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重慶市實地觀察到的現象,結合主要樹木銀杏、香樟、桂花的非侵染病害特點,簡要敘述黃化癥、缺素癥、樹皮爆裂、樹體流膠、生理性小葉病等非侵染性病害的發生規律,并提出防控建議。
關鍵詞 園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防控
中圖分類號:S 436.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01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410.2330.00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4-10 23:30:00
非侵染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具有“一無三有”特征[1],即病部無病癥,發生發展呈現突發性,分布普遍性,病狀表現散亂性。發生原因主要是由空氣、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時,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在生理上會進行適當調控,當外部環境變化超過植物自身承受能力時,植株生理功能就會出現紊亂,正常代謝受到阻礙,比如出現葉片黃化、非正常落葉、樹皮爆裂、枝條干枯等。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外部條件,植物很可能死亡。筆者根據重慶市實地觀察到的現象,結合主要樹木銀杏、香樟、桂花的非侵染病害特點,簡要敘述非侵染性病害的發生規律,并提出防控建議。
1黃化癥
樹葉黃化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干熱黃、餓黃、肥黃、旱黃、水黃、灼黃、陰黃、堿黃、酸黃、寒冷黃、藥害黃、毒氣黃等。其中土壤因素(堿化、水分過多、水分過少、微量元素不平衡)引起的黃化大多是整片葉子失綠、黃化、干枯。
1.1干熱風引起的黃化
夏季的酷熱產生的干熱風能使葉片水分大量蒸發,根系吸水能力弱于蒸發能力,樹木體內水分失衡,輕則葉片暫時萎蔫、重則變黃枯干。這種葉片一般從葉緣開始,逐步擴大到整株葉片。如重慶地區6—9月,槭樹科植物、銀杏、灑金珊瑚等出現的生理性黃化或糊葉,主要就是跟夏季的干熱風有關,并且干熱風也會導致枝干潰瘍病和流膠病的發生。建議有規律地澆水,并搭建遮陽網,減少陽光的暴曬。
1.2旱黃和水黃
旱黃與水黃的識別:旱黃是由于土壤干旱,常發生葉片萎蔫現象,生長發育受到抑制,造成老葉發黃或使得葉尖及葉緣變黃褐色壞死;水黃是由于土壤水分過多,發生水澇現象,常使植株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爛,根系受到損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葉片發黃,花色變淺,花的香味減退,落葉、落花、莖干生長受阻,嚴重時植株死亡。在實地鑒定中,若氣候多雨濕潤,根部腐爛、葉片驟然變黃,未從葉緣或葉尖開始變黃,往往鑒定為水黃危害,反之是旱黃危害。
防治建議:旱黃發生時,應實行早晚有規律地澆水。水黃發生時,要在樹池周圍挖好排水溝,并安裝PVC透氣管道;改良土壤,利于植物根系生長,可采用埋施秸稈,增加土壤通透性,或拌河沙、有機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
2缺素癥
生理性缺素癥一般表現為樹葉變色、樹葉生理學性狀的改變,植物非正常生長等癥狀。往往由栽培地的土壤因素引起。發生缺素癥的園林植物主要有桂花、香樟等,如果癥狀先從老葉開始,說明缺乏的是氮、磷、鉀、鎂、鋅,這些元素在體內具有再度利用的特點,若癥狀出現在新組織,說明缺乏的是鈣、鐵、硼、硫等,這些元素在體內流動性較差,沒有再度利用的能力。例如6—8月香樟出現的缺鐵性黃化,表現為新葉黃化,主要是由于土壤鹽堿化造成的鐵元素供應不足或土壤中鐵元素不能有效地被植物吸收,影響了“葉綠體—蛋白質”復合物的合成。常見缺素癥癥狀特點及防控要點列于表1[2]。
3樹皮爆裂
樹皮爆裂也稱爆皮。發生原因是樹皮表面受高溫和強光暴曬,水分快速蒸發,組織脫水而造成爆裂。重慶地區行道樹受西曬影響造成爆皮現象嚴重,多見于天竺桂、銀杏等。爆皮后,隨著雨水的侵入,木質部開始腐爛并因組織內過于濕潤引起腐生菌的感染和繁殖,造成部分擔子菌亞門真菌,如木耳的生長,加速了植物營養的缺失,造成植株衰弱。
防治建議:若爆皮面積較大,應做清創、涂抹防腐劑,防腐劑可采用環氧樹脂、二甲苯混合液;若表皮發生程度輕微,可對表層樹皮涂200~300倍的硫酸銅;搭建遮陽網,避免強光暴曬。
4樹體流膠
樹體流膠主要發生在桃樹、李樹、杏樹等植物上,發生部位通常是在樹干、枝條上。誘因較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的侵染。霜害、凍害、雹害、水分過多或不足、施肥不當、修剪過重、土質黏重或土壤酸度過高等原因也會引起該病癥。桃樹流膠病是園林植物上較常見的病害,初期發病以皮孔為中心產生疣狀小突起,后擴大為瘤狀小突起,上散生針頭狀黑色小粒點,翌年5月病斑擴大開裂,溢出半透明狀黏性軟膠,后變茶褐色,質地變硬,吸水膨脹成胨狀膠體,嚴重時枝條枯死。
防治建議:加強管理,不要過度修剪,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注意排水;在桃樹落葉之后,冬季注意樹干涂白,預防天牛等蛀干害蟲繁殖和為害;藥劑防治。清除傷口組織,涂抹45%的晶體石硫合劑30~5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
5生理性小葉病
重慶市地區大多數園林植物都有小葉的情況,發病植物葉片小,簇生,節間縮短,葉片狹小不展,葉緣向上。據調查,銀杏、香樟、桂花容易發生小葉病。樹葉變小發生原因有:施肥量過少,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土壤中鋅元素缺乏或處于不可溶狀態,不能被植物利用,植物處于鋅饑餓狀態。
防治建議:加強肥水管理,補充有機肥料;葉面噴灑3%~5%硫酸鋅,半年噴灑1次[4]。
6總結與建議
非侵染性病害在重慶地區發生較普遍,近年來的氣候環境逐年惡劣,霧霾天氣加重,極端氣溫時常出現,土壤堿化嚴重,土壤營養失調,這些氣候、土壤因素都會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造成植物異常變色、畸形、開花少、結果小等,嚴重時,植株成片死亡。除了外部環境因素外,植物本身的抗病力、品種類型等也會影響非侵染病害的發生,如引進的外地物種,不能適應本地環境,不能正常開花、結果。
非侵染性病害可采取以下策略加以預防:
(1)因地制宜,引進外來樹種時,要比較原產地與栽植地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不能盲目引種。
(2)加強檢驗檢疫,苗木移栽前,要進行病蟲害檢驗,防治病蟲源帶入新的栽植地引發植物發生病蟲害,增加非侵染病害爆發的可能性。
(3)關注氣候變化,尤其是溫度變化、雨量變化。提前做好防護工作,預防高溫多雨等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
(4)加強園林植物養護技能的學習。養護人員要熟悉植物的生長習性,了解植物的生活史,做到科學澆水、科學施肥;判斷植物非侵染病害類型,注意區分非侵染病害與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病害,對癥下藥。將非侵染病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陳衛新.正確區分作物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農技服務,2007(7):65.
[2]楊明華,王占奎.作物缺素癥的鑒別[J].現代農業科技,2010(8):122-122.
[3]朱玉,閆艷.桃樹流膠病防治技術規程[J].湖南農業科學,2011(8):55-57.
[4]趙金盤,尹紅,梁平,等.園林植物病害的種類及防治方法(一)[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3):80-81.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