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6年,在重慶市江津區對引進的14個水稻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評價其在本區生態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性、抗逆性和豐產性。結果初步表明,Y兩優6號、Y兩優35、鵬兩優713在江津區產量表現較好、抗病能力較強,較對照C兩優華占增產11%以上;Y兩優689、宜香優2115、Y優一號表現次之,較對照C兩優華占增產5.55%~9.69%。除鵬兩優713有零星倒伏外,其余品種無倒伏現象發生。該6個品種可推廣用于江津區及氣候土壤環境相似地區的水稻生產。
關鍵詞 水稻;品種比較試驗;農藝性狀;經濟性狀;重慶市江津區
中圖分類號:S511.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20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450.00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9/8 14:50:24
重慶市江津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9℃,最高氣溫43℃,最低氣溫1℃,日照1 143 h,無霜期332 d,降雨量1 034 mm。水稻是江津區主栽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4.33萬hm2。江津是重慶市的產糧大區,為了使本地區水稻生產能夠穩定發展,提高稻谷產量和稻米質量,提升種糧的綜合效益,筆者于2016年對引進的14個水稻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評價其在本區生態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性、抗逆性和豐產性,以期篩選、鑒定出適合本地區推廣的水稻新品種、新組合供生產上選擇。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石門鎮李家村,沙壤土,pH值為6.5,有機質含量19.6 g·kg-1,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98.0, 9.4, 85.9 mg·kg-1。前茬為冬水田,肥力中等,海拔330 m,地勢平坦,光照較好,排灌好。
1.2參試品種
本試驗引進兩系雜交水稻品種13個:Y兩優6號、Y兩優35、鵬兩優713、Y兩優689、Y優一號、Y兩優900、晶兩優華占、Y兩優1146、隆兩優1377、隆兩優1125、晶兩優1377、隆兩優1206、晶兩優1206;三系品種1個:宜香優2115。以C兩優華占作對照(CK)。
1.3試驗設計
采取塑盤機插方式插秧。每個品種1個小區,小區隨機排列,15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330 m2,在四周設保護行,試驗田總面積4 950 m2。實行拉繩移栽,定植株行距為30 cm×22 cm,667 m2窩數10 010穴。
1.4試驗過程
1.4.1 育苗
采用旱地軟盤(內口長58 cm、寬28 cm、高3 cm)育秧,每個品種育12盤,3月7日播種,每立方米秧土施含量40%復合肥(N、P2O5、K2O的質量比為20∶10∶10,下同)15 kg作為底肥,每10盤施壯秧劑250 g,每100盤施清水糞100 kg。
1.4.2 移栽
4月14—16日移栽,大田充分耕地后,每667 m2施含量40%復合肥50 kg做基肥。定植株行距30 cm×22 cm,667 m2基本苗2.07萬株。
1.4.3 大田管理
追肥:6月20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作為分蘗肥。
水分管理:實行寸水促分蘗,足水保揚花,干濕至成熟。
病蟲害防治:栽后淺水活棵、促蘗,分次適度擱田,孕穗及揚花階段保持淺水層,成熟前7 d斷水,以利養根保葉,活熟到老。用吡蟲啉或銳勁特防治大田灰飛虱,用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
1.4.4 收割和計產
成熟一個品種收割一個品種,并稱量折干計產,同時按國家水稻試驗規程統一標準要求進行觀察記載。
2結果與分析
2.1產量
從表1可知,667 m2產量最高是Y兩優6號(725.7 kg),比對照C兩優華占增產17.43%;667 m2產量排名第2位—第4位的依次是Y兩優35、鵬兩優713、宜香優2115,比對照C兩優華占分別增產12.07%、11.55%、9.69%。667 m2產量最低的是晶兩優1206(502.3 kg),比對照C兩優華占減產18.72%。
2.2適應能力
14個參試品種在當地均能正常抽穗結實。
2.3抗逆性
主要進行抗倒伏觀察,除鵬兩優713有零星倒伏外,其余品種無倒伏現象發生。
2.4農藝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14個品種中株型最高的是鵬兩優713(121.2 cm),最低的是晶兩優華占(97.9 cm),其余品種介于兩者之間;千粒質量最大的是宜香優2115(32.78 g),最小的是晶兩優華占6(22.01 g);穗著粒最多的是晶兩優華占(300粒),最少的是Y兩優35(166粒);穗實粒數最多的是晶兩優華占(253.7粒),最低的是袁兩優35(154.6粒);結實率最高的是Y兩優35(93.2%),最低的是隆兩優1377(79.36%)。
3小結
3.1初步結論
本試驗結果初步表明,Y兩優6號、Y兩優35、鵬兩優713三個品種在江津區產量表現較好、抗病能力較強,較對照C兩優華占增產11%以上;Y兩優689、宜香優2115、Y優一號表現次之,較對照C兩優華占增產5.55%~9.69%。
3.2品種具體評價
1)Y兩優6號:667 m2產量725.7 kg,居參試品種第1位,比C兩優華占(對照)增產107.7 kg。株高114.2 cm,全生育期160 d,田間表現分蘗性強,成穗率高,長勢平衡,后期熟相較好,千粒質量26.47 g??勺鳛樯a用種。
2)Y兩優35:667 m2產量692.6 kg,比C兩優華占增產74.6 kg。株高114.3 cm,全生育期160 d,田間表現分蘗性較強,長勢平衡,空秕粒少,千粒質量24.99 g。可作為生產用種。
3)鵬兩優713:667 m2產量689.4 kg,比C兩優華占增產71.4 kg。株高121.2 cm,全生育期160 d,田間表現分蘗性較強,長勢平衡,后期熟相較好,千粒質量23.44 g。米質達到國家三級米標準。可作為生產用種。
4)Y兩優689:667 m2產量677.9 kg,比C兩優華占增產59.9 kg。株高109.4 cm,全生育期160 d,生長整齊,株高、株型適中,劍葉較挺、略內卷,葉色淺綠,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著粒較好,千粒質量26.65 g。米質一般。可作為生產用種。
5)宜香優2115:667 m2產量664.3 kg,比C兩優華占增產46.3 kg。株高115.8 cm,全生育期159 d,生長整齊,株高、株型適中,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千粒質量32.78 g。米質達國頒二級優米標準。適合作為生產用種。
6)Y兩優一號:667 m2產量652.3 kg,比C兩優華占增產34.3 kg。株高118.5 cm,全生育期162 d。田間表現分蘗性較強,長勢平衡,后期熟相較好,千粒質量28.01 g。達到國家優質米三級標準。可作為生產用種。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