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孟加拉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水源極其豐富,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水稻是該國主糧,種植面積大。重慶于2016年開始承擔“援孟加拉水稻技術合作項目”,本人作為援外專家,參與實施雜交水稻強化栽培技術試驗,探討適合當地的水稻栽培關鍵技術,為孟加拉國推廣雜交水稻強化栽培技術提供借鑒。
關鍵詞 雜交水稻;強化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孟加拉國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8.016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011.1349.008.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11 13:49:04
在2016年中國與孟加拉國的水稻技術合作中,我們設置了雨季水稻強化栽培試驗示范,用孟加拉國大田常規栽培作對比,探索中國水稻強化栽培技術的適應性和增產潛力,同時了解雨季栽培生態狀況,為推廣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1試驗設計
試驗示范基地位于Gazipur地區BRRI附近的togurtala村公路邊,租用2農戶田塊,面積0.405 hm2。前茬為空閑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試驗設計具體見圖1。
2秧田管理
2.1播種
選用ACI公司雨季所售的雜交水稻MJ-0032為示范品種。采用稀播壯秧的強化栽培技術。0.405 hm2用種量12 kg,播種密度23.5 g·m-2。孟式常規栽培(對照),品種同上,播種密度200 g·m-2。于 7 月 17日播種,采用濕潤水育秧。
2.2秧田管理
7月26日秧苗田施尿素肥0.405 hm2施22.8 kg,7月30日0.405 hm2撒施呋喃丹3.46 kg,8月2日秧苗田0.017 hm2噴施殺蟲劑和殺菌劑各15 mL。
2.3秧苗質量
于8月5日移栽,秧齡 18 d。水稻強化栽培示范區的秧苗移栽時平均5.5葉片,單株2~3個分蘗;孟式常規栽培(對照區)的秧苗無分蘗。
3大田移栽及強化管理
強化栽培技術主要是通過適時早栽,合理密植和“淺、曬、灌、濕”灌溉等綜合技術,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強健根系,即早建立高產群體結構。
3.1移栽規格及面積
示范總面積0.405 hm2。在水稻強化栽培示范區中設有(33 cm+20 cm)×16.7 cm雙粒種苗為0.085 hm2;(53 cm+26 cm)×16.7單粒種苗為0.137 hm2;(53 cm+26 cm)×16.7雙粒種苗0.124 hm2;用孟式常規栽培方式為對照區0.058 hm2,密度20 cm×20 cm,每窩雙粒種苗。
3.2施肥
1)施足底肥。于8月2日翻耕前施尿素60 kg、磷肥90 kg、鉀肥60 kg、鋅肥6 kg、鎂肥3 kg、鈣肥30 kg、呋喃丹6 kg;
2)早施追肥。8月11日施尿素 36 kg、鉀肥20 kg;8月20日,對單粒種苗區補施1次追肥,0.405 hm2施尿素23 kg。
3)中期控苗壯穗。9月17日施鉀肥20 kg。
孟式常規栽培的與強化栽培同田,除末期在8月20日補施一次追肥外,底肥和用量及追肥與上相同。
3.3水分管理
由于處于雨季,時常有陣雨發生,所以,以平水缺口的方式保持田間淺水層,無法進行曬田處理。
3.4病蟲草害防治
8月11日,結合施苗肥 用化學除草劑除草1次,9月18日人工又除草1次。8月11日用1包福戈+3小蓋二嗪噥+1包三環唑/桶(桶裝15~18 kg水)、8 月 25 日用1包福戈+3小蓋二嗪噥/桶,共3桶水防治稻瘟和蟲害;9月1日、9月18日用氯溴異氰尿酸殺菌劑2包/桶,0.405 hm2用藥36包噴霧,防治細條病2次。
4結果與分析
4.1秧苗分蘗動態(表1)
1)基本苗數。以0.405 hm2栽9萬窩雙粒種,平均有5.6苗/窩最佳;其次是6萬窩雙粒種的平均有3.8苗/窩,孟式常規栽培(對照)的最差,平均只有2.0苗/窩。
2)最高分蘗期。最高分蘗期分別在8月25—30日,其中,0.405 hm2 9萬窩雙粒種的最高分蘗期在8月25日,其他均在8月30日左右。而且最高苗數存在差異,強化栽培的每窩平均有15.1~16.8苗,孟式常規栽培(對照)的平均只有13.6苗。
4.2群體及經濟性狀比較(表2)
1)基本苗及最高苗。盡管強化秧每窩苗數均多于孟式(對照),但由于強化秧0.405 hm2窩數少于孟式0.96萬~3.96萬窩,除了與對照相近的0.405 hm2 9萬窩高于孟式(對照)基本苗24.6萬苗外,其他的少于孟式(對照)9萬~14.4萬苗。最高苗也是同樣現象。
2)有效穗及成穗率。有效穗數以0.405 hm2 9萬~9.96萬窩的最多,然而成穗率則以0.405 hm2 6萬窩的最高,成穗率高出7.4~9個百分點。
3)每穗平均著粒數。強化栽培的均比孟式(對照)每穗平均著粒數多12.4~42.2粒。其中,以0.405 hm2 6萬窩單粒種的最好(每穗平均著粒數167.9)。
4.3增產水平
強化栽培的3種方式均比對照增產。其中,0.405 hm2種植9萬窩的強化栽培區比對照20.3%;0.405 hm2種植6萬窩雙粒種苗的強化栽培區比對照26.2%,0.405 hm2種植6萬窩栽單粒種苗的強化栽培區比對照9%。
5討論
5.1采用強化栽培技術增產潛力巨大
綜上所述,全面推廣該項技術也可使產量水平提高一個臺階,特別是在孟加拉國水稻栽培水平低下,管理粗放的條件下,增產潛力巨大,推廣應用會給農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提升其農業生產水平。
5.2強化栽培技術適宜推廣
強化栽培是一個技術體系,在關鍵技術中,強化稀播育壯秧、中小苗移栽、雙本稀植、前促中控的水層管理可以全面推廣,增施有機肥和化學除草需看條件因地制宜推廣應用。
5.3實行強化栽培要把握好主要技術環節
1)稀播均播、培育多蘗壯秧是基礎。雜交水稻品種的播種密度在25~30 g·m-2。
2)強化秧田期管理。堅持“少吃多餐”、田中有水施肥和濕潤灌水、“帶藥”移栽的原則,移栽前據苗情追施“送嫁”。
3)多元素多次施肥,適應孟加拉沖積土。在足量N、P、K基礎上,Zn、Mg、Ca、S等多元素配置,增施有機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并改變通常追肥時一次施入的不良習慣,分2~3 次施入,有利于減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后期土壤供肥能力,達到青稈黃熟。
4)強化細菌性病害的預防。在目前適應孟加拉國雨季栽培的雜交水稻品種較少的情況下,在雜交水稻的栽培中,前期和中期做好預防非常重要。除了適量減少氮肥,增施磷鉀肥外,作好對癥的藥物預防十分重要。
5)多因素調控群體,提高產量。推廣強化栽培時,在雨季因無法曬控苗,因此,要因地制宜選用產量高、抗病蟲的品種;在規格上建議采用(33 cm+20 cm)×20 cm;在標準用肥情況下,適量減少N肥,增施P、K肥,增強水稻的抗病性,提高水稻單產。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