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政剛
【關鍵詞】 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22—01
九年一貫制學校是貫穿小學與初中教育一體化的學校。《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行九年一貫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有條件實施九年一貫制的地方逐漸增多。目前,在蘭州市城市四區的公辦學校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已增至近十所。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有的學校已彰顯出了“九年一貫”的辦學特色,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九年一貫制學校比單一的小學或初中所面臨的問題要復雜得多。本文談談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促使九年一貫制學校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好地實現 “6+3>9”的辦學效益,是學校管理者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行政管理中的問題。九年一貫制學校與單一的初中和單一的小學相比,既要考慮到中學的需求,還要顧及小學的特點。諸如內部管理崗位如何設置,管理人員如何安排,如何做到同校又同“法”, 如何解決“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如何利用合理的經濟杠桿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如何統一學校內中小學教師考核評價、職稱評聘的標準等問題。
2. 課程管理中的問題。由于中學和小學的學段差異,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課程的設置、實施和評價上相對獨立初中和獨立小學都比較復雜,特別在做好中小學課程的銜接,彰顯出九年課程的“一貫性”上,更為明顯。例如課程如何設置,課時如何界定,作息時間如何編排,科任教師如何安排,學校課程如何開發、實施和評價等。
3. 教師管理中的問題。九年一貫制雖然為中小學老師的統一使用創造了條件,但事實上真正實施起來還有很大難度。如教師資格的認定、職稱的評定等,導致中小學教師不能統盤使用,因此在工作量考核、績效工資的發放等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工作量的輕重、工作難度的大小、教育質量的高低等問題,界定起來難度比較大。
4. 學生管理中的問題。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面對的學生是一至九年級,年齡上基本是6—15歲左右,跨度大,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學生在同一所學校要渡過九年的學習生活,教師面孔、教學環境、教學資源、學習伙伴等的熟悉性早已削弱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學生缺乏新鮮感和活力,這在學校活動的開展上給管理者帶來極大的挑戰。
5. 評價管理中的問題。盡管小學與初中都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著不少共同點。但事實上小學在推進素質教育上比初中要放得開些,缺少束縛;初中由于受升學率影響較大,學科成績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對重些。一貫制學校就很難用統一的尺子來衡量教師的工作業績。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的對策
1. 思想觀念上彰顯“一貫性”。九年一貫制不是簡單的小學加初中,更不是“一校兩制”,而是將義務教育作為一個整體凸顯出來,小學、初中銜接,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整體設計和規劃教育。九年一貫制的特點在于‘貫,要貫通義務教育階段,讓初中和小學銜接成為系統的育人體系。
2. 領導管理上追求“一體化”。九年一貫制學校實行一體化管理,把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教學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體活動等統籌規劃,系統地制訂整個九年的培養目標,按照“統一領導、分部負責、全程管理、分權賦職”的原則,組織分步實施,分段落實,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3. 教師組合上達成“最優化”。九年一貫制辦學體制為教師提供循環、流動、全程教育的機會,能培養復合型師資,提高教師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便于引進激勵機制,增強橫向和縱向的崗位流動,便于靈活對待入學高峰和低谷出現的教師空缺與飽和的狀態。中小學之間欠缺學科教師達到優化整合,減少彼此之間的隔閡,讓中小學教師的流動更為暢通。
4. 上級政策上爭取“特殊化”。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模式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政策為保證。當前的一些政策基本上都是針對單一小學或初中而考慮的,有部分內容與“一貫制學校”不相適應,如“師生比例”、“師資的合理調配”、“崗位基數設置”、“交叉任課教師的職稱評定”等。這些問題僅靠學校內部的一些方案很難執行到位,缺乏說服力,必須要有上級的相關政策作為藍本。如果沒有政策的保證,光靠學校內部的改革是很難到位的。
九年一貫制的實施使得學制時間延長,學科邊界拓寬,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工作管理者,我們只有認清現狀,正視學校管理中所面臨的困難,一切從實際出發,找準學校發展的切入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膽地吸取兄弟學校先進的辦學經驗,管理上講究科學,實施中遵循規律,才能將九年一貫制學校所特有的巨大潛能開掘出來,并轉化為教育質量的優勢和辦學效益的優勢。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