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登銳
我們對航天發射場最深的印象,莫過于點燃火箭那一刻產生的壯觀景象。但是,對航天發射場的秘密,我們卻鮮少了解。下面,我們就一一解鎖世界上的航天發射場,窺探航天發射場的秘密。
中國:
四大航天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是中國第一座航天發射基地,位于甘肅、內蒙古交界的丹巴吉林沙漠西部,海拔1000米左右,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大部分時間受高空西風影響,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特點。這種氣侯特點便于發射窗口的選擇,全年均可執行發射任務。此外,基地毗鄰大型機場、發電廠、氣象站、測控站、鐵路、公路,設施配套齊全,能承擔運載火箭發射和航天器在軌運行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用于發射中低軌道和高傾角軌道的科學試驗衛星和返回式衛星。從1970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酒泉基地用長征二號、二號丙、二號丁、四號乙、四號丙等運載火箭發射中低軌道衛星共77次。從1999年11月到2016年10月,這里采取“三垂一遠”(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和遠距離測試發射)模式,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完成了發射11艘神舟飛船和2座天宮空間實驗室的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1983年年底,由于發射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需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四川西南的邛海之畔聳立起來。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北緯28.2度,適于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在中心的發射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相距0.8千米的發射工位,先建的二號工位塔高77米,用于發射長征三號、三號甲運載火箭;后建的三號工位塔高96.9米,主要用于發射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乙和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這里從1984年1月發射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到2016年12月成功發射風云四號氣象衛星,已有100次發射記錄。除主要發射各種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外,還成功發射23顆北斗導航衛星和4個嫦娥月球探測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配備激光電影經緯儀、單脈沖雷達、連續波干涉儀、超短波遙測設備、連續波雷達、引導設備以及各種通信設備,并與各地面跟蹤測量站和部署在三大洋的遠望號測量船一起,完成火箭、衛星、空間探測器的跟蹤測量任務。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1987年,在中國山西黃土高原上的岢嵐,建立起主要用于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該發射基地所處的地理緯度位置適宜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太原發射基地的發射區由發射塔系統、指揮控制室、電源設備間、供電系統、加注供氣系統、指揮通信系統組成。中心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座多達11層回轉工作平臺的固定式發射塔架,發射塔高76.9米。衛星和火箭在發射塔上的操作由指揮控制室完成,該中心能滿足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衛星發射的要求。1987年9月7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用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至2016年12月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景一號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這里共有長征四號甲、四號乙、四號丙和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58次發射記錄。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2007年,中國選在海南文昌建設新一代綠色、環保、全面、開放的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于地處北緯19度19分,距離赤道較近,可以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例如,文昌與西昌相比,同等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15%,衛星壽命可延長2年以上。同時,在發射場以東1000千米的海上,可避免火箭殘骸墜落的風險。再加上使用大直徑、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海運便捷,可行性強,解決了陸上鐵路運輸的難題。這也為未來空間站、登月飛船等大噸位、大尺寸航天器搭載發射創造了良好條件。
2016年6月25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獲得成功。2016年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從文昌發射場首飛獲得圓滿成功。2017年下半年將在文昌發射場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2018年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將抒寫太空長征的新篇章。
美國:
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國建有肯尼迪航天中心、范登堡空軍基地、沃洛普斯飛行中心3座航天發射場。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位于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半島,這里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接近赤道,可借助地球自轉,提高飛行速度;二是在東南方向8000千米的直線上布滿島嶼,可建理想的跟蹤監測站;三是面臨大海,火箭墜落不致造成安全問題。這里氣候宜人,四季都可進行發射工作。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的地理位置為北緯28度38分、西經80度38分。在技術區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裝配大樓,長218米、寬157米、高160米,相當于50多層樓的高度,大樓東門正對著著名的39號發射場,有A和B兩個八角形的發射臺。美國的第一顆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艘登月飛船、第一座空間站、第一架航天飛機、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都是從這里起航,進入太空探索的。
俄羅斯: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俄羅斯建有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和斯沃博波德內航天發射場,其中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位于哈薩克斯坦中部的草原上,建有9個發射工位和11座裝配航天器、運載火箭、助推裝置的廠房,蘇聯時期的第一顆衛星、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笫一艘飛船、第一座空間站等航天器都是從這里進入太空的,特別是聯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貨運飛船至今為止從這里升空已有200多次。
由于拜科努爾發射場在哈薩克斯坦境內,1999年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20年的租用合同,2004年又簽訂協議,將租期延長到2050年。因此,拜科努爾發射場仍然是俄羅斯使用頻繁特別是進行載人航天活動的重要發射場。
法國:
庫魯發射場
法國建有哈馬圭爾發射場、庫魯航天發射場,其中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圭亞那航天中心的庫魯發射場靠近赤道,對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非常有利,面向大西洋,從北到東可延伸形成一個-10.5度到+93.5度的扇形發射區,在這里進行赤道軌道、極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均十分安全。庫魯發射場又處在非地震區,氣象條件也較好,睛天較多,風力不大,是開展航天發射活動的理想場所。
現由歐洲空間局使用的庫魯發射場包括3個阿麗亞娜運載火箭發射工位,配有能同時處理5顆衛星的測試廠房。第一個發射工位主要用于發射阿麗亞娜一號、二號、三號運載火箭;第二個發射工位采用垂直組裝、測試和垂直整體運輸模式,主要用于發射阿麗亞娜4號運載火箭,由于采用活動發射平臺,發射能力達到每年10次;第三個發射工位主要用于發射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每年可發射10次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日本:
兩大島航天中心
日本擁有兩座航天發射中心:種子島航天中心在種子島南端東南海岸的海濱地區,包括竹崎、大崎、吉信三個發射場。大崎發射場從1987年起發射H-1運載火箭;吉信發射場從1994年起用于發射H-2運載火箭。鹿兒島航天中心位于日本最南端大隅半島東南角,地理坐標為北緯31度15分、東經131度4分。1970年2月11日,日本第一顆衛星從這里起飛,標志著日本進入宇宙空間活動。
印度:
兩大發射場
印度擁有兩個發射場:一個是位于印度南端的維克蘭拉姆沙拉拜航天中心;另一個是位于印度東海岸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中心擁有兩個發射工位,建有76.5米高的發射平臺;發射場地理位置在北緯13度43分,具有較好的發射方位角。它受印度洋季風洋流的影響,一年中多數時候適合航天發射活動。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航天發射場,現在不僅正在進行航天方面的活動,同時也有部分航天發射場成為開放的旅游勝地,尤其是在航天器發射期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