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植物免疫誘抗劑通過激發植物自身抗性,使植物獲得系統抗性,提高對病害免疫力。選取幾種常用的植物免疫誘抗劑進行小麥拌種試驗,以期篩選出在小麥上效果較好的植物誘抗免疫拌種劑。結果初步表明:在小麥條銹病等病害常發重發區域,選用5%氨基寡糖素水劑+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拌種,在抓好后期田間管理的基礎上,效果較好。
關鍵詞 植物免疫誘抗劑;小麥;拌種;病情指數;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5.1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008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410.2339.01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4-10 23:39:00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植物中是否存在一種與動物免疫系統相類似的可誘導的抗性系統。2006年,Jones等提出了植物免疫系統的概念[1]。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植物免疫誘導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一批效果較好的植物誘導免疫誘抗劑。
小麥是劍閣縣的主要小春農作物,受常年病蟲害特別是小麥條銹病為害損失大,小麥條銹病的防治要防早防小,藥劑拌種是關鍵。本研究擬通過選取幾種常用的植物免疫誘抗劑進行小麥拌種試驗,以期篩選出在小麥上應用效果較好的植物誘抗免疫拌種劑,為大田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試驗對象
5%氨基寡糖素水劑(商品名海島素,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阿泰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廊坊農藥中試廠);0.136%赤·吲乙·蕓可濕性粉劑(碧護,德國阿格福萊農林環境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百理通,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試驗小麥品種為西科麥4號。
1.2試驗地點及時間
試驗地位于劍閣縣下寺鎮友于村四組。小麥播種時間為2015年10月。
1.3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9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方式。試驗處理設置詳見表1。
拌種方案:處理1~處理7濕拌種,藥漿(液)與干種子的比例為1∶40;處理8干拌種。667 m2用種量12.5 kg。每小區設立一個0.25 m2的定量播種區,調查出苗率。
1.4調查記載
1.4.1苗期調查
2015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對出苗時間、出苗率進行跟蹤調查(以出苗50%的日期為出苗日期),2016年2月25日在分蘗末期對分蘗數、株高、根數、根長進行調查和測量。
1.4.2病害防效調查
在灌漿至乳熟期(2016年5月6日)調查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條銹病發生情況,并計算防治效果。小麥白粉病分級方法參考彭秀科等[2];小麥紋枯病分級方法參考李山東等[3];小麥赤霉病分級方法參考韓青梅等[4];小麥條銹病分級方法參考王新茹等[5]。并計算各病害的病情指數、防治效果。
1.4.3測產
在收獲期(2016年5月24日),測定每小區的穗數、單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折合每公頃產量。計算與空白對照相比的增產率。
2結果與分析
2.1植物誘導免疫劑拌種處理小麥出苗和分蘗情況
試驗結果表明:阿泰靈+立克秀對小麥出苗時間有抑制作用,其他處理對小麥出苗時間無明顯影響;各藥劑處理對小麥出苗率無明顯影響;“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立克秀”對小麥株高生長有促進作用,其余藥劑對株高生長無明顯影響;海島素、“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碧護+立克秀”對小麥根系分化有促進作用,立克秀、百理通對小麥根系分化無明顯影響;海島素、“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碧護+立克秀”對小麥根長生長有促進作用,立克秀、百理通對小麥根長生長無明顯影響;各個藥劑處理對小麥分蘗數無明顯影響。
2.2小麥灌漿至乳熟期病害防效
在灌漿至乳熟期調查各處理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條銹病的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見表2)。
從表2可見,海島素+立克秀處理(處理2)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比百理通、海島素、阿泰靈、碧護更好;“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立克秀”、立克秀、百理通5個處理對小麥紋枯病防效比海島素、阿泰靈、碧護更好;海島素+立克秀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比海島素、阿泰靈、碧護更好;海島素+立克秀對小麥條銹病的防效最佳,碧護+立克秀處理(處理6)對小麥條銹病的防效比立克秀、百理通、海島素、阿泰靈、碧護更好。
2.3最終產量
各處理收獲期的測產數據列于表3。
從表3可知,海島素、“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碧護+立克秀”5個處理的單個小區穗數、千粒重、產量均高于對照;阿泰靈處理產量顯著高于對照;海島素+立克秀處理比百理通處理產量更高。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初步表明,在小麥分蘗期,“海島素+立克秀”“阿泰靈+立克秀”“碧護+立克秀”3個處理對植株生長更有利;在小麥灌漿至成熟期,海島素+立克秀處理對病害的防效較好;在小麥收獲期,海島素+立克秀處理的產量顯著高于對照和百理通處理。
在大田生產中,應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在小麥病蟲害特別是小麥條銹病發生較重的區域,推薦使用海島素(5%氨基寡糖素水劑)+立克秀(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拌種,在抓好后期田間管理的基礎上,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Jones J D, Dangl J L. The plant immune system[J].
Nature, 2006, 444: 323-329.
[2]彭秀科,侯生英.30%醚菌酯懸浮劑防治小麥銹病效果[J].植物保護,2012(5):28-29.
[3]李山東,于金鳳,彭迪,等.枯草芽孢桿菌NJ-18和氟酰胺聯合拌種防治小麥紋枯病研究[J].農藥學學報,2013,15(4):427-433.
[4]韓青梅,康振生,段雙科.戊唑醇與葉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學報,2003,30(4):339-340.
[5]王新茹,張建昌,白偉,等.幾種三唑類殺菌劑對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效果[J].麥類作物學報,2008,28(4):705-70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