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于北京時間12日上午通電話,除了雙邊關系,兩國元首還就朝鮮半島局勢、敘利亞問題等交換了意見。習近平與特朗普剛剛有過海湖莊園會晤,迅速又進行電話交談,這表明兩位元首的溝通機制已經進入運轉狀態,而且形成了效率。
朝鮮半島局勢和敘利亞局勢同時發酵,世界對它們的惡化和失控都有擔心,這個時候中美元首通電話,對國際社會如何認識中美關系會產生影響,也會促進人們對國際形勢的樂觀態度。
特朗普政府同時在敘利亞和朝鮮半島兩個方向發力。華盛頓現在提出的要求很高,它重新排除了巴沙爾·阿薩德在敘利亞未來政權中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而且這一要求是緊跟著轟炸敘利亞后確認的,這不僅回到了奧巴馬政府的敘利亞政策老路,而且與之相比更為激進,賭注更高。
然而眼下卻是巴沙爾政權相對比較穩固的時候。西方向反對派提供了一輪援助,試圖將巴沙爾一鼓作氣趕下臺。經過了幾年的生存之戰,巴沙爾政權存活了下來,俄羅斯與它成為了“并肩戰斗”的關系。加上“阿拉伯之春”的風頭已過,現在要推翻巴沙爾政權,比幾年前更難,而非更容易了。
再看朝鮮半島,特朗普政府也許是想加強對朝施壓,主動塑造了外界對它可能軍事打擊朝鮮目標、甚至對平壤政權采取“斬首行動”的預期。但這反過來也有可能使華盛頓自己騎虎難下,因為如果平壤真的拼死一搏,那么華盛頓將戰略上進退維谷。
對朝鮮動武要比往敘利亞扔幾個導彈,風險大得多。平壤是有還手能力的,它打不痛美軍,但能打痛它所說的“南朝鮮傀儡當局”。它的“原子彈”未必能夠炸響,但它如果往韓國扔過去一個“臟彈”,造成核污染,也是美國的這個盟友很難承受的。
一旦敘利亞或朝鮮半島局勢全面惡化,大國關系將面臨嚴峻考驗。萬一大國之間出現重大戰略誤判,局勢將一發而不可收拾。華盛頓對那種最壞情況顯然并沒有做好準備。
美國目前并沒有力量“整頓全球”,白宮對這一基本現實應有清醒認識。華盛頓現在有“拉長戰線”的苗頭,而這未必是它真想要的。無論讓巴沙爾下臺,還是通過武力方式逼平壤就范,都不是可以在短時間里一蹴而就的,華盛頓的戰略圈子有可能低估了與它們相關的不確定性。
大國之間的協調至關重要,能夠在安理會上達成一致的事情,推動起來就容易得多,風險也會得到控制。大國如果存在嚴重分歧,這種分歧多半會最終轉化成現實的麻煩。不要說大國之間對抗和拆臺了,就是少一些實際合作,多一些輿論上的反對,都可能產生微妙的、有時是實質的影響。
2003年美國繞開安理會對伊拉克動武,軍事目標迅速實現了,但那場戰爭總的來說很不成功,大國之間的分歧是重要原因。
軍事是政治的繼續,政治永遠是厚重的,需要予以尊重。美國需要下力氣協調大國對熱點問題的態度,形成大國解決那些問題的共識或者最大公約數。那樣的話,華盛頓才可能真正掌握主動。
美國越希望自己“領導世界”,就越需要尊重其他大國。如果它只想掃干凈自家門前雪,反而可以自我任性些。這個道理其實也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