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也越走越遠,而向青少年朋友們普及中國的“航天夢”“航空夢”也勢在必行。近日,“讓‘紅領巾搭上中國夢的航班”實踐活動暨“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紅領巾科普活動室”授牌儀式在廣西省桂林市蘆笛小學隆重舉行。那么,蘆笛小學的朋友們都學到了哪些航空航天知識呢?本文中,知力記者將帶你走進蘆笛小學,一起追趕“中國夢”的航班。

由古至今,中國人探索天空、宇宙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止過。古代有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今有殲-20戰斗機、嫦娥一號升空和夸父計劃,這些故事和事跡都反映了人們對未知領域和事物的探究與向往。隨著科技的發展,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星球探測器也在履行著科學家賦予它們的使命。人們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同時,宇宙也似乎變得越來越神秘。那么,桂林市蘆笛小學的“紅領巾”們都學到了哪些航空航天知識呢?
小小“紅領巾”,大大“中國夢”
2016年3月,國務院批復將每年的4月24日定為“中國航天日”,以此來紀念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紀念中國取得的航天事業成就。近日,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桂林市蘆笛小學的青少年們也近距離地接觸了航空航天知識。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讓‘紅領巾搭上中國夢的航班”。蘆笛小學師生、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師生、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及各媒體記者參與了本次活動。開幕式上,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授予蘆笛小學“紅領巾科普活動室”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兩塊牌匾,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優勢,讓航天科技知識進入小學校園。
此外,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還向蘆笛小學捐贈了10架四軸飛行器。四軸飛行器,又叫四旋翼飛行器,它的四個螺旋槳都是電機直連的簡單機構,十字形的布局允許飛行器通過改變電機轉速獲得旋轉機身的力,從而調整自身姿態。四軸飛行器的基本運動包括垂直運動、俯仰運動、滾轉運動和偏航運動。蘆笛小學的同學們抱著這些“特殊”的禮物,笑得那么開心,似乎想要迫不及待地拿起遙控器操控飛行器起航了。
學習知識,乘風起航

授牌儀式過后,同學們欣賞了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模協會帶來的精彩飛行表演。當飛行器在空中做出精彩的盤旋、橫滾、筋斗等高難度動作時,孩子們激動不已,現場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隨后,在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模協會大學生們的帶領下,蘆笛小學的同學們觀摩了航模飛行表演,參觀了大學生們的科技作品,并在新掛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紅領巾科普活動室”里聽大學生們講解中國的戰斗機型、民航機等知識。通過這次活動,蘆笛小學的同學們了解了許多中國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也學到了不少航空知識。
蘆笛小學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對學校科技教育的指導和幫助,他們為學校捐建的科普活動室已成為疊彩區首個科普室,為蘆笛小學的師生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航模教育基地。今后該校將與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進一步合作,讓航天科技知識在小學校園中得到更廣泛的普及。
航模活動與科普結合,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青少年朋友們學到更多的航空知識。“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中國的未來,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們可以多接觸航空航天知識,立志投身于防衛中國領空安全的事業中,為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