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卷丹、龍牙百合、蘭州百合分別引自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蘭州,于2015年9月底至2016年7月上旬在達州市農科所柳家壩試驗基地進行栽培試驗。結果初步表明:在達州地區的低海拔區域,卷丹抗病性較強,產量適中,較適宜于規?;耘啵惶m州百合環境適應性較好,但生長緩慢,年收益不高,選擇需謹慎;龍牙百合因易感病,不宜發展。高海拔地區有待試驗。
關鍵詞 藥用百合;引種試驗;四川省達州市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8.019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011.1414.03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11 14:14:56
達州市位于川渝鄂陜結合部,是全國地理及氣候南北分界線秦巴山區的一部分,素有“川東藥庫”之稱。境內獨特的地理氣候孕育了其豐富的中藥材物種,造就了達州中藥材發展的先天優勢。近年來,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將中藥材產業列入“3+6”特色優勢農業之一,強力推進中醫藥強市戰略,中藥材產業已成為達州具有明顯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較好。而藥食兼用種類因其具功能性保健作用,可較大程度拓寬中藥材市場范圍,有效避免供過于求,規避市場風險,被確定為今后重點發展的對象。
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龍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蘭州百合(Lilium davidi var. unicdor Cotton)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市場上藥用百合主要種,性微寒平,具有養心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臨床上多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癥。百合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有效成分為磷脂類、皂苷類、多糖類等[1],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其價格在國內市場一直較為穩定,國際市場上則一直居高不下,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本次引種試驗的目的在于篩選出達州當地適應種,避免盲目發展帶來風險。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卷丹、龍牙百合、蘭州百合分別引自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蘭州,其單個規格分別為24.2 g、45.5 g、 22.7 g。三種百合種球均購置于其原產地,現采現挖,統一規格,以保證種源的道地性、新鮮無病害及最大限度的試驗一致性。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5年9月底至2016年7月上旬在達州市農科所柳家壩試驗基地進行,每個品種各66.7 m2,3次重復。以三種百合的農學性狀、抗病性及產量為研究對象,綜合考察其對達州特殊地理氣候條件的適應性。
1.3田間管理
參照文獻[2]的方法進行。
1.3.1 廂面處理
百合生長切忌水澇,達州雨量充沛,應做好排水通風措施;百合喜肥,增施農家肥做基肥可提高百合抗病性,避免病害發生。最好選擇地勢高、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質土,耕好后開寬1.5 m的廂,廂間留寬50 cm、深30 cm以上的排水溝。廂面做好后撒上棉隆,蓋上薄膜進行土壤消毒15 d。
1.3.2 適期定植
9月底,統一按行距40 cm開深12 cm的溝,小鱗莖按株距20 cm栽入溝內(折合6 670株·667 m-2)。株間增施適量的桐粕和緩釋復合肥,覆土8 cm厚,稍加壓緊,加蓋黑色地膜保溫保濕,防止雜草生長。
1.3.3 中耕除草、追肥和培土
為便于生產上節約用工,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幼苗萌發后1個月左右,每667 m2施有機酸緩控復合肥20 kg;5月上旬,每667 m2施人畜糞尿水1 000 kg,同時培土;6月中下旬(大約在現蕾前),結合根部松土,每667 m2補施0.2%的磷酸二氫鉀15~20 kg。
1.3.4 排灌松土
土壤干燥時可適當澆水;6—7月鱗莖生長期,宜做好排水、松土工作,保持土壤干燥、疏松。
1.3.5 打頂摘蕾
卷丹珠芽初現時,選擇晴好天氣自生長點往下5 cm左右打頂,龍牙百合在同時期采取類似操作,蘭州百合則摘蕾,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鱗莖生長發育。
1.3.6 病蟲害防治
病害以預防為主,施藥防治為輔。做好種球和土壤的消毒滅菌工作,保證廂面土壤疏松,排水通氣,潮濕高溫天氣可用常用殺菌藥劑合理灌根和噴霧。
蟲害主要有蚜蟲、根蛆和地老虎。根蛆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防治;對大部分地下害蟲,種植前可配合土壤滅菌消毒用50%辛硫磷乳劑或50%敵克松適量拌成毒土,撒入種植溝內,生長期可進行灌根。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1.4采收測產
統一于2016年7月20日前后集中采收。采收時挖起全株,除去莖稈和須根后稱重。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期
三種百合出苗時間基本一致,但整個地上部生長期不同,卷丹最長,約125 d左右,蘭州百合其次,110 d左右,龍牙百合最短,只有100 d。
2.2整體長勢
卷丹總體長勢較好,植株勻稱,葉片深綠,當葉片缺綠時適當追肥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龍牙百合出土之后的20 d之內長勢較好,但整個生長期內葉片淺綠泛黃,追肥無效,且植株細長易倒伏;蘭州百合雖植株矮小,但葉片深綠,莖稈粗細適中,整齊度較好。
2.3抗性
就抗性來看,龍牙百合對高溫敏感易感病,主要是立枯病,用藥效果不良,收獲期大量植株死亡,地下鱗莖腐爛,有效植株率僅52%,存活植株的長勢及產量也不高;蘭州百合耐寒但不耐熱,高溫環境生長停滯,但抗病性最強,有效植株達率95%;卷丹同蘭州百合相似,但高熱高濕環境比蘭州百合相對易感病,收獲時有效植株率87.26%,因恰逢收獲季節,對感病的植株地下鱗莖產量影響不大,但感病植株鱗莖質量下降。
2.4產量
蘭州百合產量為36.10 kg,膨大系數2.51,折合667 m2產量361 kg;卷丹產量為51.41 kg,膨大系數3.65,折合667 m2產量514.1 kg;龍牙百合因抗性差,未測出產量。
3小結與討論
3.1小結
在達州地區的低海拔區域,卷丹抗病性較強,產量適中,較適宜于規?;耘?;蘭州百合環境適應性較好,但生長緩慢,年收益不高,選擇需謹慎;龍牙百合因易感病,不宜發展。高海拔地區有待試驗。
3.2討論
1)引種栽培最重要的考察因素就是對本地環境氣候的適應性,試驗所用龍牙百合雖規格最大,但抗性最差,無論從植株形態還是抗病性抗逆性,都不適宜在達州栽培,這可能是由于達州與其道地產區(江西萬載、湖南隆回等地)的地理氣候差異較大;蘭州百合雖然名字有帶有“蘭州”二字,但究其種源為川百合變種,只是早年間在蘭州的高海拔地區引種馴化到并將產業做大做強,形成地理標志產品,所以該種百合在達州地區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達州是卷丹的分布區之一,且卷丹與川百合在很多性狀方面表現一致,親緣關系較近[3-4],所以卷丹在達州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只是野生卷丹分布海拔較高,低海拔的大田栽培條件下出芽和倒苗收獲期提前,并且相對易感病,但一旦掌握好市場規律,提前半月上市的卷丹反而市場價格高,整體收益大。
2)因三種百合本身生物學性狀不同,鱗莖大小不同,加之引種鱗莖規格更不相同,相應的栽培技術必然存在差別。本試驗為最大限度統一試驗因素,采取低密度種植,所以試驗所得產量比三種百合各自最優種植模式產量低,不能實際反映三種材料的田間產量,但仍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今后有必要將鱗莖的規格統一,或進行三種百合從育苗到收獲的一系列栽培技術試驗,才能準確反應并比較三者真實產量。
3)有必要采集達州市周邊卷丹道地野生種進行種源繁育,以有效解決外來卷丹所產生的環境不適。
4)目前本研究只限于達州的低海拔地區,隨著海拔的增加,高山地區環境氣候更接近卷丹和蘭州百合原生境,環境適應性應該不存在問題,也大大增加了龍牙百合適宜生長的可能性,但該推斷有待于下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吳祝華.百合屬部分種親緣關系與岷江百合群體遺傳結構研究[D].江蘇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
[2]付亮,黃娟,謝洲,等.達州地區藥用百合卷丹高產栽培技術探索[J].南方農業,2015,9(9):56-57.
[3]侯珺,羅建讓,肖菲菲,等.21種野生百合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J].廣西植物,2016,36(9):1032-1038.
[4]吳祝華,施季森,席夢利,等.百合種質資源花粉形態及親緣關系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4):406-412.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