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出《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令》,要求全省干部沉下心進村入戶,算準貧困賬、謀好脫貧策,凝聚春季攻勢全部力量,精準實施產業扶貧、精準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精準強化教育扶貧,確保脫貧攻堅再戰再捷。
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戰,對于作為主戰場之一的貴州來說,既是歷史任務,又是時代使命。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在威寧石門蹲點調研時指出,全省上下要更加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更加扎實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以精準為基本攻略,以問題和項目為導向,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精準度,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
要以“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為基本目標,精準實施產業扶貧。產業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搖錢樹”。做好產業扶貧這篇大文章,必須立足增收可持續,千方百計讓富民產業興起來,讓百姓腰包鼓起來。精準建好產業扶貧機制,讓貧困群眾有事可做、有利可獲;全面深化“三變”改革,著力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創新市場營銷機制,讓生產要素、資金要素、市場要素有機整合,提高產業發展效益;鼓勵多點發力、多輪驅動的“動車扶貧”機制,讓小生產有效對接大市場,提高農戶生產效率,穩定增加群眾收入;健全各種配套服務機制,把配套服務送到農村生產第一線,落實到每個項目、每個貧困戶;用好脫貧攻堅投資基金產業扶貧子基金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效益。
要緊抓搬遷對象、安置地點、標準設計、資金管理、項目建設五個關鍵環節,精準實施易地搬遷扶貧。易地搬遷不是一項簡單的政治任務而是一項關乎民生的惠民工程,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因此,在精準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積極推進跨縣(市、區)安置,堅持以縣(市、區)為單位集中建設管理;要在全省推廣惠水縣“五個三”經驗,解決搬遷群眾長遠生計問題,讓搬遷群眾一步住上新房子、逐步過上好日子。
要全面改善提升農村辦學條件,精準強化教育扶貧。“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優化鄉村學校布局、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短板、補強中小學校舍設施、強化師資配備,全面改善提升農村辦學條件。認真落實普通高中“兩助三免(補)”、中職學校“兩助三免(補)”、普通高校“兩助一免(補)”等資助政策,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扶貧只有綜合施策、果敢前行,才能讓精準的教育扶貧踐行起“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光榮使命。
干部要下去,項目要落地,活動要推開,政策要見效。全省上下要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清晰的思路、更超常的舉措去決戰脫貧攻堅,確保在全面小康的征途上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
(執筆:付 松 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