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書籍裝楨設計中的形式和內容是相互存在的,他們之間滿足了統一性,互補性和強化性的特點。單純的形式美或者內容美而不將兩者結合也不能稱得上是一本好書。內容是主,形式為次。
關鍵詞:書籍裝幀;內容;形式;相互存在
中圖分類號: 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149-01
一、簡介
1.書籍簡介:《再會郵簡》是一本回憶過去年代信簡的書。分認識郵簡、孫中山像特制郵簡、孫中山像特制郵簡賞析等三個篇章,是作者以編組《中華民國郵政孫中山像郵資郵簡》和《中國郵資郵簡一九一八至一九四九》郵集為基礎,對孫中山像郵資郵簡的來龍去脈作了系統提煉匯考。《再會郵簡》對書中的郵簡實物收、寄件人亦作了詳盡的研究和介紹。
2.設計師簡介:丁蕾,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傳媒與動畫系主任,副教授。
二、書籍設計分析
本書在書籍裝楨設計上給我印象和啟示最深的是:無論書籍的封面設計、紙張選擇、字體、字體顏色、閱讀方式、正文文字、圖片排版方式,還有其他設計,都體現了書籍裝楨設計與書籍內容的完美結合。很好的證明了書籍裝楨設計的各方面與書籍內容的互補作用,強化作用。書籍裝楨設計是書籍內容傳播的載體,書籍內容是書籍裝楨設計的詮釋。符合書籍內容的裝楨設計會增強書籍內容的生命力和表現力。下面是詳細的解析這一點。
(一)封面設計
(1)護封:這本書的護封不是一個簡單的封皮,是信封形式,三邊膠裝,可以沿虛線打開,就像拆開一個信封,一個快遞,這種設計方法體現了裝楨設計和書籍內容的統一。在打開的過程中,與讀者產生了互動,為書籍的內容增強了生命力。護封的紙質選擇也與從前信封的紙質相同,撕開后會有毛邊,由此可見,紙質的選擇對于體現書籍內容,與書籍內容體現統一起重要的作用;(2)封面:《再會郵簡》的封面設計形式與內容融為一體。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簡潔,與書名的意境相融合;(3)顏色方面:簡潔而且符合書籍內容,郵簡。墨綠色是郵簡的代表,簡潔的線狀墨綠色圖案與大量的白色搭配顯得清新而有設計感;(4)版式設計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郵簡漸漸淡去了作用,甚至很多人不了解也沒有見過郵簡,因此,對于“再會郵簡”的封面設計,大膽鮮艷的用色和復雜,花哨的排版是不適合的。留白的版式設計,符合書名“再會郵簡”的意境。書封上的孫中山像郵簡標志使用沒有顏色的鋼印,近似手工印制的郵簽圖章突顯年代塵封的古舊感。既表達了書籍主要內容,也配合了封面排版中留白的設計,并且增強了層次感;(5)封底:封底的內容也是由簡潔的無色鋼印圖案,條形碼,和簡介構成。與封皮統一;(6)封腰:因為封皮和封底在顏色和版式設計上簡潔,清新,設計者在封腰的設計上別有用心。如果在簡潔的封皮設計上配以常規的長方條式的封腰,不比設計者設計的弧形封腰更加有變化和層次感。這也是封腰在書籍裝楨中起到的作用。
(二)內容設計
(1)閱讀方式:《再會郵簡》選擇了從左至右的閱讀方式,比較從右至左的閱讀方法,更加具有年代感。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更快的融入書籍內容所營造的氛圍。是裝楨設計方式與內容的結合,使內容更加具有生命力的表現;(2)護頁:與民國時期信封紙質相同的紙。透明度高,可以映襯扉頁特別的設計;(3)扉頁和尾頁:扉頁和尾頁的紙張與正文紙張紙質不同,與護頁的紙質相同,就是民國時期的信封紙質,色偏淡黃,上面印有民國孫中山像郵簡,印刷效果也是與民國時期相同:一些字體略有沒有印到的地方。其中,尾頁可以展開,是一張完整的郵簡,并且可以沿虛線撕下。這種方式增強略讀者的代入感,增加略讀者與書籍的互動;(4)紙張的選擇:書本頁數較多,設計者沒有選擇厚重的特種紙,而是選擇了普通柔軟的光面紙,可以提高那些年代久遠而又珍貴的郵簡的清晰度。而紙張顏色選為淡黃色,是體現書籍內容年代感的方式;(5)內頁版式設計:文字的排版選擇了具有年代感的豎排版,讀者需要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閱讀。正文字體顏色也選擇了與封皮顏色相同的墨綠色。每頁以圖片為主,文字配在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頁碼的設計,是大些數字而且是豎排版。這些都是版式設計與內容的結合。
三、其他設計
封面的裝訂形式別有新意,書口側面、可翻閱的孫中山頭像表明主題的時代性,吸引讀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再會郵簡》體現了書籍裝楨設計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書籍裝楨設計中的形式和內容是相互存在的,他們之間滿足了統一性,互補性和強化性的特點。單純的形式美或者內容美而不將兩者結合也不能稱得上是一本好書。內容是主,形式為次,一本書只有華麗的外在沒有內容的深度是不足以耐人尋味的,如果只有優美的內在,而平庸的形式也是不足以令人發現。如果內容和形式的安排缺乏統調和關照,那么書籍設計的整體生命就會大為減少,設計效果也會黯然失色。在藝術的范疇下,把形式與內容協調統一的結合,形式單一內容復雜或者形式復雜內容單一都不是書籍裝楨的真諦,唯有將兩者結合,讓形式與內容協調一致,相互補充,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