》《師生讀書暫行規定》《教職工考勤制度》《教師備課上課輔導批改制度》《優秀教研組評選辦法》等20多項制度,既有剛性的不可逾越的底線約束,又有正面的積極引導;既告訴師生不做什么,又引領師生做什么、怎么做。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均在陽光下進行,大家全程參與,彼此監督,自覺接受。
(三)注入書香校園的活水
以“讀好書,做好人”為主題的書香校園創建工作,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既博學多才,又彬彬有禮;既腹有詩書,又氣有浩然。聯合中學致力于推進全校閱讀、經典誦讀、博雅教師、墨韻教室、書香門第“五個”工程,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傳統美德、文明禮儀、心理健康、核心價值觀“五項”教育,努力營造學校書香文化、社區閱讀文化、全人教育文化。
知識深廣謂之“博文”,遵守禮儀謂之“約禮”。師生不僅僅追求“外表”的舉止有度、彬彬有禮,更追求“骨子”里的博學優雅、從容高貴。天天伴著書香走,步步踏著文化行,時時捧著書本讀,師生們的博學約禮正在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和鮮活的文化坐標。
七、學校教育應指向學校管理的特色
學校的管理模式是“流動辦公,走動管理,發現身邊的感動,分享校園正能量”。學校提倡用點贊的形式來管理校園。點贊,顛覆了傳統的說教管理,燃起了教師久違的工作熱情。
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會風改善了,教風改善了,教師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也悄然改善了。教師在接受學校布置的各種活動任務時,牢騷抱怨少了,主動積極多了;學校每天遲到早退的少了,早來晚走的多了;辦公時間刷屏聊天的少了,認真備課的多了。這些改善固然不僅僅是“點贊”的作用,但是當點贊成為一種校園生活常態時,就會改變教師的言行舉止、精神風貌。
管理最理想的結果,是學校內部人的潛力、人的自尊、人的自我實現。管理是一門走心的藝術,制度是一種溫柔的喚醒。只有冰冷的制度潤澤著文化的光芒時,才是適合的、有效的、最好的人文管理。學校在致力于制度管理的同時,高度重視輿論氛圍的營造和引導,放大每一位教師身上的閃光點,突出每一位教師身上的亮點,激發每一位教師內在的潛能,讓每一個齒輪都轉動,讓每一片綠葉都閃光,讓每一個生命都出彩,讓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尊嚴和幸福……這,才是管理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葫蘆島市建昌縣聯合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