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分析四川省會東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推廣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模式的可行性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 核桃;魔芋;套種;發展前景;四川省會東縣
中圖分類號:S632.3;S664.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8.030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011.1408.02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11 14:08:17
近年來,四川省會東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不斷推行產業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從事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實現了立體復合生產經營,促進了綠色增長,鞏固了造林成果,增加了林農收入。以核桃產業為例,介紹會東縣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模式的發展情況,為進一步發展林下經濟提供參考。
1會東縣氣候環境概況
會東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東南部,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2°20′~103°03′、北緯26°12′~26°57′,總面積3 227 km2,林業用地面積210 772 hm2,森林覆蓋率44.2%,是涼山州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縣。會東縣屬于亞熱帶季風高原型氣候,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垂直差異很大,在海拔1 000~2 000 m的丘陵平壩區,年均氣溫16.1℃,1月份平均氣溫8.1℃,7月份平均氣溫21.8℃,年均≥10℃的積溫5 284.1℃;無霜期258 d,年日照數2 300 h,年降水量1 062.9 mm,年均相對濕度65%,年蒸發量2 000 mm。會東縣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核桃和魔芋的生長。
2會東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核桃產業作為會東縣的特色干果產業,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地優質品種紫玥核桃曾先后榮獲“大涼山優質核桃銀獎”“四川省果王子銀獎”。核桃產業的發展,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也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會東縣具有發展核桃產業的光、熱等自然條件及土地和林地資源,為做大、做優、做強核桃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會東縣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目前,在“退耕還林”“中央財政造林補貼”“1+X產業”“大規模綠化會東”“縣城周邊綠化造林”等重大項目的大力支持下,會東縣抓住國家實施重點工程項目的機遇,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品種化栽植、批量化生產”的原則,重點在會東縣鲹魚河、小壩河、巖壩河、大橋河、鐵廠河等流域的高山、二半山、丘陵及淺山坡地連片種植。會東縣現栽植核桃30 682 hm2,計劃到2020年達66 700 hm2,致力把核桃產業打造成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致富林”和會東縣重要的特色經濟林支柱產業。
據調查,按照核桃樹的生長規律來看,核桃實生苗一般要5~8年才會結果,現因良種嫁接技術,大大縮短了結果期,嫁接苗第2年即可開花結果。但從長遠效益來說,前2~3年不宜讓核桃結果,應及時剪掉雄花以利新梢生長,加快分枝和整形,為以后豐產奠定基礎[1]。可見,核桃在進入豐產前3~5年基本只有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撫育管理成本高[2]。大部分林農前期都是“重造輕管”,栽植下去后就到外地打工,等到核桃結果時才回來收,所以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3]。為解決這一問題,結合會東縣的自然資源條件、林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行情等情況,找到了核桃林下套種魔芋的模式,切實促進了廣大林農增收致富,鞏固了造林成果,提高了生態效益。
3會東縣發展核桃林下套種魔芋的可行性
3.1自然條件適合發展核桃和魔芋
會東縣發展核桃的區域海拔基本在1 000~1 500 m,氣溫、降水量等條件符合栽培魔芋所需的基礎條件。魔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怕陽光直射,將魔芋種植在核桃林下,既解決了魔芋的遮光問題,降低了投入成本,又有利于魔芋苗作為肥料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核桃生長[4]。
3.2群眾基礎好,種植積極性高
魔芋在會東縣已有很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前都是農戶分散種植在房屋旁,沒形成產業化規模。近年來,因為國家惠農惠民政策的扶持,當地政府大力引進加工企業,魔芋價格穩定、見效快,收益較高,農民積極性猛增,此舉為山區、半山區的農民增加了可觀的收入,為當地農民走上致富路發揮了較強的作用。
3.3技術要求低,適合大面積推廣
核桃林下種植魔芋,對林農的生產水平要求不高,技術易掌握,適合在栽培區大面積推廣。魔芋整個生育期為7個月左右,在地上莖稈發黃、倒苗時即可采收,其余空閑時間,還可結合當地種養殖業的發展實現合理輪作。這樣就可縮短林業經營周期,提高單位面積林地綜合效益[5],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4會東縣發展核桃林下套種魔芋的前景
4.1魔芋產量高、品質好、經濟效益高
目前,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花魔芋和白魔芋產量最高,且有品質好、葡甘露聚糖含量高等特點,林下種植還可減少魔芋的發病率[6]。在合理管護的條件下,每667 m2平均可產魔芋1 500 kg,當前鮮魔芋收購價格為3.0元/kg,每667 m2可收入4 500元左右[7]。
4.2魔芋作用廣,市場需求量大
魔芋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8],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具有降血壓、降血糖等多種功能[9]。除此之外,魔芋還具有較高的工業價值,可以廣泛運用到工業、生物工程、建筑等領域。國內外市場對魔芋的需求量較大,現在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4.3優勢相互補充,能改善土壤結構
魔芋軟腐病是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瓶頸。魔芋屬于半陰生植物,林下套種可以滿足其自然生長條件,減輕軟腐病的發生[10]。魔芋屬于淺根系植物,一般分布在10~20 cm的土層;而核桃屬于深根系植物,一般分布在20~60 cm的土層。種植魔芋時施用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同時也可將多余肥力供給核桃,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生物多樣性小環境。
4.4產業發展環境好,可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會東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立體氣候優勢,具有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魔芋的最佳條件。核桃林下套種魔芋,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還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有助于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對推進特色林業產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侯平,莫開林,趙家國.旺蒼縣推進核桃產業發展的思考[J].四川林業科技,2014(1):93-96.
[2]劉平,谷建才,于景金,等.米易縣核桃產業發展的思考[J].四川林業科技,2009(2):92-94.
[3]韋莉,羅永飛,王汝珂,等.石棉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四川林勘設計,2013(3):67-69.
[4]李在鳳.南澗縣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1):133.
[5]李源華.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5(9):30-35.
[6]張俊英,郭超.林下種植魔芋技術[J].河北林業科技,2011(4):104.
[7]張昌凡.核桃林下套種魔芋栽培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12(2):74-75.
[8]張茂玉,黃承鈕,洪君蓉,等.魔芋食品對人體脂質代謝影響的研究[J].營養學報,1989,11(1):25-30.
[9]黃承鈕,張茂玉,彭怒生,等.魔芋食品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影響的研究[J].營養學報,1989,11(4):360-366.
[10]丁海兵,姜霞,鄧寬平,等.貴州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8):226-230.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