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農產品加工生產,農產品衛生監督管理,農產品成分檢測,農產品及食品生產、貯藏、加工、經營過程當中的質量控制以及進出口貿易中的質量監督和認證管理等工作方面的專業人才。《果蔬安全檢測技術》是一門專業必修核心課程,要求掌握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和相關管理體系,具備能將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應用于各類農產品加工中,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從“教學目標與定位,課程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標準(素質標準、知識標準、能力標準),11個課程教學項目及其學習任務,教學效果保障”幾個方面分述課程設置 ;總結了采用的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 果蔬安全檢測技術課程;課程設置;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021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410.2339.01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4-10 23:39:00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9月設立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生產,農產品衛生監督管理,農產品成分檢測,農產品及食品生產、貯藏、加工、經營過程當中的質量控制以及進出口貿易中的質量監督和認證管理等教學工作。《果蔬安全檢測技術》是一門專業必修核心課程。該課程知識內容復雜,涵蓋面廣,對檢測技能要求高,考慮我校高職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且文科學生人數多于理科人數的基本情況,并結合社會市場特定崗位能力需求,探索制訂果蔬安全檢測技術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
1課程設置
1.1教學目標與定位
《果蔬安全檢測技術》是應用農產品專業的一門專業課。通過本門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應用已學過的基礎理論解決農產品質量控制中的實際問題,要求了解當今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及其發展方向;了解農產品營養的相關知識性;掌握農產品檢驗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以便在生產與品質管理工作中開拓思路,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具備從事農產品質量管理與安全控制技術的職業能力。通過任務引領項目教學,學生能掌握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和相關管理體系,具備能將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應用于各類農產品加工中。并熟悉農產品生產操作相關的規范、檢測程序之間的聯系,具有必要的創新思維能力、科學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為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2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準以就業為導向,通過社會調研并邀請行業專家對農產品質量控制專業所涵蓋的崗位進行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根據行業發展對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及素質要求,確定課程結構及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與農產品行業發展趨勢向一致,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教學過程按項目進行,以企業實際生產工藝流程為載體設置項目;根據具體工作任務,構建學習情景,整合課程內容。陳述性知識以應用為目的,必需和夠用為度,過程性知識融入到仿真實訓中,使課本中枯燥的專業知識通過仿真實訓鮮活起來。在仿真實訓操作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應用,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較快地學習新知識,增強學生職業能力拓展的潛力。
1.3教學內容標準
1.3.1 素質標準
具有從事農產品質量檢測所需要的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熱愛“三農”、有為農產品質量檢測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具有法制觀念和依法進行農業安全檢測的意識;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能夠適應不同的農業生產環境和條件;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與工作態度。
1.3.2 知識標準
實驗室環境要求,檢測過程質量保證,樣品采集、制備與保存,安全防護等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工業三廢污染、農藥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其他污染環境污染對農產品安全性的影響;有機磷、有機氯、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等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知識;鉛、鉻、汞、砷、鎘等農產品重金屬污染檢測知識;病毒、真菌、細菌等生物性污染對農產品安全性的影響。
1.3.3 能力標準
掌握實驗室基本維護、安全等知識 ;熟悉常規檢驗方法;會閱讀相關的技術文件;熟悉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熟悉農產品安全性評價內容。
1.4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習任務
本課程依據課程目標,分解成11個教學項目(見表1),其中理論教學項目5個、實訓操作項目6個,保障高職學生動手操作與理論知識學習約50%。并要求學生完成教學項目所規定的學習任務[1]。
1.5教學效果保障
目前有校內實訓基地面積1800 m2,包括微生物檢測實訓室、動物營養實訓室、飼料檢測實訓室、農產品質量檢測實訓室、顯微鏡室;本課程與銅仁市質監局、銅仁市農業委員會建立合作關系,可為學生提供校外教學實訓基地;承擔本課程教學的有本校副教授1人、普通教師1人和兼職教師1人。專任教師應具有累計1 a的企業實踐經歷,兼職教師應具有果蔬安全檢測技術的指導能力。
2教學模式探討
2.1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由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行設計項目報告,對報告進行分組討論、課堂講授,并完成操作項目,最后由教師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和小結。這樣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2]。
2.2考核評價
考核形式包括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學生成績包括理論總評成績和技能總評成績;理論總評=提問10%+考勤10%+作業15%+實訓報告25%+理論考試50%;技能總評=提問10%+考勤10%+單項技能50%+技能考試30%。
技能考核方法包括口試、筆試、操作、答辯等。知識評價包括農藥殘留檢測、重金屬檢測、微生物檢測;資料數據記載、整理和統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工作態度、任務完成情況與效果、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
3結語
果蔬安全檢測技術課程設置內容在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冊·果蔬及制品卷》所闡述的檢測知識與技能基礎上,重點結合現階段果蔬質量安全的國家標準,時刻保持與國家標準同步,使學生在掌握果蔬質量安全檢測知識的同時能保證操作技能與國標一致,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直接可以用到所學的技能,這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為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術人才,結合我校高職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前社會市場特定崗位能力需求,制訂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試行表明這種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標準導報編輯部.中國標準出版社 推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冊》叢書[J].中國標準導報,2008(3):49.
[2]陳艷.任務驅動法促進化學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