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瀟
摘 要:薩特認為人與他人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敵對和相互否定,那么人們的處境就會像地獄一樣可怕。本文以他的戲劇《禁閉》為例,分析該劇中折射的薩特的獨特的人際觀。
關鍵詞:薩特;《禁閉》;人際觀
中圖分類號:I56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041-01
薩特是二十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同時還是杰出的小說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等。人際關系是薩特的哲學研究問題之一,同時他也認為“一種小說技巧總與小說家的哲學觀點相聯系”①,因此人際關系問題也是薩特文學創作與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它在薩特的戲劇創作中具有獨特的內容和意義。其中最著名的戲劇《禁閉》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薩特的優秀劇目之一。
一、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
薩特認為人與他人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關系,人不能單獨孤立的存在,一定要在一個群體之中相互依賴、相互依存,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敵對和相互否定,那么人們的處境就會像地獄一樣可怕。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的整體,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雖然《禁閉》中的三人:伊奈司、加爾森、埃斯泰樂之間斗得不可開交,但正如伊奈司所言“咱們誰也離不了誰。”②他們之間是互相依賴的關系,不可分割,另兩方都是第三方互為存在的依據。人與他人的關系是相互依賴和相互依存的,因此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要求人們正確的對待他人,真誠的與他人交往和共處。正確的對待他人也需要正確的對待他人的判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只能作為完善自己的參照,而不能作為自己存在的依賴。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雙方對彼此的認識會逐漸加深,就會對自己的交往對象產生一種評價,這個評價是交往對象的主觀感知。事實上這個主觀感知有可能達不到交往對象的預期,這就要求人們客觀的對待這個評價,不應該苛求他人對自己的判斷都應按照自己的要求,只有這樣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不會陷入精神地獄的困苦之中。劇中的加爾森正是過于重注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失去了自我存在的價值,遭受精神痛苦的折磨。人與他人之間互相依賴也要求人們正確的對待自己,自己本身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與他人的關系惡化時,人們總是習慣去找外部原因,而很少或者幾乎不從自身找原因,因此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也給他人造成了痛苦,最后只能惡化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二、人與人之間相互超越
薩特認為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又是相互超越的,人總是想要用自己的意識去征服對方的自由意識,讓對方的自由意識服從自己的意識。薩特認為“我”努力把“我”從“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來,反過來力圖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時力圖控制“我”;②“我”不斷地肯定別人,就是說不斷地否認“我”是別人:他人既是我的存在的基礎,“他”非要“我”的為“他”的存在消逝才能夠消解與我之中③。《禁閉》中,加爾森一直想要說服別人,相信自己不是膽小鬼,就是想要用自己的自由意識去征服對方的自由意識。薩特認為,“‘他人是我的可能性的潛在毀滅者,因為人總有一種否定他人的趨向,總是想把別人看作自己為他規定的角色,以此作為自己存在的一個參照,這其中潛藏著一種奴役他人的欲望,因此,奴役與被奴役就夠成了人與人關系的一個內涵。”④比如《禁閉》中埃司泰樂竭力想要說服加爾森同意自己的觀點,她說“如果你真的要我信任你,你得先信任我。”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也提到過“‘我與別人合一的計劃完全不相當于把我的自為重新當做我本身,并且也不相當于向著‘我固有的可能性而對別人的超越性的超越。對“我來說,關鍵不在于通過把別人對象化而消除我的對象性,這會相當于把‘我從‘我的為‘他的存在中解脫出來,而是正好相反,‘我是另一個注視者而要同化別人的,并且這同化的謀劃意味著對我被注視的存在的進一步承認。”
三、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觀
薩特的人際關系觀中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指出,薩特對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現狀呈現出的態度是樂觀的不是悲觀的,薩特的人際關系觀的主要指導方向依然是鼓勵人與人之間要積極正確交往。事實上薩特在其戲劇《禁閉》中提出的“他人即地獄”,揭示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從本體上無法溝通和理解的社會現狀,但并不是對現實人際關系的一種悲觀認識,相反,薩特的態度是很積極的。薩特說過“要是一個人和他人的關系惡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獄。
世界上的確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獄里,因為他們太依賴別人的判斷了。但這并不是說,和別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種關系。”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只是極少部分,這些人錯誤的判斷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陷入了自己營造的精神地獄之中。而薩特強調的是另外一種關系,即人與他人之間正確的人際關系。這種正確的人際關系觀,幫助人們免受精神地獄之苦。
注釋:
①聶珍釗.外國文學史·(四)20世紀文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79.
②沈志明,艾珉.薩特文集·第五卷·戲劇卷[I][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第143頁.
③薩特著.陳宣良等譯.杜小真校.存在與虛無[M].北京:三聯書店,1987:543,470,471,472.
④朱維之,趙澧,崔寶衡,王立新.外國文學史·歐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