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學習成績成為家長衡量孩子是否會走向成功的主要標準時,“熊孩子”也就應運而生了。
所謂的“熊孩子”,就是在目前階段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靜不下心、坐不下來、學不進去的孩子。有了“熊孩子”,自然就也有了“雄孩子”。“雄”孩子是家長的驕傲、老師的寵兒、同伴的榜樣,可不小心就成了“熊”孩子的天敵。因為這個“雄孩子”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熊孩子”有一天會不會也能成為“雄孩子”呢?
汪帥,就是我們班名副其實的“熊孩子”。分學習小組,大家都因他不交作業而沒人愿意和他一組,我便曉之以理;寢室評比,又因他經常講話扣分影響考核,我又開始動之以情;自修課、課外活動,不服從班委的管理,我便軟硬皆施……在我一次次“出頭露面”的情況下,至少表面相安無事。終于有一天,我收到了班委的“抗議書”,讓我好好收拾收拾這個“熊孩子”。
“雄孩子”和“熊孩子”之間,似乎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我該怎么辦?
很多班主任都說,面對這樣故意挑戰規則的“熊孩子”,恰恰是你樹立威信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滅一滅他的威風,還可以殺雞儆猴,一箭雙雕。
起初,我也是帶著這樣的心理,撥通了他家長的電話。不料,他家長得知情況后,開口便說,“這熊孩子,看我回來怎么收拾他,沒記性。劉老師,讓你費心了。”放下電話后,我沒有所謂收拾“熊孩子”的輕松,反而有些沉重和難過。從他爸爸的口氣中,我知道他所謂的收拾代表什么。
當時腦海里閃現一個想法,如果汪帥是個“雄孩子”,那他爸爸是不是就不會再收拾他了?是啊,“熊孩子”為什么就不能成為“雄孩子”呢!
接下來,我開始利用一切機會開始觀察汪帥。等我心有幾分譜的時候,我告訴班長我們要召開題為“熊孩子,等著瞧”的班委會。這些“雄孩子”早早地在答疑室等著,他們每個人眼神都充滿著期待。我說,按照小黑板上寫的議題,發表一下看法吧。他們將之前遞給我的抗議書內容,更加有理有據地說了一遍。
我看著他們微笑著說:“這是大家眼中的‘熊孩子’,顯然很不完美,甚至都有些不‘合格’,我猜大家不是針對汪帥本人,而是身為班干部,都希望我們班級越來越好,同學們能越來越優秀。”
他們頻頻點頭。我繼續說到:“對啊,如何讓班級更優秀呢?是不是把所謂的‘不優秀’的人,比如‘熊孩子’,踢出局或是收拾一下就優秀了呢?”
大家開始陷入沉思。“其實,讓一個人優秀,除了發現他的缺點外,我們更要學會發現并利用他的優點。你瞧,我眼中的‘熊孩子’可有一雙清澈而又靈動的眼睛,他們手腳很麻利,不信你看他們的書桌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每天都活力四射,下課的時候嗓門洪亮得很呢……”
大家都笑了,也很贊同我的說法。“所以,今天我要宣布一件事,任命汪帥為我們班級的‘跑操委員’(故意和體育委員區分開)。”話音剛落,這幫“雄孩子”們都發出了驚嘆聲。“大家再給汪帥一個機會,就一個月的時間。”
這幫“雄孩子”在一旁小聲議論,班長說:“老師,我們相信你,也愿意給汪帥一個機會,其實,我們也是希望他能越來越好,我們愿意配合老師。”
“好,我替汪帥謝謝大家。對了,今天班委會的議題寫錯了一個字。”大家一起看向了小黑板,紛紛搖頭,表示沒有看到任何的錯誤。
我走過去,把“熊”字用力地擦去,換成了“雄”。
“應該是:‘雄孩子,等著瞧’,這是汪帥委托我,向大家做出的承諾。”
大家終于明白了我的用意,都意味深長地笑了。
現在我還能記得,當汪帥知道他成為了“跑操委員”時那種充滿感動又不知如何表達的眼神。一個人內心只要有了存在感和歸屬感,就會喚醒他的原動力。在接下來的跑操中,汪帥有模有樣,喊口號的時候,都能清楚看見他脖子的青筋在突突地跳,就像他那顆火熱的心。
運動會入場式,我們步伐整齊,口號響亮,意外收獲了一等獎。運動會期間,他忙前忙后,送水以及攙扶體力不支的伙伴,不僅如此,他一個人就為班級得了二十多分……就這樣,汪帥順理成章地在當月“班級人物”評選中獲得了“體藝人物”。在頒發證書的時候,班委會還特意給汪帥制作了一個“雄孩子”獎狀,卡片上寫到:雄孩子,瞧你的了!
汪帥回頭,望著我并狠狠地點了點頭。他的笑容和眼眸,就像陽光一樣,照進了我的內心,并深深地打動著我。
是啊,給“熊孩子”一次機會,一個平臺,一份等待,等著瞧,也許就會有蛻變和驚喜了。
“熊孩子,等著瞧”?
“雄孩子,瞧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