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4年,在印度尼西亞梭羅市示范種植了三個中國雜交水稻組合。結果表明,特優172和亮優1606的產量表現不突出;特優1683的分蘗能力強,有效穗多,667 m2產量達到640 kg,遠遠高于當地平均水平。從“適時播種,規模種植;合理密植,加強返青期管理;合理進行水肥管理;加強病蟲鼠害防治”幾個方面簡介了特優1683在印尼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 雜交水稻;示范;栽培技術要點;印度尼西亞梭羅市
中圖分類號:S511.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18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38.031.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9/8 15:38:00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農業大國,是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世界水稻種植第三大國。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品種和栽培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印尼的水稻單產一直徘徊在比較低的水平,2013年印尼每667 m2稻谷產量平均僅為340 kg左右[1]。近年來,印尼引進和推廣雜交水稻效益明顯,但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比例依然很低。由于印尼的土壤、溫光、病蟲害等栽培環境具有特殊性,對雜交水稻本地化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廣西大學和廣西瑞特種業有限公司在印尼中爪哇省梭羅市建立了“中印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基地,開展雜交水稻示范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
1示范過程與方法
示范雜交水稻組合為引自中國的特優1683、特優172和亮優1606。示范雜交組合于2014年8月1日播種,8月22日插秧,秧齡21 d。示范大田整地為一犁一耙,耙田時每667 m2施入有機肥650 kg。插秧株行距為25 cm×25 cm,每667 m2插1.07萬蔸,每蔸2苗,基本苗為2.13萬苗·667 m-2。插秧后14 d和50 d,每667 m2分別施用一次“15-15-15”復合肥10 kg。
灌溉方法:插秧后0~3 d為淺水管理,插秧4~10 d后灌溉水位高2~5 cm。從插秧后11 d到抽穗揚花期保留淺水,抽穗揚花期灌水層5 cm保持5~6 d。當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水5 cm,2次干濕交替。收割前10 d全部排干水。
其余栽培管理基本按照當地生產習慣進行。
2示范結果與分析
2.1雜交水稻品種的分蘗成穗率
根據田間調查結果發現,不同雜交水稻組合的分蘗能力不同,每蔸分蘗數不同,分蘗成穗率也不同。由表1可見,特優1683的分蘗能力最強,達到每蔸24.2個,而特優172和亮優1606的分蘗能力差別不大,在每蔸14個左右;從分蘗成穗率看,以特優1683和特優172最高,分別達到94.1%和92.3%,而亮優1606僅為75.2%。
2.2雜交水稻品種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2可以看出,每667 m2有效穗數以特優1683最多,達到26.5萬穗,而特優172和亮優1606則比較少,分別為13.3萬穗和16.4萬穗。其他方面如穗長、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差異不是很大。從每667 m2產量上看,最高為特優1683,達到640 kg,排名第一,遠遠高于當地常規品種;特優172為460 kg,比當地品種的平均水平稍高;亮優1606最低,僅為286.7 kg,低于當地的平均水平。
2.3三個雜交水稻組合試種結果分析
從群體和產量構成來看,本次試種的雜交水稻組合種植密度偏稀,插秧規格為25 cm×25 cm,每667 m2插1.07萬蔸,每蔸2苗,每667 m2基本苗為2.13萬苗,比廣西南寧當前的種植密度約少一半。分蘗能力強的特優1683的分蘗數多,雖成穗率高,每穗總粒數大,但結實率下降,僅為34.4%;分蘗能力較弱的特優172和亮優1606因前期施肥水平較低,分蘗數較少,有效穗數偏少,結實率低,產量較低。
從產量來看,不同組合的產量表現差別較大。產量最高的是特優1683,667 m2達到640 kg,遠遠高于印尼當地品種平均水平,因此可以在印尼對該組合進行相關栽培試驗,強化栽培技術,以獲得更好效果。特優172和亮優1606的產量偏低,產量表現不突出,不建議在當地制種及推廣應用。
3特優1683在印尼栽培技術要點
特優1683由廣西瑞特種子有限責任公司選育,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在廣西南寧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7 d左右,與對照特優63相當。其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強,莖稈粗壯、葉片挺直、葉色綠,穗型中等,著粒密,產量高[2]。該雜交組合在印尼栽培種植時,需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3.1適時播種,規模種植
印尼地處亞、澳兩大陸之間,屬于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具有高溫、多雨、微風和潮濕特點,全年平均氣溫26~27℃[2],水稻在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栽培。但是,印尼農戶水稻種植分散、播種時間不統一,容易遭致鳥害。因此,特優1683組合宜選雨水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良好的水稻田播種,并進行規模化種植。
秧地要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播種時稀播勻播,一葉一心期噴多效唑防止徒長,注意病蟲害防治。移栽秧齡以15~20 d為宜。
3.2合理密植,加強返青期管理
大田要求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插植規格23 cm×13 cm,667 m2插2.0萬~2.5萬蔸,每蔸插栽2粒谷苗,基本苗為4萬~5萬·667 m-2。
示范過程中發現,按印尼水稻生產習慣,水稻返青比較慢,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移栽時栽插深度過大;2)返青期田間水分太少;3)分蘗肥施用較遲。因此,在特優1683規模化種植過程中,應注意掌握好秧苗栽插深度;栽插后,及時灌水護苗;同時,栽插后3~5 d,及時施用返青分蘗肥。
3.3合理進行水肥管理
基肥重施,以農家肥為主。早施追肥,一般667 m2施純氮10~12 kg,氮、磷、鉀配合施用,N∶P∶K肥按1.0∶0.5∶1.0比例施用,中后期注意控氮肥和防倒伏[3]。
前期淺灌促進分蘗,爭取低位分蘗成穗。有效穗數在16萬~19萬·667 m-2為宜[4],夠苗及時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孕穗至抽穗期薄水養胎,灌漿成熟期干濕交替,避免斷水過早。
3.4加強病蟲鼠害防治
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指導農戶選擇針對性農藥,抓住適期進行有效防治。
參考文獻:
[1]朱增勇,曲春紅.印度尼西亞種植業及其與中國合作研究.世界農業,2015(10):64-68.
[2]張潔.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農業合作問題的思考[J].世界農業,2005(7):18-20.
[3]水稻新品種介紹——特優1683[J].農家之友,2013(2):60.
[4]陳德威.特優63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J].廣西農業科學,1994(6):247-24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