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建設中,監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保證建設工程正常開展、工程質量合格的基礎,故如何識別出監理工作的風險并加以應對,顯得尤為重要。因監理屬于咨詢服務行業,與各方接口眾多,管理難度大,本文使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分析法對風險進行識別。再使用6種不同的方式以應對不同類型的風險。最后通過實例對方法進行說明。
【關鍵詞】監理工作;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分析法;應對措施
雖然工程建設中已制定系統性的規范,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然而經常在建設工程中未將其落實到位,導致工程出現各種風險,降低工程質量。并且一些大型基建工程施工涉及領域多,施工周期長,間接加大工程管理難度。通常來看,工程監理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涉及各個方面,時間上覆蓋全建設周期,這給風險的識別和應對帶來嚴峻挑戰。因此,需做好監理工作風險的識別并加以應對,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是一個重難點問題。
1、風險識別與評價
1.1風險分析與分解
邀請專家根據監理工作分解結構法(WBS)將監理過程進行分解:總工作—子工作—孫工作—……—基本活動。如將監理工作分解為土建監理、機電安裝監理;土建監理再分解為深基坑監理、結構監理、區間盾構監理等。結合監理風險分解系統(RBS)分解基本風險因素。如將監理風險分解為社會風險(社會風氣、社會穩定、勞動能力)、自然風險(雨季、大風)、經濟風險(取費標準、工期延誤)、法律風險(法律變動、執法力度)等。這樣可以將整個復雜活動進行分解,分解到簡單、易識別、易理解的單元,并找出這些單元中的本質聯系,以中抓住主要風險。
1.2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風險評價受到各類風險因素所影響。使用德爾菲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上述風險源進行分層、列表。其中一個分支舉例為:目標層:監理工作風險;準則層:監理工作前期風險;指標層:、工期設定合理性、施工現場條件、監理取費標準。
1.3建立風險因素權重集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對監理工作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各個因素構造兩兩判斷矩陣,通過1-9標度法,將模糊性語言數值化定義。如表示因素Am與An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標度為1;表示因素Am與An相比,Am比An明顯重要標度為5;表示因素Am與An相比,Am比An極端重要標度為9。按照標度兩兩之間進行打分,同時滿足Amn>0,a11=a22=Amn=1,Anm=1/ Amn的條件,得出判斷矩陣。
計算其最大特征值和對應的特征向量,最后作一致性檢驗。得到各風險因素的相對權重(W)。以前文所述的三階矩陣為示例:
可以得出監理工作前期風險的權重集為:A=(0.3325,0.1396,0.5278)
1.4風險因素的計算及評價
用專家打分法對各個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P)和損失值(C)進行隸屬度計算,由R=P×C可求得各個風險因素相對應的風險估值,再結合上述得到的各因素相對上一層次因素的相對權重,可計算得到相應的風險值。風險值(F)=風險估值(R)*相對權重(W)。最后依據相應的規范或準則,對監理風險的各因素風險值進行評級,確定風險等級。在該案例中,監理取費標準被評為一級風險,工期設定合理性、施工現場條件被評為二級風險。
2、風險監控與應對
2.1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是通過對風險的發展情況進行觀察從而掌握風險情況,并評估風險的危害程度,從而能夠采取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及處理策略,并對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的過程。并且,在實施工程項目的過程中,風險在發生不斷的變化,要對風險進行反復的識別、分析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不斷的調整并細化相對應的風險措施,將應對措施根據風險變化情況進行修訂,最終達到減輕甚至消除風險的目標。
建立危險源清單。危險源是工程施工中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誘因,危險源的控制是工程風險管理核心。監理人員應當根據工程特點,分類工程風險因素,識別、確認危險源。危險源確認后,按照工程的安全事故發生率科學、合理的分類,明確重大的危險源,并制定規范性的防控措施,將其作為基礎,建立危險源清單。
依據清單進行監控,并且注意隨著條件改變,是否出現新的危險源。風險監控的方法很多,主要使用的有:審核檢查、S曲線、費用偏差分析以及圖表法等。
2.2風險應對措施
風險分析之后需要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工具加以應對,并同時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理方案,從而化風險為機遇,降低或減少風險損失。一般而言,風險防范手段分為兩類:一種是通過風險應對的措施將風險的預期損失進行降低;另一種是將風險的損失進行預測分析,具體措施如下:
(1)風險回避
中斷風險源,遏止風險的發生甚至使其不發生,主要措施有:拒絕對風險進行責任承擔、對已經承擔的風險進行放棄從而避免損失更大。在該案例中對監理取費標準不合理的項目可以限制投標,或者爭取考核獎勵或延期補償等來補償監理費用。因為監理費用過低時,監理單位的硬件、軟件配置不全,各項工作難以有效全面開展。人才配置相對匱乏,人員的薪資待遇也得不到提高,多數情況下由不專業的人員替補,使監理工作流于表面,無法把握工程重點,無法滿足工程監理需求。最終可能出現施工事故,妨礙工程建設的正常開展。
(2)損失應對
應對損失的措施有:對發生損失的機會進行預防并減少;對損失的加劇進行遏止,將損失嚴重性進行降低,最小化損失。在該案例中工期設計不合理時,可以采取相應的人員進場措施,人員分專業分批進場,以滿足項目實際所需。對于依然可能發生的風險,可以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所制定的應急預案,是有效控制安全風險的措施,是各單位提前編制的,對極有可能出現的事故進行補救的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是控制危險事故進展的關鍵,能從某種程度上預防人員傷亡。監理人員需重點審查該方案的可行性、目的性,從而在保證應急預案正常應用的同時,提高安全風險的防(下轉100頁)(上接98頁)范效果。
(3)風險分離
分離或者間隔各風險單位,避免風險單位間互相牽連或者發生連鎖風險反應以造成重大損失。局限風險在特定范圍內,減少損失。在該案例中施工現場條件復雜的項目,可以通過合理劃分施工段及作業面,設計合理的流水作業來分離??梢允褂庙椖抗芾碥浖こ踢M行合理的分解,并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進場計劃與施工橫道圖。
(4)風險分散
減輕總體風險壓力,通過分散達到集體共同分攤風險的目的。在該案例中可以采用聯合體投標的方式來分散風險。
(5)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風險應對中比較特別的手段,由于風險沒有辦法進行應對而將風險進行轉移從而保護自己。風險轉移的手段很多,但目前主流的分為兩種,即保險轉移以及非保險轉移。
(6)風險自留
將風險保留,采用內部應對措施來解決風險。一般分為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前者為主動行為,后者為被動行為。采用該種方式要準備好預防計劃、災難計劃以及應急計劃。
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建設過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存在,不但加大工程的施工難度,還增加著工程的監理風險。因此,為保證建筑工程的正常進行,提高工程質量,需強化工程管理工作。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模糊分析法對監理風險進行了量化及分類,再分六種不同的方式加以應對,并通過舉例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對于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理單位費用低、缺乏高素質的監理人員、工期設定不合理,施工條件復雜惡劣等常見風險,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本文方法使得監理工作的風險控制有跡可循,有章可依,不至于盲目上手,為監理工作的正常開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畢順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理的風險管理與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29):766,762.
[2]文作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理的風險管理與防范措施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0(3).
[3]盛繼亮,建設工程項目風險與保險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湖北;武漢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