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介紹古村落及其特點的基礎上,從功能重建的角度切入,對古村落在新時期的旅游發展提出了新的構想。以廣東省潮州市龍湖古寨為例,在分析龍湖古寨的建寨歷史、特點、旅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基于功能重建的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對策:1)要開發更要保護;2)采用“互聯網+古村落”的發展模式;3)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4)打造潮汕民間藝術的生產地;5)利用古寨風格發展特色民宿;6)融入親民化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7)重視人才與創業。提出功能重建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關鍵詞 古村落;功能重建;古村落旅游;發展對策;龍湖古寨;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龍湖鎮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13.02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9/8 15:13:45
20世紀90年代,古村落旅游的概念在中國被學者首次提出,在21世紀初,中國建設部也首次提出了歷史文化村的概念,使得古村落被各界學者熱議并且研究,各種研究文獻層出不窮,也進一步帶動了古村落的旅游發展。
1古村落、古村落旅游與功能重建
1.1古村落及其特點
由于不同程度數量的人們一起居住,從而由此產生農業、工業等生活和生產,而形成了一定的聚落形態。能夠供人們居住的對象可大可小,可以小到只是一間房屋,又可以大到一座城市。而在《漢書·溝洫志》中記載:“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庇纱丝赏茢?,聚落可能開始的時候是指人們所居住的房屋,并由個體延伸到群體,規模再由小到大,由房屋到“聚”,由“聚”到“邑”,再由“邑”到“都”。正如吳良鏞先生所說:“將建筑從房子的概念延至聚落的概念”[1]。因此,“村落”和“聚落”在概念以及所蘊含的內容上是一致的。
我國幅員遼闊,又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保存至今的古村落本來數量很多,但是不少古村落已經被城市化的浪潮所湮沒了;只有那些能保留住了原有的風貌,并將它們的建筑傳統、歷史文化、環境構成等盡可能地傳承下來的村落,才能稱為“傳統村落”或者“古村落”。古村落作為傳統聚落中的一種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借助著人們的手在不斷創造著某個地區的歷史,也在不斷的歷史更改和人們的搬遷中見證著歷史。
綜上所述,可以給古村落下個定義為:由人民長期居住,形成極具特色的建筑以及文化脈絡,并將其保留且較完好地傳承,具有較為完整或可整治的歷史風貌的聚落。
我國古村落的數量眾多,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如星星般分布,具有“傳統文化明珠”和“民間收藏的國寶”等美稱。與當代民居不同,古村落具有以下的特點。
1)年代久遠,歷史信息豐富。一般能被稱為古村落,其建立的時間基本在百年以上,甚至是上千年,且多因一個宗族聚居而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空間,基本形成一村一姓、一村多姓或者一姓多村的形式,因此,古村落的宗族觀念極強,宗族文化突出,有宗族制定的族規、族訓極具智慧,會有宗族創業始祖的傳說,有宗族興旺衰退的記錄,也重視教育,一般村落里會自辦學堂,既學習“四書五經”又傳承宗族文化,保留了豐富地歷史信息。
2)村落建筑規劃與自然相融合。我國傳統的百家思想,尤其是受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影響深遠,因此在村落選址上、房屋的建筑上明顯地體現了“天人合一”、五行八卦的思想,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依山而建,依水而傍,由于古代人民對于自然有著極高的敬畏思想,為此在村落的建筑規劃上高度地保持著與自然的和諧,使得水巷、街道、房屋排列都頗具五行八卦風格,且錯落有致,造型獨特。在保證生活的前提下,盡量展現了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和諧。
3)地緣和血緣特點突出。由于我國古村落大部分是同姓族人聚居,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自給自足獨立生活,以小農經營為生產單位,形成了血緣和婚姻鏈接而成的血緣群體和左鄰右舍守望相助的地緣群體這兩種群體關系,使得人口流動率降到最低,生活范圍受到明顯的地域限制,獨立的社會圈明顯保留,更加鞏固了傳統的農耕思想,隔絕了城市文化,避免了外來文化帶來的太多沖擊,民族性得以相對完好保留。
4)物質形態原型和生活真實性保存較好。古村落的發展是與自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發展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這些因素可以決定古村落的興敗榮存,相對高度穩定的政治經濟是古村落物質形態得到良好發展和展示的前提,會促使極具特色的古村落得以形成。在物質形態穩定的情況下,生活真實性代表的非物質形態也會因此穩定保存,日常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禮儀等非物質要素的真實性也能夠很好地傳承。古村落因為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雖然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發展,但也因此讓古村落的物質與非物質形態保存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1.2古村落旅游的研究概況
古村落融匯歷史、文化、地理、美學、建筑等學術價值于一體,21世紀初在我國掀起了一股古村落旅游研究的新浪潮,吸引了大批各個學科的學者對古村落進行研究,其中建筑學、文物學、地理學是最多的研究領域,僅在2001—2008年,就有大量的古村落旅游學術研究論文出現,以“古村落旅游”為搜索詞的檢索結果中最早出現的論文為章錦河在2001年《地理學與國土研究》上發表的《黟縣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設計研究》,甚至出現了以“古村落旅游”為明確標題的文字,古村落旅游研究也因此全面開展[2]。隨著近10年來古村落旅游的不斷發展,古村落旅游的研究也在不斷進行中。
1.3功能重建
功能重建或者說重建功能,這本來是一個廣泛應用在醫學上的名詞,即通過手術或者物理治療的方式,使得重傷、半殘疾或者殘疾的器官或者肢體得以恢復到能夠正常生活或者維持生命的功能。古村落的功能重建可以定義為:由于外界的干擾或者自身村落發展的需要,通過房屋改建、改變生活方式等形式,使得村落人民在日常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可獲得其他方面的安全感以及另外的生存方式功能。
功能重建在古村落中,即指古村落的性質和職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有的村落在古代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后因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變化;有的村落因地處重要軍事地位而興建起來,也因為失去軍事功能而沒落;有的村落曾因工商業的發達而興盛,因工商業的衰敗而衰落。隨著近年來古村落旅游的興盛,稀缺的古村落和與現代民居景觀上的形成強烈差異使得古村落的旅游價值和經濟價值隨之顯現出來,因此使得古村落具有了旅游服務功能[3],這是在當代社會,功能重建在古村落中最主要的運用,如福建的土樓,利用自身的樓房特點吸引游客,銷售土特產,提供照片拍攝等;安徽宏村成為了寫生基地;云南麗江古城著名的酒吧街等。
2龍湖古寨概況
龍湖古寨(見圖1、圖2)坐落于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龍湖鎮,地處潮汕平原,韓江中下游的西岸,與江東鎮隔江相望,西連金石鎮,南瀕東鳳鎮,北與浮洋鎮接壤,土地平坦肥沃。為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夏涼冬暖,終年常綠??偢孛娣e約200 hm2,總人口約11 500人。
據《潮州府志》記載,龍湖古寨于南宋紹興二年建“地藏院”,明永樂三年圍寨。龍湖古寨在古代是韓江的出海口,也是潮州府城的通衢,早在宋代就發展成潮汕平原上重要的商埠。古寨商賈云集,物產豐饒,郛頗為殷實,是著名的“潮州小城”。明嘉靖三十年倭寇入侵,時任四川建州兵備道的龍湖鄉賢劉子興率領鄉眾筑閘設防御寇,保障了一方平安。由于龍湖古寨臨近重要的江河出??诤屯ㄉ炭诎丁鞲?,潮州府城及興梅地區大宗商品都匯集在龍湖,形成了繁茂的商業場景。到了清咸豐十一年,由于中英簽訂《天津條約》的簽訂,開設汕頭為通商口岸,伴隨著汕頭的崛起,龍湖古寨便在當時的政治經濟背景下走向了衰落。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龍湖鎮被劃屬于潮安縣浮洋公社,3年后,獨立為潮安縣龍湖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后,改稱潮州市龍湖區。而后又撤區建鎮,將龍湖區改置為潮州市龍湖鎮。1991年恢復縣制,稱潮安縣龍湖鎮。
龍湖古寨始建于南宋時期,原名為塘湖寨,到明朝嘉靖年間才改名為龍湖寨。據說得名于對龍首廟進行了修繕,并且寨內的街道像龍脊一樣。古寨區建筑面積約1.5 km2,呈帶狀,南北走向,寨內結構是其祖先按九宮八卦修建的,中央直街長1 500 m,直街兩側中新街、上東門街和下東門街構成東面三街,即官巷、客巷、院巷、夏厝巷、獅巷和伯公巷構成西面六巷,由此構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中央直街主于天地中分,設為貿易的場所,而東西兩側為居住的地方。因潮汕人有不能隨便拆改祖屋的傳統觀念,故較完整地保存了龍湖寨全盛時期的風貌。
南宋時期,龍湖古寨修建了龍湖書院,注重師教,文風鼎盛,才子迭出。明代,“龍湖書院”(現龍湖中學)發展為與潮州府“金山書院”齊名的書院,且修建書齋多達30余處,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名人,據查考《潮州府志》《海陽縣志》,僅科舉出身的進士舉人就有60多名。最為著名的有潮州歷史上唯一探花姚宏中,御史許宏宥,御倭名吏廣西布政使劉子興,還有一門三科甲的夏建中、(子)夏宏、(孫)夏懋學等。由于人文鼎盛,商貿繁榮,至清末民初寨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林立。寨內有各姓宗族祠堂56座,名宦府第、商賈豪宅200多座,更有建于明萬歷年間紀念老師的祠堂“侗初師祠”,建于清康熙年間的女性祠堂“阿婆祠”。
3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
3.1龍湖古寨的旅游資源及其特點
3.1.1 自然資源
龍湖寨內有著形態各異、高大挺拔、隨處可見的古榕樹,加之面向南、北、西方的三面池塘,以此作為主要的自然資源;而寨外的以獨立于韓江上,島上竹林眾多、綠草盈盈的龍洲島為自然資源,加上清澈的韓江,構成了水與古建筑相互呼應的獨特景觀。
3.1.2 人文歷史資源
龍湖古寨從南宋時期開始就有眾多文人科舉中榜,其留存下來的題詞、書法、碑記,在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秀才夏雨來的事跡等為嶺南文明的歷史篇章留下了不可或缺的部分;龍湖古寨集農耕文化、潮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與一身,繼承了千年的潮府文化,傳載著百年的潮商傳奇,是潮汕平原歷史上最繁華的古村落,是潮汕地區從農耕時代過渡到商業時代的見證人。而潮樂、英歌舞和游標旗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完好保存,在特定的節日中,使得這些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在不斷地被演繹的過程中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
寨內形成了“三街六巷”的村落格局,100多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豪宅,全國僅有的女性祠堂和紀念老師的祠堂,這些祠堂所留存至今的歷史信息以及建筑風格都極為寶貴(見圖3、圖4)。古建筑數量多且集中,主體建筑形狀奇特。1.5 km2面積的古寨內聚集了100多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豪宅,可見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中央直街長達1 500 m,形狀像“龍脊”,房屋建筑沿著中央直街兩側,按照九宮八卦而建,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其建筑規模在嶺南地區具有獨特性。
寨內建筑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以及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乃至西洋的建筑風格,在裝飾上更是運用了木雕、貝灰塑、彩繪和石雕等工藝藝術形式。建筑風格再加上裝飾藝術,致使龍湖古寨享有了“潮汕民居建筑博物館”的美譽,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建筑上仍保留著少量線條洗練的宋代建筑構件,大量風格簡約的明式建筑和精雕細刻的清式建筑以及南洋風格建筑,這些建筑既體現了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不同建筑風格,又薈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繪、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間工藝精華[4],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特殊的多姓氏族群聚居的潮汕村落。潮汕地區一般的村落以一姓一鄉或者數姓一鄉而聚居,但龍湖古寨以多達五十多姓氏的雜居形態,成為了潮汕地區的特殊古村落。
3.1.3 地方特產資源
從明天啟年間開始,龍湖古寨就開始進行龍眼、麻竹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潮州柑”這種水果盛產,并且遠銷海外為龍湖古寨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麻竹的種植,因此也隨之產生了以竹為原材料的傳統手工藝制品,如竹燈籠、籮筐、毛筆等。還有著名的潮繡、抽紗等傳統手藝,龍湖酥糖、龍湖燉糕、落湯錢等特色地方小吃,仍沿用古時的手藝并傳承至今。
3.2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現狀
2003年,龍湖古寨被列為廣東省旅游扶貧項目,獲得了400萬元扶貧資金,龍湖鎮市頭、市尾、三英等村聯合創辦“龍湖古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完善景區的基礎配套設施。早在2004年,潮安縣縣政府就開始重視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聘請了深圳市某一專業機構對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進行了規劃,并按照這規劃發展龍湖古寨,經歷12年的時間,目前潮安縣縣政府仍委托該機構對原有的2004年的規劃進行修編,以保證適應當前的旅游發展趨勢。而該機構的規劃中將龍湖古寨規劃為古寨文物保護區、水映古寨觀賞區、農耕文化旅游區、南門旅游服務區、洲上觀光游憩區以及前廣場區6大區域。
通過政府資金不斷完善古寨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寨內石板路的修復、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的修建,道路的整頓和修建等為旅游區的發展逐步完善基礎保障。各界媒體自發來到龍湖古寨拍攝宣傳,為提高其知名度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在2016年,龍湖鎮舉辦了“‘發現最美鄉村角落’迎春攝影大賽”,將活動的主體定位為“宜居龍湖、美麗鄉村”,將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定位在了鄉村旅游這一基礎上。
3.3龍湖古寨旅游發展中的存在問題
1)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設備老化,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公共衛生間環境臟亂差;在著名的宗祠墻上安裝的二維碼已經老舊,甚至有些已經模糊不清,且景區的網絡不穩定,導致二維碼的作用減弱。寨內池塘的水質差,明顯看到各種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垃圾桶數量少,沒有明顯的垃圾桶標志存在,依舊保持著農村的日常生活習慣,這具有兩面性,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2)古寨文物保護區內有不少破舊宅院,影響美觀。由于是文物保護區,因此在很多房屋破損的情況下,無法立刻對其進行補救措施,只能將其放置一旁。有些房屋的破損情況很嚴重,隨時會有倒塌的危險,縱使無法隨意將其拆毀或者改建,但長期置之不理嚴重也影響了景區的整體旅游形象。
3)宗祠眾多,無法全部對外開放。古村落的形成是相對封閉的,再加上潮汕地區傳統的排外思想,對于祖先和神明的敬畏,并不希望將自家的宗祠作為旅游景點,供外人觀賞。
4)景點的管理經營存在嚴重缺失。各個宗祠的開放時間沒有明確對外公布,且看守人多為老年人,不善于講普通話,造成與游客無法正常溝通,對外開放的宗祠也經常處于半關閉的狀態,給游客造成不開放參觀的錯覺。
5)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明顯。走進龍湖,四處可見老年人,甚至很多老年人直接就擔任龍湖寨內景點的工作人員,售賣門票等。青壯年勞動力少,都走出龍湖去工作,使得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也使龍湖的旅游業發展欠缺新的活力。
4龍湖古寨的功能重建與旅游發展對策
4.1歷史上龍湖古寨的功能概況及作用
龍湖古寨最早于北宋年間建鄉;南宋紹興二年建設了“地藏院”,人口逐步增加,由于靠近韓江,地勢平坦,吸引了大批居民發展置業和經商,龍湖逐漸發展成潮汕平原的商貿重鎮,也為了其后代的讀書科舉生涯奠定了經濟物質基礎;明永樂年間,用了3年的時間將龍湖圍寨而成,奠定了如今龍湖古寨建筑布局的雛形;明嘉靖三十年,為抵御倭寇入侵,當時擔任四川建州兵備道的龍湖鄉賢劉子興帶領眾多民眾筑閘設防,既防御了倭寇,又加強了龍湖古寨自身的防御能力,龍湖的建筑布局基本奠定;清咸豐十一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開汕頭為通商口岸,致使作為潮州府和興梅地區重要江河出??诤屯ㄉ炭诎兜凝埡鸩阶呦蛩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的開展,龍湖鎮歸屬到了潮安縣浮洋公社,沒落了通商口岸這個功能,成為普通公社的一個分支點;1961年,獨立設為潮安縣龍湖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后,由于對于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許多寨民都搬出龍湖古寨,來到鎮上或者潮州市區居住,龍湖古寨逐漸空置下來;2002年開始,龍湖鎮政府逐漸對龍湖古寨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在保證龍湖古寨的歷史完整性的同時,委托專業的公司來進行旅游業的開發。發展旅游業是龍湖古寨功能重建的關鍵,且能夠使龍湖古寨的歷史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4.2基于功能重建的龍湖古寨旅游發展對策
2016年9月,在山東省濱州市舉行了第二屆古村鎮大會,并將“本土性”和“國際性”確定為此次大會的主題。對于龍湖古寨的功能重建,也應做到本土性與國際化的相互融合,讓古鎮更加“村”一點,而不是更加“城”。
4.2.1 要開發更要保護
龍湖古寨是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寨內眾多的文化遺產,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在保護中循序開發,在開發中重視保護,是龍湖乃至各個旅游地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要保護的是宗祠、私塾等建筑,但經過長久的歷史,遺留至今,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問題,對有些已經坍塌或者成為危房的建筑,要進行及時的修補,且要按照原本的建筑風格來進行修復工作,不得破壞景區的整體性。
4.2.2 采用“互聯網+古村落”的發展模式
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李克強總理也在近兩年一直強調利用“互聯網+”促進產業創新,帶動經濟發展。因此龍湖古寨應利用互聯網,將龍湖的更多信息傳遞出去。景區內如今已有二維碼是很好的做法,但里面的內容以及二維碼標識還需要去提高和增加。保證4G網絡的覆蓋強度,為“互聯網+龍湖”提供網絡技術支持。除了利用二維碼給游客提供導游信息之外,還可以采用智能導游,如下載龍湖古寨特殊的APP軟件,即可得到玩、吃、住等各種的信息以及線路的建議。
4.2.3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個古村落要更好地發展,單純依靠旅游業這第三產業,會造成古村落不斷商業化、市場化。因此應保證第一二三產業都在古村落中和諧發展,支持不同的行業進入龍湖古寨。保留必要的農業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農耕文化展覽區作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實踐點;發展輕工業,主要加工傳統的手工藝品,如木雕、石雕作品等,在此基礎上成立雕刻學習基地等,實現第一二三產業的緊密發展。
4.2.4 打造潮汕民間藝術的生產地
如今湘橋區的用地飽和,限制了很多傳統的潮汕藝術的發展,比如木雕、石雕等需要廣闊場地的民間藝術,龍湖古寨可以嘗試將這些民間藝術引進來,成為潮汕民間藝術的生產基地以及學生的課外教學基地,更方便旅游者接觸這些傳統民間藝術,甚至可以參與民間藝術的制作等,而古城區就成為了民間工藝品的銷售地,也減輕了古城區的用地緊張問題。
4.2.5 利用古寨風格發展特色民宿
龍湖寨內以及周邊地區,都可以依照龍湖古寨原本的建筑特色來興建民宿,民宿由龍湖鎮居民來經營,提高龍湖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讓更多的青年勞動力回歸龍湖,實現全民發展旅游。
4.2.6 融入親民化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極具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活動有著極大的時間性限制,只有在傳統的節日中,和在潮汕地區的人民才能夠觀賞到,并不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旅游吸引物,龍湖古寨可以建設成為傳統民俗活動的學習基地,也便于讓旅游者在其他的時間內觀賞或者參與到其中來??梢栽诖巳诤蠂H化的元素,讓更多的青少年去接受、喜歡并且樂意傳承這樣的文化。
4.2.7 重視人才與創業
古寨作為一個特殊的旅游景區所能持久而立的元素除了旅游資源之外,還有就是原住民的氣息。沒有原住民生活的古寨,很快就會淪為商業化古寨,如今旅游業最不缺的便是商業化,原始的氣息保留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得。因此可以通過政府出資扶持原村民和附近居民創業,或者為其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指導,創與龍湖古寨旅游發展息息相關的業,也可以通過出臺政策來吸引潮汕地區的大學生來到龍湖古寨創業或者工作,為龍湖古寨的旅游發展注入21世紀的新思想和新元素。
4.3功能重建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1)要實現龍湖成為潮汕民間藝術的生產地以及使得龍湖古寨甚至是龍湖鎮的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必須保證龍湖能夠有一定量的用地、人力。需要政府在目前的許多政策法規限制農村中非農用地開發流轉的情況下,采取試點的形式,逐步使得有足夠的用地去支持龍湖做這樣的功能轉變。
2)民宿這個市場如今炙手可熱,呈井噴的形式大量涌現,分化成兩極,一種是依托成熟的區域市場和強大的品牌效益,發展高端民宿,但定價太高,鮮有人問津;另一種是新晉的民宿經營者,不清楚自身的定位以及市場不穩定,經營舉步維艱。且潮汕人有著根深蒂固的神明信仰,一般不會輕易地去改建自身的祖屋。因此要發展民宿,首先要對于民眾的這種思想進行一定的改化,通過不斷地協商,合法征用土地來進行民宿的建設。并且在如今的民宿浪潮里,要將龍湖古寨的民宿定位好,找準市場,依據特有的建筑風格來吸引旅游者逗留。
3)要避免“互聯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人們的旅游思想是來到一個地方就拍照上傳,不太愿意主動去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梢岳没ヂ摼W來直播傳統工藝的制作,加入當代人喜歡的元素,讓人們慢慢放下手機,去感受最原始的古村落氣息。
4)如何解決吸引青壯年回歸以及吸引人才的問題?,F如今大學生的就業方向一般都偏向大城市有明確晉升空間的職業,龍湖古寨所能夠帶來多大的吸引力是一個問題,如何讓出去工作的青壯年愿意回來工作,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有發展前景,就會有人才的到來,但是這一般伴隨著旅游景區的發展過程而發展,這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5)龍湖古寨破舊房屋的處理。破舊的房屋是重新修建還是拆毀,都需要通過專業部門去鑒定,如要重建,那么重建的資金是由政府全部出資、房屋所有者出資還是由政府和房屋所有者共同分擔,破舊的房屋可否重建成特色民宿、文物陳列館等,都還需要龍湖古寨旅游發展部門不斷地去協商。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章錦河,凌善金,陸林.黟縣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設計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1,17(3):82-97.
[3]何峰.湘南漢族傳統村落空間形態演變機制與適應性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4]王瑋中,賴少芬.龍湖古寨的千年古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12-2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