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穎超
摘 要:情感是創作的動力之源,油畫創作是畫家通過作品表達情感的方式,傳遞并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有情感是所有優秀藝術作品的共同特點。油畫人物畫有著特殊的精神氣質和意義,更有著濃厚的人文情感。
關鍵詞:油畫人物;情感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66-01
一、油畫作品中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們對外界事物主觀性的反映,是以需要為中介對客觀事物、對象具有的態度,是在面臨不同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特別的帶有很強的個人情感色彩的外部形態。人類所參與的各種活動總是指向滿足于某種個體的,社會的或物質的,精神的需要。在長期所處的生存環境和與人交往的社會實踐中人們逐漸有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因而,在對待環境和事物時,人們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自文藝復興起,藝術作品中不但加入了科學的思惟且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懷和畫家的豪情。繪畫作品高于照片之處在于重視主觀思惟的同時更是作者的情感吐露和表達,因此能給欣賞者帶來更加猛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情上的共識。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藝術就是情感。”可見情感的重要性。
二、油畫人物畫中的情感因素
1.創作時畫家要有自己的思想。從創作的一開始,畫家必然對自身的作品內容有一定的感觸。最初的起形也不是單純的描摹人相,第一眼看上去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本質。畫家有非常敏感的對美的感知能力,所以對客體必須有深層次的了解,發掘出客體最真實的一面,作品才能更加吸引觀者,引起情感共鳴。作者不僅捕捉了客體外在的形體結構更加抓住了描繪對象獨有的內部特點,使作品成為靈與肉的高度結合。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他的人物畫強調以形寫神,提出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和內在的新要求,闡明形與神的辯證關系及藝術想象的重要意義。
2.創作時把握對象的精神特色。中國人物畫中講究神形兼備,油畫人物也注重表現對象的精神氣質,這是成功人物繪畫作品的一個共性。油畫人物創作中,對形體特征以及固有色等客觀現實的表現都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了客體心理內容和精神氣質。畫家發掘客體精神美感的同時不能離開客體本身,這是畫家的心理體驗與客體呈現狀態的完美結合。
3.主客體相結合形成精神層面的融合。畫家的作品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被畫家當做一種語言和工具。此時,人物油畫不是一種寫實的記錄而是融合了畫家自身氣質的一種表現。從作品中能看出畫家的氣節和品格。梵高、馬奈等畫家不同的性格都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受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或是理性或是感性,或是非常激情澎湃或是沉穩冷靜,體現出自己的情緒和理想。所以繪畫作品中充滿了主觀創意性,不同的人受環境的影響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就是因為融入了個人情感,繪畫作品才不會千篇一律。
三、繪畫中情感表現的方法
1.構圖方式的情感表達。繪畫構圖是藝術構想表現的一個方面,不同的構圖給人的感受不同。魯本斯的《圣喬治與龍》,它垂直的構圖給人堅毅、挺拔的感覺。拉斐爾《圣母圖》的圓形構圖則讓人倍感舒適。文藝復興時期的《巖間圣母》在構圖上別具新意,畫面中人物安排呈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圣母的頭位于金字塔頂,而金字塔側邊是她伸出的雙手,天使和嬰兒在金字塔底邊,整個構圖穩定和諧更顯莊重。十九世紀靜物畫在構圖上打破傳統規則,構圖形式多樣化。靜物的搭配與擺放不可隨意變換,否則會打破整個畫面的形式感。以畫家塞尚為例,他在繪畫創作時,力求使色調、結構等融合成一個整體。他的畫面在構圖上布局嚴謹縝密,畫面飽滿充分又統一和諧。他鉆研靜物的形體結構,用幾何形體進行概括物象,按照透視法則把視線集中在畫面的核心上。
2.造型語言的情感表達。繪畫作品首先要通過對點、線、面的結合,從而達到一定效果。不同的元素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達芬奇曾說過“繪畫科學的第一條原理: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①新印象主義的修拉首創的點彩派中,用單純的原色的小點相互組合,使畫面上充滿了很多繁密的斑駁陸離的色點,畫面感極強。而線條造成延伸感,流暢而輕盈。不同方向的線條則可以表現多個角度。例如《亞維農少女》,我們可以看出:有很多美術作品在人物造型上已經不再刻意追求普通意義上的人物形體,而更多的加入了變形和夸張的手法來表現情感,這樣會產生一種獨特的節奏感,比傳統的形態更具感染力。
3.色彩語言的情感表達。藝術家通過對顏色的運用渲染不同的情感,色彩也成為最有力的表現元素之一。后印象派的梵高,他的繪畫中色彩都明亮鮮艷,對顏色大膽運用,暢汗淋漓的表現出自己對生活和繪畫的熱愛。他的《向日葵》猶如太陽一樣生機勃勃,帶著絢爛的熱情綻放著,感染力極強,整個畫面充滿了生動的旋律感及強烈生命力。馬蒂斯的作品中也運用很多鮮艷的色彩,配合著鮮活的人物,形成充滿裝飾感的畫面。反之,作品《吶喊》中,所展現的顏色都是陰郁的,畫中人物形象扭曲,大片壓抑的血色堆積在畫面的頂部,紅色與紫色海面相沖突造成一種詭異的氛圍。
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以人為本,藝術也不再是教條主義,只有融入了情感立足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吸引人。
注釋:
①唐興娣.淺析繪畫的藝術語言[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03).
參考文獻:
[1]程正方,高玉祥,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