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做好項目日常管理,快速推進項目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項目管理;日常管理;電子化辦公
1、前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項目開始的時候,就要把能做好的內容都做好,要求也要明確執行下去。
2、在第一次組織和施工單位、監理會議的時候,主要明確以下幾點
1.要求施工單位根據現場情況和工期,調整施工進度計劃,再把今年的施工節點詳細拆分,以百分比顯示。
2.明確每兩周召開一次監理例會,特別情況可以增加次數。每次例會上施工單位都要匯報這2周的施工進度和遇到的問題,監理監督情況,及需要甲方協調的內容。必要時,調整進度計劃和要求施工單位提交整改方案。
3.每月20日~25日,上報每月產值、進度計劃、下月工程款申請和民工工資發放記錄,由監理和全過程核查后,報送至我這。產值、進度、工程款支付是進行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產值、形象進度和成本的三統一。民工工資的正常發放是項目有序推進的有力保證。
4.打印中標單位的品牌列表和商務標復印本給監理,所有規定品牌的和需要提供樣品的,要求監理單位進行監督,樣品都需要甲方確認后,方可大批量使用。
5.所有變更,必須甲方確認和造價估算后,方可實施。有時候,情況比較緊急,可能聯系單來不及出,很多情況下,需要立即進行變更,但后期會出現造價上的爭議,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出現,并減少工期拖延,我要求全過程單位必須有變更的造價估算,把費用控制在甲乙雙方認可的范圍內。
6.明確樣板間制度,在甲方有明確要求做樣板的單項,施工單位必須做好樣板,經監理和甲方認可后,方可施工,2次整改后仍然無法達標的班組予以清退。
3、日常管理工作
1.每天一到工地,一個人就去現場轉一圈,下班前也去轉一圈。這個是我在施工單位養成的習慣,主要是:了解施工單位目前施工的進展情況,是否符合施工單位匯報的情況;有無安全、質量問題;了解下施工工藝、品牌等情況,有助于管理;隨手拍下,我感覺需要拍攝的照片,包括,主要是方便日后,審計、查找問題等需要。
2.檢查整理昨天的工作日志,今天有哪些待辦事項、問題、及追蹤反饋,做好溝通流暢。
3.對照節點,是否要提前做好準備。主要分:預約驗收,提前聯系驗收單位,如人防等,節約等待時間;提供樣品,對需要提供樣品的,提早1月通知施工單位準備,以減少發生廠家停產或采購不到等突發情況帶來的工期延誤;配套項目的招標,根據項目的推進情況,提前簽訂供水、供電、燃氣、室外綠化等合同,把相應電子版圖紙發送給施工單位,并做好相應的預埋工作,減少后期結構改動麻煩。
4.及時進行聯系但相關流程,對每個已經發生的聯系單,要求施工單位控制在1月內上報,3月內完成規定的流程。主要是避免工程結算時,施工單位提出聯系單,可能時間久遠記得不是很清楚,或者造價超出固定,或者沒得到甲方允許等各種麻煩情況。
造價控制是過程控制,不是項目結束前控制,不要讓原本管理很好的項目,因為造價原因讓施工單位和甲方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4、資料的電子化
為什么我要把這個單獨拿出來說,因為我感覺這個貫穿整個管理,有非常多的用途,不但可以響應無紙化辦公、低碳,還能大大提高辦事效率。我分為:
1.照片:前期資料、圖紙、圖紙會審、會議簽到單、會議紀要、項目現場情況等,平時隨時拍照,并按名字存檔;
2.項目通訊錄,包括設計、監理、甲方、施工單位、相關單位等,不但要打印出來下發,還需要把電子給到大家,方便在手機上查閱。
3.建立項目管理群,把相關人員加到群里,在群里討論相關問題,大大減少了溝通的環節,還提供了溝通的效率,確定方案后,也不需要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去通知了。
4.資料整理和目錄的電子化,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資料是我整理的,但是我又不在單位,那同事需要資料怎么辦?因為一個項目的資料很多,特別是到了后期,項目交付前,辦理手續多,資料多,不可能清楚的記得放在哪里,這時就按名字查找電子掃描件、照片,如果沒有就搜索電子目錄,這樣不需要幾分鐘就可以確定資料的位置,不需要親自到單位,就可以指點同事取得資料。
結語:
辦公的電子化,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趨勢,如何把他運用到施工現在管理中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一上提到的方法只是初步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