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機械化采茶比傳統手工采茶能夠提高幾十倍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是解決當前茶產業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等發展瓶頸的根本途徑和必然選擇。對目前茶園機采技術的發展現狀、技術研究和應用瓶頸進行闡述,重點從機采品種選擇種植、樹冠培養、精準肥培、合理修剪和留養、病蟲害生態綜合防控等方面對提升茶園機采應用效果的栽培技術手段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機采茶園;樹冠培養;栽培管理技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S23;S5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010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410.2331.00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4-10 23:31:00
茶產業是部分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但茶產業又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新形勢下,傳統的茶產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勞動力缺乏、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產業優勢得不到充分體現,效益嚴重下滑。茶園面積擴大與勞動力緊缺的矛盾、肥藥投入增加與生態涵養功能弱化的矛盾、成本上升與效益下降之間的矛盾倒逼傳統茶產業必須加大力度變革發展思路和方式,必須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由傳統粗放管理向機械化精細管理轉變。機械化采茶比傳統手工采茶能夠提高幾十倍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從而實現“機器換人”,是解決當前茶產業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等發展瓶頸的根本途徑和必然選擇。
1茶園機采技術研究應用現狀
目前,日本、臺灣等地區已基本實現了全面機采,印度、斯里蘭卡等地也正在積極研究推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茶葉工作者便提出要大力研究推廣茶葉機械采摘,也開展了系列的試驗示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近十多年來,茶園機械采摘的研究推廣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經引起了全行業的重視。國內各主產茶區均在嘗試推廣茶葉機械化生產,部分茶區取得了較好的實用效果。游小妹等對適宜機械采摘的茶樹品種進行了篩選,提出丹桂、黃觀音等品種較適宜機械采摘[2];田潤泉等對不同修剪方式對優質茶機采茶園樹冠形成的影響開展研究[3],提出在重修剪的基礎上采用輕修剪或深修剪措施能較快地調勻茶樹新長枝的粗細,在秋末實施茶樹樹冠面輕剪對優化機采樹冠能起到較好的效果;袁自春等提出綜合采用樹冠培養、茶園深耕、培肥、灌溉等技術措施提高機采功效[4];瞿云明通過試驗提出,若要更好地發揮機采的效益,需處理好機采手的技術與采茶機的性能相適應、樹冠的結構形狀與采茶機相適應等原則[5];唐萌從田間的采摘適期試驗、營養水平、茶樹節間生長狀況試驗和機采后鮮時分級等幾個方面,對現有茶園進行名優茶鮮葉的機采進行了系統研究[6];向芬等對茶園機采中存在的品質影響、茶樹生長影響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建議[7];石元值等開展了不同茶樹品種制優質綠茶機采適應性比較,對比了幾個主要品種的機采效果[8]。
2影響茶葉機采功效的主要技術瓶頸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應該指出的是,實現茶葉機采面臨著一系列的突出問題:我國茶類眾多,茶樹品種多性狀各異,低產茶園和老茶園占比大,山地茶園由手采茶園向機采茶園改造的任務巨大,特別是機采茶園樹冠培育、采茶機研制、機采技術及配套栽培農藝措施等系列問題尚未解決。
2.1機采茶園茶樹樹體保護
機械采茶由于對芽葉采摘沒有選擇性,對留蓄新梢和茶樹葉的損傷率較大,對樹體的傷害嚴重,如果機采方法不當、次數過于頻繁、茶園栽培管理跟不上機采需要的話,就會造成雞爪枝增多、發芽力減弱、葉層厚度、葉面積指數減小等后果,嚴重者會造成茶園樹勢衰弱、茶樹過早老化、產量品質下降等弊端,影響機采茶園的長遠效益。
2.2采茶機對不同品種的適應性
機采茶園要求茶樹蓬面平整,茶樹芽梢直立、嫩度均勻一致、發芽整齊、節間長度適度,不同的茶樹品種樹姿樹型千姿百態、芽葉生長各具特點,目前,生產上應用的采茶機主要為往復切割式,很難與各種茶樹品種完全適應,可能造成不同茶樹品種的機采功效差別巨大,因此,對適合機采的茶樹品種進行篩選甚至是定向選育是推廣茶園機采的基礎,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3低產茶園改造難度大、成本高
我國茶園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地地區,由于長期粗放管理、基礎建設投入欠賬嚴重,茶園立地條件、土壤培肥、灌溉植保裝備等條件大多不理想,低產低質茶園占比很大,加之近年來茶產業整體效益下滑,茶園基礎建設的短板越來越凸顯,而機采茶園又對茶園管護水平要求很高,這一對矛盾也加大了機采推廣的難度。
3提升茶園機采功效的主要栽培技術手段
提升機采茶園采摘功效和茶樹可持續生產力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內容包括品種選擇與種植、樹冠培養、樹形修剪、采摘適期、修剪留養、肥培管理、機采技術、采茶人員培訓和采茶機的選配等方面,從栽培技術上講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選擇適合機采的品種和種植規格
新發展和需要改造的機采茶園必須要選擇適合機采的發芽整齊、生長旺盛、葉面夾角適中的無性系茶樹良種,還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種的搭配,對現有品種單一的機采茶園,應合理采用修剪、留養等方法調節發芽時期。同時還要注意在傳統種植方式的基礎上適應機采需要,如按機械化采摘要求修整道路、水溝等。單人采茶機對地形及茶園基礎條件的要求較低,但采摘效率較低,雙人式、乘坐式等采茶機效率稍高,但由于機器體積大,需多人操作,且由于需要跨行作業,對茶園種植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必須對種植規格進行革新,如適當加大行距至1.8~2.0 m、留出掉頭空間等。
3.2培育適合機采的良好樹冠
樹冠培養對機采鮮葉的產量和品質有重要作用,理想的機采茶園樹冠要求冠面平整、發芽整齊、新稍持嫩性好、芽梢直立、節間長度適度、生長勢強。由于機采相對于手采屬于無選擇性采摘,面臨著機采鮮葉芽葉不完整、老嫩不均、碎片比例高、帶有老葉老梗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要解決以上問題,機采茶園樹冠培養是關鍵,適合機械化采摘的樹冠應該從修剪、留養、肥培等幾個方面綜合構建。
3.3實行適合機采的修剪制度和留養方式
修剪和合理留養是機采茶園的關鍵栽培措施之一,在不同的茶樹生育階段和管理條件下,運用不同的修剪方式調控茶樹分枝及生長,可為培養理想的機采樹冠打下良好基礎。手采茶園改機采茶園需要重點從修剪方面進行樹冠改造,對不同樹齡和基礎的手采茶園應采用不同的改造技術,通過建立合理的修剪制度,不斷恢復保持茶樹樹體機能,是機采茶園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對樹齡小、生長勢好、樹冠平整、尚未形成“雞爪”枝層的,只需輕修剪,剪去突出枝葉即可實行機采。成齡茶園中,對茶樹長勢良好,樹冠面平整的茶園,可以采取在春茶前或春茶手工采摘后輕剪的方法,修剪掉茶蓬雞爪枝和部分較細的生長枝,適當留養后使用采茶機采摘,形成機采樹冠面,部分研究提出,采用“先平后弧”的剪采方式,可以擴大采摘面,提高光能利用率,效果較好。對茶樹生長較差或樹齡較大的茶園,應采用春茶前后重修剪方法,而后當年留養不采或采頂芽,做到采養結合,待形成良好樹勢分枝后用弧形修剪機定形修剪,形成機采樹冠面,每次機采后5~7 d在下輪茶萌發前進行一次整枝剪,可保持平整的采摘面,使下輪萌發相對整齊。對茶園基礎差、品種混雜、缺株斷行嚴重的低質老茶園,最好進行改種換植。同時,機采茶園一般機采5~6 a需要進行1次深修剪,從而持續保持茶園生產能力。
3.4選擇合適的機采時期
對開采期是否把握準確,直接關系到茶園機采茶葉的功效。如果是用春茶機采名優茶,開采期的確定更為重要,直接影響著鮮葉的等級品質和后續生長效果。據有關研究表明,一般春茶新梢達到采摘標準葉占70%~80%,夏秋茶新梢占50%~60%,且嫩葉開始轉深綠色時開采,效果最好。總的來講,機采的采摘適期、批次應綜合衡量茶樹品種、采摘季節、園地類型、原料要求、采茶機型號等因素確定。
3.5采取高水平精準的肥培管理
茶園肥培管理主要分為基肥、追肥和葉面施肥3種方式。機采茶園與常規茶園相比,由于采摘強度大,芽葉損傷相對較大,養分損耗多,機采后茶芽密度會大量增加,芽葉變小、葉片變薄等將會影響著后續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因此需要有充足的肥料來保證茶樹的營養需求,可以采取重施基肥、施足催芽肥等措施[9]。但應該注意的是,從減少茶園化肥投入和注重茶園環境不利影響的角度出發,機采茶園也不能夠過度施肥,現代機采茶園應該充分結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灌溉施肥技術、有機肥水溶肥替代技術等精準肥培管理手段提高茶園肥料利用率,兼顧機采茶園營養供給和肥料高效利用的平衡。
3.6做好機采茶園的生態構建和病蟲害防治
雖然機采茶園能夠帶走大量的蟲體和蟲卵,降低蟲口基數,但由于機采茶園茶蓬面留養新梢相對形成平葉層,通氣性差、濕度加大也對引發病蟲害的發生起到促進作用,同時葉層過分集中也不不方便開展藥物防治。因此要重視病蟲害防控,結合修剪、冬季封園清園等技術手段減輕病蟲害發生。此外,隨著生態防治技術的發展,應通過營造茶園復合生態種植模式,結合茶園地面覆蓋、套種趨避植物、安裝殺蟲燈誘蟲板等綠色防控措施,實現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盡量減少農藥投入,減輕病蟲害發生。
4 結語
中國茶園面積已經突破280萬hm2,而直接從事茶園管理生產的人數在逐年遞減,目前以機械采摘為首的茶園機械化管理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緊迫。我國茶區廣大,不同地區的立地條件、種植品種、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千差萬別,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綜合選用栽培技術手段提高機采茶園生產功效,同時,也應該根據當地的產業發展定位、茶品特色、消費群體喜好等調節機采茶葉的品質和級別,滿足不同需求,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毛祖法.借鑒日本經驗實現我省采茶機械化的設想[J].茶葉,1988(4):12-16.
[2]游小妹,鐘秋生,陳志輝,等.適宜機械采摘的茶樹品種篩選[J].茶葉學報,2016(2):97-99.
[3]田潤泉,呂閏強,方麗,等.不同修剪方式對優質茶機采茶園樹冠形成的影響研究[J].中國茶業,2015(4):16-19.
[4]袁自春,黃建琴,王文杰,等.茶園機采、機剪及綜合配套管理技術[J].中國茶葉加工,2013(3):41-43.
[5]瞿云明.茶園機采試驗初報[J].蠶桑茶葉通訊,1996(3):38.
[6]唐萌.茶園名優茶機械化采摘集成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
[7]向芬,周凌云,李維,等.機采茶園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茶葉通訊,2015,42(3):58-61.
[8]石元值,呂閏強,方乾,等.不同茶樹品種實行優質綠茶機械化采摘的適應性比較[J].中國茶葉,2010(11):8-9.
[9]石元值,徐獻輝.名優茶機械化采摘注意事項[J].中國茶葉,2006(3):28-29.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