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關鍵詞】 工商行政管理;教學模式;弊端;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031—01
隨著教育的普及發展,我國高校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高校專業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比例。在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不斷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其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增強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的實際體驗,幫助學生在畢業之前感受到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氣氛,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傳統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弊端
1. 教學過程模式化。傳統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學采用的是固定的教學模式、固定的教材,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沒有注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差異化。在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工商行政管理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
2. 教學計劃單一、教材陳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對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要求不斷增加,其職能和崗位安排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但是其教學計劃卻沒有與時俱進,且教材內容落后,不符合時代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 畢業生對社會缺乏適應能力。工商管理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對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習交流以及學習創新等,導致畢業之后的學生很難和競爭力強的社會就業環境相適應。
二、 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概述
對于傳統工商行政管理教學的缺點,工商行政管理教學進一步加強了改革,設定了“以工商發展為本、面向全社會、重視實踐能力”的改革目標。教學改革目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以工商行政管理職業發展為要求,以工商職業管理專業的能力發展為本位。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對和實際發展不相適應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并根據學生的發展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學生對問題分析能力、獨立應用知識能力的教學課程體系。第二,改革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 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改革策略
1. 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確定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一般需要到各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工作,具體從事行政管理、行政執法等經濟管理監督工作。但隨著工商行政管理的不斷發展,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發生了轉變,即更加注重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此,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教師轉變原有的教育觀念, 由原來的重視知識傳授轉變為重視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由原來的給學生進行等級劃分的觀念轉變為有教無類的觀念。
2. 工商行政管理教學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積極構建一種新的課程教學體系。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兩個方面,其中專業的能力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對法律的掌握能力、中介服務能力等。非專業的能力主要是指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社交能力、駕駛技能、書寫能力、演講能力等。教師要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根據社會對工商行政管理的需要安排課程教學內容,突出教學設計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3. 重視工商行政管理的實踐教學。工商行政管理教學的特點是應用性和實踐性,為此,學校教學改革需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在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同時,積極建立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在多媒體的影響下引導學生利用技術實現學習的完善。
4. 加快改革原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第一,教師教學要盡可能地使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對工商行政管理的實際生活例子進行收集,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第二,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采用模擬登記法。登記注冊程度復雜,為了加深學生對登記注冊法的了解,教師可以在講授了基本的知識之后,將學生分成兩組,模擬登記法。一組學生扮演工商行政管理的登記人員,另一組學生扮演申請人,在反復的模擬演練中加強學生對工商行政管理登記注冊知識的了解,從而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5. 建立科學合理的工商行政管理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工商行政管理教學改革發展需要對其改革成效進行檢查,進而分析出改革的影響,為進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教學提供意見參考。為此,學校需要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教學質量考核評估體系。具體表現為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教學質量監察小組,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記錄進行抽查,定期組織開展師生交流研討會,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課堂進行聽課等。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