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提高卷丹百合鱗莖產量和增加綜合利用率。方法:采用兩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研究了3種去頂長度和3個打頂時期對卷丹百合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打頂對卷丹農藝性狀和鱗莖產量影響顯著,隨打頂長度的增加,卷丹百合株高顯著降低,莖粗和鱗莖產量則變化不大;打頂時期對卷丹的平均株高影響不顯著,以株芽期打頂莖粗最大,鱗莖產量表現為現株芽期>株芽前期>株芽后期。結論:考慮到打頂時期和打頂長度的互作效應,在株芽期打頂6 cm適合卷丹鱗莖增產。
關鍵詞 卷丹;打頂;株高;鱗莖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13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14.02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9/8 15:14:54
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錄的藥用百合主要種,性微寒平,具有養心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臨床上多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癥[1-2]。卷丹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3],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打頂作為一種常見的高產栽培措施,具有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等優勢,在煙草[4]、棉花[5]、芝麻[6]、中藥材[7]等栽培中應用廣泛。它打破了作物的頂端優勢,能改變作物原有的“庫源”關系,使植株的同化產物及礦物質朝著有利于增加產量和品質的方向轉移。實際生產中,打頂也是百合鱗莖繁殖的重要步驟,是實現百合高產優質的有效措施,有關打頂對百合的影響已有較多報道。Van der Meulen-Muisers等[8]認為摘除頂端花序能延長亞洲百合下面花序的開花時間。另外,打頂對百合植株的莖粗、葉面積、鱗莖產量、干物質含量和商品品質均有顯著影響[9-10]。打頂對百合影響的研究已經較為深入,但針對卷丹的報道較少。為此,本研究以卷丹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去頂長度和不同打頂時期對卷丹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以期為實際栽培過程中卷丹不同打頂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卷丹百合。
1.2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5—2016年在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實施。土壤屬紅壤土,排水性好,前作苧麻,肥力條件中等偏上,向陽無蔭蔽。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打頂時期(A)為A1(株芽前期,大田卷丹剛現株芽);A2(株芽期,大田2/3卷丹現株芽)和A3(株芽后期,所有植株現株芽后15 d)三個水平。打頂長度(B)為6 cm(B1)、9 cm(B2)和12 cm(B3)三個水平。以不打頂為對照(CK)。田間實行壟作,每個處理為100株,行距25 cm,株距15 cm,設3個重復。
1.4試驗數據觀察統計
卷丹百合收獲時觀察株高和鱗莖產量,數據采用 Excel 2007、DPS V7.05進行統計和分析,用LSD進行樣本平均數的差異顯著性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打頂方式對卷丹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見,隨打頂長度增加,卷丹百合株高顯著降低,打頂12 cm(B3)處理的卷丹百合平均株高比6 cm處理(B1)和9 cm(B2)分別降低14.49%和8.44%。同時打頂長度對卷丹莖粗影響顯著,平均莖粗表現為打頂9 cm(B2)>打頂6 cm(B1)>打頂12 cm(B3)。打頂時期僅對卷丹平均莖粗影響顯著,表現為株芽期(A2)>株芽前期(A1)>株芽后期(A3),A2處理較A1和A3分別增加12.9%和10.24%。在打頂時期和打頂長度的互作效應中,3個時期打頂12 cm的平均株高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同時A2B1、A2B2處理莖粗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2.2打頂方式對卷丹鱗莖產量的影響
不同的打頂方式,對卷丹農藝性狀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卷丹的鱗莖產量。由表1可知,打頂長度對卷丹鱗莖產量影響不顯著,以打頂長度9 cm產量最高。打頂時期對卷丹百合鱗莖產量差異顯著,表現為A2>A1>A3,A1和A2較A3分別增產8.35%和9.48%。在不同的打頂時期和打頂長度互作效應下,A2B1增產最顯著。
本次試驗結果,100株不打頂卷丹鱗莖產量為9.04 kg,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打頂方式下卷丹產量較不打頂分別增產8.85%、22.35%、17.48%、25.88%、13.05%、13.50%、6.42%、8.63%、6.86%。
3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初步表明,不同打頂方式之間,卷丹的農藝性狀和鱗莖產量差異顯著,株芽后期打頂產量最低,株芽期打頂最高;而打頂長度對卷丹鱗莖產量影響不顯著。綜合來看,打頂有利于卷丹鱗莖增產,以株芽期打頂6 cm最明顯。
百合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地上部分前期的生長主要從種球中吸收營養,隨著植株的生長,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的營養將供給生殖生長,而百合在現蕾到開花時生殖生長最旺盛。合理的打頂既可抑制作物的生殖生長,又可打破植物的頂端優勢,有效控制植株徒長,使營養向著有利于增產的部位轉移。Wang和Breen[11]研究指出摘花能改變麝香百合當年光合產物的分配,且摘頂時間在第一朵花蕾長3.3~4.0 cm時增產效果明顯。黃鵬[12]研究認為打頂可有效控制蘭州百合地上部分徒長,增加百合莖粗、葉面積、鱗莖產量和鱗莖淀粉含量, 指出蘭州百合最佳的打頂時期在現蕾初期。張秀娟等[13]認為東方百合“索邦”在花蕾長度1 cm時摘除最好,其種球鮮重、圍徑、株高、可溶性總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均高于對照并呈極顯著差異。吳學尉等[14]采用完全隨機試驗,研究了打花蕾和直接打花頭兩種方式對東方百合種球圍徑增大的影響,發現兩者無顯著差異。在百合打頂的眾多研究中,普遍認為最佳打頂時期在現蕾期,而本次試驗得到卷丹于株芽期打頂10 cm最有利于增加產量,這與前人的研究有一定出入,可能原因是不同百合品種最佳的打頂方式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1]李衛民,孟憲紓,俞騰飛,等.百合的藥理作用研究[J].中藥材,1990,13(6):31-35.
[2]Wang Z, Zhang H, Zhou L, et al. Reserch advances on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in China[J]. Acta Hortic. 2014, 1027:165-169.
[3]胡文彥,段金廒,錢大瑋,等.卷丹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6):1656-1659.
[4]林桂華,周冀衡,范啟福,等.打頂技術對烤煙產質量和生物堿組成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2,23(4):8-12.
[5]馬富裕,程海濤,李少昆,等.高產棉花打頂調控的群體適宜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12):1843-1848.
[6]張定選,衛文星,路鳳銀.芝麻4個播期7個生育時期打頂的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9,21(1):44-47.
[7]于英,王秀全,劉霞,等.摘花序、打頂對北柴胡生育性狀及根部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3,25(3):303-306.
[8]Van der Meulen-Muisers J J M, Van Oeveren J C, Meijkamp B B, et al. Effect of floral bud reduction on individual flower longevity in Asiatic Hybrid Lilies[J]. Hortscience, 1995, 14(2): 78-84.
[9]李紅娟.卷丹百合營養成分、活性物質及栽培特性的研究[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10]寧云芬,周厚高.百合種球繁育的研究進展[J].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02,15(2):66-70.
[11] Wang Y T, Breen P J. Growing and photosynthesis of easter lily in response to flower bud removal[J].J Amer. Soc. Hort. Sci, 1986, 111(3): 442-446.
[12]黃鵬.摘頂對蘭州百合光合物質分配和鱗莖品質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8,43(1):110-113.
[13]張秀娟,張歡,薛敦孟,等.摘蕾對百合品種“索邦”和“黃天霸”種球質量的影響[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33(3):17-21.
[14]吳學尉,王祥寧,熊麗,等.百合種球生產3種花蕾處理方法對種球大小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9(6):714-716.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