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王琳老師接手了一個全校聞名的班級,之所以聞名,是因為班上有個非常難纏的家長,有事沒事兒總愛對學校的事情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前幾任班主任都頭痛不已。面對同事善意的提醒,王老師都以微笑致謝。
果不其然,開學第三天,王老師就接到該家長電話,說自己的孩子視力不好,坐在邊上看不清黑板,要求老師將孩子調到中間,如果不行,他就要找校長。王老師沒有動怒,而是向他解釋自己排位的初衷和以后的調整打算,并且告訴家長,由于自己剛來,對學生的情況不熟悉,感謝家長對她的信任,她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第一次交鋒就這樣結束了,旁邊的老師也跟著松了口氣。
可是沒過多久,這位家長又怒氣沖沖地找到辦公室,開口就質問王老師上次答應他調位置的事情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落實,到時影響孩子的成績誰負責等一系列問題。王老師拿來凳子,微笑著請家長坐下,端來茶水道:“感謝您來學校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與我溝通,您先別著急,我把孩子近段時間的情況先給您匯報一下,然后您再說,好不好?”家長接過茶水,點了點頭。
王老師拿出這段時間孩子的成績記錄單,指著孩子的成績道:“您看,這是這段時間孩子的成績,與去年相比都有很大地進步,這就表明座位并不是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說完,王老師湊近他,壓低聲音說:“您孩子英語有些偏科,我特意安排英語科代表與他同桌,目的就是希望對他學習有促進、有幫助,現在看來效果還比較好。您看,是不是?”家長看了成績后,有些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看到家長的表情,王老師又連忙打開電腦說道:“您看這是您孩子參加數學公開課時回答問題的圖片,當時有20多個老師聽課,您看,孩子表現得多好啊!您再看,這是孩子參加班級職務競選的圖片,孩子表現得多自信!現在他是我們班上紀律監督員!你再看……”隨著王老師的介紹,家長臉上的笑容逐漸多了起來。
等王老師的話說完,家長連忙站起來,欠身道:“王老師,沒想到您這么細心,比我們家長還好,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孩子有您這樣的老師,是他的福氣,也是咱們家長的運氣,以前都是我的不是,您多包涵……”“其實,有您這樣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也是我們教師的福氣。我呢,這幾天正好有個建家長微信群的想法,想請您幫著參考參考。”說完,王老師與家長一起聊起了如何建微信群,家長提了好多建議,最后,王老師握著家長的手道:“我還有個不情之請,想請您做這個微信群的管理員?”“沒問題,王老師這么為孩子著想,又用得上我,您不嫌我水平低,我就試試!”家長笑著答應道。
后來,家長微信群建立后,這位家長非常盡職,不僅時常與王老師溝通微信群管理的相關事宜,還主動幫助王老師宣傳解釋班級管理相關工作。學期結束時,班里的老師和家長一致推舉他為優秀家長代表。
家庭與學校是一對教育者。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與老師的目標是一致的。沒有兩者的緊密配合是不可能共同完成培養孩子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作為教育者,面對不同需求的家長,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以退為進,求同存異,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激發家長的情感共鳴和心理認同,攜手合作,實現真正的家校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