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探討性地總結介紹作為中藥材的三葉木通在重慶市南川區的種植技術。采用電熱加溫催根、藥劑處理催根、地膜覆蓋催根可以提高三葉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壯,抗逆性強。簡介主蔓培育、結果蔓組培育、延長蔓培育的方法。為了加速對這一野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種植效益,需模仿野生三葉木通生態環境,在園內養草,改善園內生態環境,以草肥地。
關鍵詞 中藥材;三葉木通;扦插繁殖;種植技術;重慶市南川區
中圖分類號:S567.1+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8.02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011.1347.00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11 13:47:43
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屬藥食兼用植物,是國家重點保護和開發的五大珍稀中藥材之一,不含馬兜鈴酸,根、莖、葉、花、果、籽、果皮均能入藥,為古老而具有重要價值的中藥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藥用歷史悠久;是中成藥龍膽瀉肝系列制劑、排石系列制劑、導赤丹等的主要原料。其藥效被國內外醫藥業界廣泛認可,具備國藥品質、品牌。是許多中藥處方的配伍用藥,“綠色”保健品的優質原料,市場需求量大,極具開發潛力。
目前,三葉木通在我國長期處于野生狀態,因人為濫采濫摘造成生物資源瀕臨枯竭,被譽為植物“大熊貓”,由于野生產量不高、質量不穩定,因此只有通過人工栽培后,才能達到豐產、優質、安全、可控、高效,才能有效緩解目前三葉木通供不應求的現狀。在南川區南部山區發現有野生的三葉木通(當地俗稱八月瓜),說明三葉木通適宜在南部山區作為中藥材規模種植發展。本文探討性地總結介紹三葉木通在南川區的種植技術。
1扦插繁殖
1.1影響扦插成活的因素
影響三葉木通扦插成活的關鍵因素是在三葉木通莖上能否形成不定根,三葉木通莖不定根的產生是由中柱鞘與髓射線交界部位的細胞分裂形成,它要求一定的溫度條件,但由于三葉木通插條頂芽萌發和下端發根所要求溫度等條件不一致,通常溫度在10℃以上時芽眼很快萌發,15℃以上時萌發的芽能正常生長;而形成不定根卻需要較高的溫度,發根最適土壤溫度為20~25℃,一般15~20 d即可發根,在10~15℃的溫度條件下需40~50 d后才形成不定根的幼小組織。南川區海拔500 m以下地區3月份平均地面溫度12.1℃左右,地中15 cm平均溫度11.4℃左右,如果插條未經催根處理就進行露地扦插,會出現插條頂芽已萌發,而下端根系尚未生長的現象,使已生長的新梢成為“無根之木”,水分和養分供應不暢,導致插條因本身貯藏的水分和養分消耗殆盡而枯死。
1.2扦插方法
三葉木通通常采用扦插育苗方法,扦插前對插條進行催根處理,采用加溫催根和藥劑處理催根相結合,使扦插后萌芽和發根同時進行或先發根后萌芽,從而提高扦插成活率和苗木出圃率,并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壯,抗逆性強,可保證種苗的質量。
1.2.1 藥劑催根
扦插前用100 mg·L-1的6號ABT生根粉溶液浸醮插條下切口斜面60 min,取出晾干后扦插,一般扦插后30~35 d生根。
1.2.2 電熱加溫催根
在蔭棚內建立溫床,床高40~60 cm,床長3.0 m、寬1.5 m,床底部鋪設厚5~10 cm的草墊或谷糠、木屑等,防止散熱,在草墊層上鋪10 cm厚沙,整平拍實,沙上鋪電加熱線,1條80 m的電加熱線可以鋪設3~4 m長度的床面,再在加溫線上平鋪5 cm厚的濕沙,然后將插條一排排立放,放好一排后培一層濕木屑或濕沙,高度以不低于插條上部為宜,一般每平方米溫床可以立排插條1萬支以上,苗床排滿后即可通電源加溫催根。最初幾天將溫床控制在18~20℃,陸續升高至25~30℃,一般經13~14 d催根,插條即可長出新根,此時停止通電,降溫鍛煉2~4 d即可用于扦插。
1.2.3 地膜覆蓋催根
扦插前將土地深翻細整,土壤耙細整平,按3 m寬開畦,四周開好排水溝。在畦面上按30 cm寬起壟,壟高5 cm左右。充分澆水后將土壓實,覆蓋地膜,緊貼壟面,膜兩側用土壓嚴踩實,將枝條傾斜插入、壓實,留一個節芽露出膜面,以后視土壤墑情適時澆水保濕,以利發根。15~20 d即可生根。
2栽培技術要點
三葉木通屬常綠木質蔓本植物,枝條彎曲,攀援于其他樹木上。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難以獲得高產,為了達到2年結果、3年豐產的目標,需充分利用其生長特性,采用整形并結合修剪控制其蔓性、改善樹型等方法以實現早結豐產。
2.1枝蔓培養
2.1.1 主蔓培育
苗木定植后,要及時用竹竿、木棍或繩索引綁上架。發出新芽時選留1個粗壯芽培育主蔓,抹掉其余的芽。新蔓長到1 m高時第一次摘心;主蔓長到架頂時第二次摘心,促進腋芽萌發,選擇2~3枝粗壯新蔓培養成結果蔓;結果蔓每長1 m摘心1次,8月下旬后,每隔5 d抹除生長的新蔓,促進春夏蔓花芽分化,確保次年結果。
2.1.2 結果蔓組培育
通過抹芽定蔓,每15 cm選留1個新蔓培養成結果蔓,通過抹芽和摘心,形成分布均勻的結果蔓組。控制旺長,促進花芽分化。
2.1.3 延長蔓培育
第二年以后,在棚架選2~3個強壯蔓作為營養生長蔓,加快樹冠形成,增加營養面積,8月下旬后反復抹芽摘心,控制產生無效秋蔓。
2.1.4 預備蔓培養
將在低中位生長較強的蔓選留作預備蔓,經反復摘心控制生長,培養成下年結果蔓。
2.2冬季修剪
剪掉分布不均枝蔓和過密蔓,重點清除細弱蔓、病傷蔓、重疊蔓、過密蔓、枯蔓和細弱蔓。
2.3果園免耕仿生態栽培技術
改善園內生態環境,模仿野生三葉木通生態環境,在園內養草,以草肥地。留養一年生雜草,清除多年生雜草不爛根。無草播撒草種,春季播固氮豆科作物大豆,秋播油菜,長勢不好可施有機肥加速生長,待長到30 cm時割1次,全年割草2~3次覆蓋根系區。苗期、花期和干旱時早割勤割。
3創新關鍵技術,提高種植效益
3.1選育優質大果高產三葉木通新株系
選育的新株系綜合性狀良好,遺傳性狀穩定,在南川區自然蘊藏量大,建議加速對這一野生資源的開發利用。
3.2三葉木通仿生態優質高產規范栽培技術
通過系統科學的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在三葉木通優質高產栽培上取得突破。三葉木通在自然條件下,表現為頂端優勢強、長勢弱、植株細長、分枝少(分枝級數2~3級)、結實率低、產量低等特點,質量無法控制。這主要是受生產環境條件和生產管理的制約。通過對三葉木通的資源分布及生態環境普查,生物學特性及物候期觀察,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實施科學選址、環境全程監控、良種選育、快速育苗、合理密植、施有機肥、免耕覆草、整形修剪等配套的田間綜合管理技術,適時采收等一整套三葉木通人工栽培技術,達到優質高產可控的目標。
3.3模仿野生三葉木通生態環境,在園內養草,以草肥地
據測定,通過生草覆蓋可使冬天園內地表溫度提高2~3℃,延長吸收根的生長期,增加樹體營養的積累;可使夏天地表溫度降低2~4℃,減少水分蒸發,起到抗旱保墑的作用。改善生態環境,有益生物增多,病蟲害減少。減少人力和物化投資,增加收入,提高種植效益。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