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青
摘 要:潮劇演員在舞臺表演時要善于運眼神來表示情感,還要運用眼神來與其演員進行交流。
關鍵詞:潮劇表演;眼神;交流;錦香亭;玉牡丹;平貴登基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129-01
清代著名藝人黃幡綽在《梨園原》中寫道:“凡作各種狀態,必須作眼先引。故古人曰:眼靈睛用力,面狀心中生”這里所說,是指戲曲演員的“眼神”,是自身進行綜合表演的先導。并進一步指出,只有運用靈動閃亮而又有力度的眼神,才能把深藏在內心的各種情感,使其外化展現,從而發出千變萬化的面部神態來。可見戲曲的表演眼神,從泛意上講,不僅是能與劇中人物和面對觀眾傳情達意的“心靈之窗”,而且是一種高超地藝術與技巧。
“眼為心之苗”(荀慧生語),我在長期的潮劇表演中真切地體會到,眼神運用的好壞,體現了一個演員內涵素養和基本功務的深淺。好演員會根據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心境,運用眼神去鮮明突出地表現人物性格特征,處處神采飛揚,令人回味遐思。潮劇老前輩對眼神的重現有句行話:“手法出于腳手,表情出于眼睛。”為此演員除依靠形體表現之外,人物的一切感情也需要通過眼睛來表現。
眼神在戲曲表演中,可以幫助演員構思人物的形象。倒如,我在《龍鳳呈祥》中扮演春柳,在“天子羨柳”的戲中,我選擇了焦慮、慌亂的眼神來表現人物最初被送到帝京,聞說多少宮女夭折的驚恐與無奈,隨后又用企盼、呆滯的目光去表現人物“小心謹慎伴群側,見機而為保安寧”的復雜心態。演出過程,我先是頓然一驚,愕然失色,繼而是淚光點點,微微抽泣,仰面凄然地將目一閉,讓春柳這個人物的悲慘遭遇和畏怯膽戰的心境展現在觀眾面前,我的眼神基調選擇以哀怨、凄涼為主,同時配合一些深沉散亂、皺眉迷朦的眼神,以達到強調人物純樸善良性格的目的。
在潮劇舞臺上,眼神是調諧身段與內心活動緊密結合而將人物情感外顯的主帥,是人物靈魂最集中表現于外的門戶。演員的眼晴都依一定視位轉動,從程式化虛擬動態中傳達出一種特定形式的表情含義,展示出一種藝術美。例如我在《錦香亭》中飾葛明霞,就不為傳統所束縛,除了發揮人物造型的優勢,更重要是運用“透視心靈的眼神”刻劃人物性格。葛明霞在錦香亭與鐘景期邂逅相愛,我便以眼睛的神往,力求恰如其分地透露出人物戀春、惜春無限悵惘的心情。我運用眼神的環視,似乎把美景盡收眼簾,然后來一個瞬間的凝視,做到含蓄中見鮮明。在與鐘景期相遇時,我著意運用了微微幾眼的偷覷,把深閨少女心靈深處的細微感覺自然地流露出來。在這對戀人離別時,又以木然的視線看待周圍的一切,臨終又將頹喪的目光射向遠方,視線不斷,魂飄而去,情意深長而讓人回味無窮。
在潮劇表演中,角色之間的沖突,是劇情發展和人物矛盾交鋒的必然,而“眼神”的傳遞與接觸,通常會觸動扮演者的真實體驗,使全臺人員的情感自覺激發出真實的火花。我在《玉牡丹》中扮演貪焚、自私、卑劣、狠毒的四姨太,在“她”與宋少炳等人物的沖突中,我在不同細節運用了俯視、斜視、凝視、蔑視、輕視、鄙視、歧視等一系列眼神來表達人物的驕橫、絕情和殘忍的性格。戲雖不多,但我挖空心思、細膩地運用瞅、瞟、眺、瞄、盯、窺、瞥的各種眼神,勾畫出四姨太的丑態。
在潮劇舞臺的表演中,我們還要善于用眼神與其他演員作交流,它往往比語言交流更加有特殊效果。
語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是給予對手刺激的有力手段。角色的語言,首先是對于外來刺激感受的思想反映,在舞臺上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對手,不斷對對手進行判斷,決定舞臺行動的效果。交流時是相互交替著的,就是一個人在說話、另一個人在聽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對方心里的活動了。
眼神是傳達感情思想的途徑。演員必須在心里累積角色豐富的生活經歷,要善于用眼睛傳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借此與對手產生交流,創造角色的精神生活。在表達“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等情緒時,言語往往是蒼白的,比不上一個眼神來得深邃。所謂“眉目傳情”,往往能表達出一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浪漫情懷。
眼神是交流的要素,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手指尖就是我們身體的眼睛”,這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的。演員表達情感,除了語言、眼睛,還有肢體。舞臺表演有時會處于沉默狀態, 這種沉默不但可以形成潛在的情感流, 而且可以表現出人物間無法言傳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舞臺上用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來傳遞情感的例子很多,譬如:父母用手對孩子的愛撫,孩子生氣時候的跺腳,不高興時的噘嘴,調皮時的扮鬼臉等等,都是利用有機體的各傳感功能來表達人物情感和情緒方面的內在感受,達到 “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
眼神的交流是演員舞臺表演的必修課,沒有交流就沒有人物,沒有交流就沒有情感,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對眼神運用加以重視。千萬不能把生活的自然眼睛不加修飾地呈現在舞臺上,或是眼簾下垂,木納呆滯,毫無生氣;或是僅憑雙眼圓睜,大而無光,沒有視象交流和反映;或是眉飛色舞,眼神看以靈活,卻不是人物的表演,而是自己賣弄;或是眼睛游離于人物,內心空泛,缺乏情感的支撐和個性的追求。因此,我在《平貴登基》中飾王寶釧、《弘治登基》中飾紀淑妃、《忠心雙后》中飾蘇錠、《孿鳳寶鏡》中飾趙玉娥等等這些人物,都是利用眼神將人物的喜、怒、哀、樂、憂、懼各種內在情感表現出來。
總之,要使眼睛傳達出人物所應有的眼神,這種眼神只能是特定人物的神,那么就要運用形象思維方法,使自己的眼神傳遞特定人物所應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