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老年人數量龐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已經邁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建設適宜老年人的社區公園將是解決老年人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城市老年人公園不僅是城市環境綠島,具有凈化空氣、陶冶情操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功能,更是老年人交流、鍛煉和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合。從“規劃原則,規劃結構及功能分區,園區交通規劃、植物規劃、配套設施規劃”幾個方面闡述了深圳市寶安區老年人社區公園的規劃設計,并提出設計老年人社區公園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 老年人社區公園;規劃設計;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5.030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04.01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9/8 15:04:58
我國老年人數量龐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已經邁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1]。社會老齡化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老齡問題是我國必須要面對的社會問題。研究表明:老年人退休后更易出現消極情緒,對于社會交往持回避態度,這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2]。因此,老年人的生活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注。近年來,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老年人保健、康復和養老等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創造適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園將是解決老年人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城市老年人公園不僅是城市環境綠島,具有凈化空氣、陶冶情操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功能,更是老年人交流、鍛煉和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合。但是,由于老年人與兒童、年輕人具有明顯不同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特點,所以,從規劃到建設上,老年人公園都要與一般的城市公園有所區別,以符合老年人的活動規律。
深圳市寶安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預計到2020年,寶安區常住老年人口將達到13.8萬人,規劃和設計老人年社區公園,已經迫在眉睫[3]。本文根據寶安區老年人的分布特點,規劃并設計了老年人社區公園,以期為其他地方的老年人社區公園的建設提供參考。
1公園定位與選址現狀
根據公園所服務對象,參照公園所處區域的發展規劃,寶安區老年人公園應以休閑、園林式的社區公園形式進行規劃,強化配套服務功能,綜合安排游覽休憩、運動休閑、娛樂保健等設施,突出健康、生態、休閑、景觀的設計理念。因此,本公園定位為服務于寶安區固戍社區及就近的老年群體,滿足其健身休閑需求及改善片區生態環境的功能。
寶安老年人公園位于寶安區西鄉街道辦,與寶安區養老院項目相鄰,總面積6 823 m2。本公園所選地塊地形平整,項目周邊以住宅和工廠為主。但是,周邊生活配套檔次較低,嚴重缺乏公園、廣場等生活配套設施。且該地塊景觀及生態效益較差,也存在水土流失隱患,與公共綠地性質地塊屬性相去甚遠,整體景觀及生態環境亟待改善[3]。通過實施綠化工程及一系列公園修繕等輔助配套工程的建設,可以使公園地塊形成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應,改善現狀地塊環境并促進片區生態環境品質提升。
2公園規劃原則
老年人公園規劃除了要滿足公園規劃設計的一般性原則之外,還需要遵循一些關愛老年人的設計原則[3-4]。
2.1安全性原則
老年人對活動所安全性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限制,他們容易與場所內不和諧因素發生摩擦,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老年人由于心理特征影響,對復雜和陌生空間容易產生排斥感和不安全感。公園應充分考慮老年人身體安全和心理安全等方面進行規劃設計。
2.2舒適性原則
老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對空間的布局較為敏感。風、光、熱的環境條件,以及空間的私密程度、噪音干擾程度等,都會對老年人使用空間的利用率產生影響。空間大小、位置、色彩以及環境都是評價舒適性好壞的標準。公園空間應在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等環境行為心理學專門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
2.3功能性原則
老年人在公園中的活動類型有體育鍛煉、聊天、以興趣為主的娛樂活動以及靜坐、閱讀等安靜休息的活動。公園應該綜合這些需要發揮相關功能,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設計與充足的活動設施。
2.4簡便性原則
老年人由于腿腳不便、判斷力下降,無法適應過于復雜的空間與交通。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活動空間應有便捷、易識的交通設計,邊緣齊整的場地空間以及簡單易懂的綠地標識。
3規劃結構及功能分區
根據公園實際情況,把公園規劃成“一軸、一環和五區”。景觀軸線以廣場入口方向,把入口廣場及景亭觀賞兩大功能區相連接為“一軸”,健身環路把規劃的五大功能分區串通為“一環”,“五區”指的規劃中五個不相同的功能分區,包括健身活動區、入口廣場區、陽光草坪區、景亭休閑觀賞區、休閑廣場區。
3.1健身活動區
健身活動區主要設置一系列的健身器材及運動項目。規劃應考慮適當隱蔽,不宜過于突出,影響景觀效果。
3.2景亭觀賞區
以參觀為主,在區內主要進行相對安靜的活動,例如沁芳亭、草木和花卉。道路的鋪裝材料、寬度變化都應適應于景觀的展示和動態觀賞的要求。
3.3入口廣場區
位于公園主入口處,結合節點進行布局,充分利用該區域地勢的平坦、開敞空間,在景觀樹陣的基礎上進行多層次景觀的營造,設置相關服務設施等。該區的規劃利用地形特點,創造出幽美、舒適的景觀環境,將構成全園的核心景區。
3.4陽光草坪區
位于公園中部的大草坪區域,提供一個回歸大自然,沐浴陽光的好去處。
3.5休閑廣場區
為了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將打造一個集廣場舞和舞臺表演為一體的展現平臺,休閑廣場區與周邊的景觀相互融合,給人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有自然景觀可賞,從視覺與感受上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4園區交通規劃
園區內部交通規劃主園路和草坪汀步二級道路交通系統。主園路為2 m寬透水混凝土,另結合主園路沿線設置2 m寬健身步道,主要以一條曲折通幽的環形園路,把五個不同的功能分區串通起來,能有效銜接公園內部的綠道、步行道以及外部的主要道路。公園的草坪汀步屬于次級園路,通過草坪汀步連接景亭休閑觀賞區和健身休閑區,達到健身與娛樂相互結合。道路無障礙規劃應遵循“系統、安全、方便、可達”的原則。
4.1系統性
運用系統化的觀點,對園路的線性空間、起點、終點、交通規劃進行分析,以形成全面的無障礙園路體系。
4.2安全性
安全性是無障礙設計最重要的原則,針對行動不便者的環境障礙,無障礙設計要求保證園路設計的安全性。
4.3方便性
方便性指園路應便于游人行走,避免其重復性的動作以及減少不必要的生理機能消耗,這對于老人、殘疾人、兒童等行動不便者來說尤為重要。
4.4可達性
可達性要求園林場所及其設施具有可接近性。公園園路設計上要為殘疾人、老年人等行動不便者提供方便舒適的無障礙通道,來提高公園空間中的可達性。
此外,無障礙規劃遵循以上原則的同時,還應多從老年人的需求上考慮,如增大的公共標識設施的字體,減低道路的坡度,鋪裝采用防滑材料,智能的沖廁系統等。
5園區植物規劃
在利用植物營造空間上,可考慮公園中心區域的疏林草坪活動空間,在中心大草坪上,少種喬木和灌木,創造一個開敞性休憩空間,且創造不同景觀空間,滿足老年群體身心需要。在園路兩側布置花壇、花境、花帶等裝飾性小景,用花草的色彩刺激老年人的視覺和嗅覺;同時在主要節點可以利用植物營造不同綠色休閑空間,營造優良休憩氛圍[5]。
種植植物要因地制宜,避免使用帶刺或根莖露出地面的植物,容易刺傷或絆倒老人。選用易于管理、少病蟲害、無毒的優良樹種作為主要樹種,老年人多偏愛充滿生機的綠色植物和顏色鮮艷的花卉,在植物配置時,可配置花色艷麗、季相分明的花灌木和色葉木。多選用芳香型植物,來刺激老年人的嗅覺,同時還可招引昆蟲和鳥類,使整個綠地空間鳥語花香,充滿生機與活力。植物景觀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種植方式,注意落葉樹與常綠樹的結合,活動場地用植物搭配進行分隔,靜態坐息空間以觀賞為主[5-6]。
主要植物品種可根據需要進行適當配置。
喬木:鳳凰木、木棉、小葉欖仁、盆架子、白蘭、火力楠、香樟、人面子、南洋楹、木荷、杜英、宮粉紫荊和狐尾椰等。
灌木:黃蝦花、九里香、米蘭、含笑、黃榕、洋金鳳、毛杜鵑、龍船花和珊瑚木等。
地被:臺灣草、馬尾鐵、龍船花、朱蕉、大葉油草、紅背桂、野牛草和腎蕨等。
6配套設施規劃
老年人公園還應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如給水管網、排污工程、電力規劃、通信線路、監控系統、LED顯示屏及廣播系統等,使其不僅滿足一般公園所具備的功能和設施,更應多從老年人特點和需求角度出發,更多建設適合老年人的設施,滿足其不同需求,達到真正為老年人群體服務的目標。
7結束語
老年人公園針對城市片區特定的老年群體來規劃建設,是百姓家門口的公園。社區公園是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公園綠地,對社區居民的和諧共處起著重要作用。在城市社區公園未來發展中,我們應更加注重體現差異化服務及特色化,根據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相應的園區服務,注重不同游人的收獲及感受,這對于打造城市特色差異化公園,解決城市老年化問題,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春,陳祖建,王列.城市老公園改造老年人活動空間規劃設計[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105-108.
[2]王歡,李宏,常俊麗,等.老年人對城市公園綠地的需求規律與特征探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9,25(4):52-56.
[3]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華南農業大學熱帶園林研究中心.深圳市社區公園建設標準(評審修改稿)[R].廣東深圳,2015.
[4]丁昶,王書霞,張群.基于老年人行為特征的城市公園綠地設計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6(6):578-583.
[5]馬瀟源.城市濕地公園植物配置研究——以銀川閱海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1):6643-6645.
[6]魏華.深圳市寶安公園植物配置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09,25(4):31-3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