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飄雁
摘 要: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是當前時代發展的結果,社會高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息息相關。龐大的信息量給人們帶來切身利益的同時,也已經使人們生活在數據堆礎的網絡世界很難檢索到有價值的信息。而極簡主義的出現將人類設計從高度具象化的趨勢中解放出來,沖破現實與繁復的束縛,獲得更人性化的體驗,使設計本質回歸。基于科技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頁界面扁平化化式追求極簡主義風格已成為時下主流,網頁設計迎來了它新的發展時機。
關鍵詞:極簡主義;扁平化;網頁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3.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162-01
20世紀60-70年代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現代工業技術的進步,使得戰后經歷了一段經濟膨脹時期,在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藝術流派與思潮相繼蓬勃發展。一些藝術家將傳統的藝術主題改革,更多的以當時工業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為主打為創作,新的海報、廣告、招貼、標志大量出現,社會變革帶來極端豐盈的物質生活和更為激烈的精神時代,藝術家的創作思維得到了空前解放,自主,獨立藝術思維方式極大的促進了極簡主義的發展。
極簡主義藝術是在美國科學技術占有相當大的優勢前提下發展起來的,美國是經濟發展最快,科學技術最迅速的國家,而現代藝術發展是需要以經濟和技術作為支撐的,藝術與技術是息息相關的。極簡主義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邏輯,利用先進的科學成果美化各種藝術化式,新型的工業材料不斷涌現,這促進了極簡主義藝術家不斷改革。
極簡主義始于19世紀50年代末期的美國,當時世界藝術文化中、以抽象主義占據主導地位,一些藝術家受蒙德里安藝術思想的影響,主張藝術本身的觀念內涵,強調純凈的抽象繪畫,但他們的風格比抽象表現主義更加簡約,其中己耐特、紐曼、佛蘭克斯提拉與文德萊因哈特這三位作為代表。極簡主義開始蓬勃發展是從60年代開始,當時包括繪畫和雕塑,雕塑已成為主要的發展領域,走出空間局限性較大的繪畫,雕塑達到極簡主義藝術手法的運用理想點。
極簡主義是現代主義藝術中的最后一個流派,對于現代高負荷和資源匿乏的社會來說,極簡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化式,也是一種對單純信念的向往,這種高層次的藝術觀念,將藝術提升到最純粹,最本質的精神層面,所以極簡主義也被稱作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以簡勝繁、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深入人心,因此,極簡主義的設計理念已經跨越了藝術范圍直至文學,音樂,建筑,產品設計,服裝設計,繪畫,雕塑,景觀設計和和近年來網頁設計領域,已成為現代設計的一個重要趨勢。
蘋果的首席設計師喬納森文維闡述出了極簡設計的哲學理念:"簡潔之美將影響深遠,包容、高效。真正的極簡不僅僅是拋去了多余的修飾,它給復雜帶來了秩序。"那么極簡主義在網頁設計中需要遵循的設計原則下面將一一論述。
1.簡潔感。極簡主義設計運用在網頁設計中最突出特點是頁面的簡潔性,在設計過程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刪減,而極簡并不是沒有目的疏忽網頁內容,是網頁設計師為了實現簡潔大方和功能的平衡,通過合理的切割和重復驗證慢慢考量出來的,其目的是將所表達的重要元素田顯出來并成為視覺焦點并且很好的使頁面體現出純凈簡潔的用戶感受。
2.空間感。極簡主義在網頁設計中除了講究大膽取舍的簡約美,也十分注重為頁面的取舍帶來合理性的空間感,對于空間感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留白"。恰當的"留白"能賦予網頁設計吐盛的生命力。
3.秩序感。極簡主義的秩序美感也使網頁界面中的各個視覺要素變得清晰明槐更有調理。妥善的組織網頁的各個設計要素并對其進行分類,維持簡單和復雜的微妙平衡,通過這種差異的對比來達到整體的秩序感。
4.形式服務于功能。極簡主義界面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視覺刺激,而是解決干擾,內容優于化式,讓用戶把精力集中到最核心內容上,功能性是任何界面化態存在的基礎和前提。極簡主義的設計原則,注重功能性和視覺組合化式符合人的心、智模型,以此達到高效的操作界面,減少界面視覺裝飾元素,更多地與用戶的使用為中心。在網頁設計中,最主要的目標將信息清晰地傳達給用戶,與此同時,提供易于用戶操作的界面。網頁設計師遵循"少即是多"的設計原則,以幫助用戶找到他們想要的內容,在界面中刪除混淆視覺的不必要裝飾,將圖標抽象和平面化,化成強烈的視覺圖化符號并經過高度精煉。
好的設計不僅可以讓瀏覽者感覺舒適,操作簡單,還可以凸顯網頁個性,視覺設計界面元素有助于提高界面性能,清晰度和設計感。扁平化風格的網頁設計是通過各種視覺要素的設計編排來實現的,視覺要素承載信息內容并有效傳達設計風格和信息給用戶,主要包括文字、圖化、色彩、排版等造型要素。
極簡主義經已經涉足并影響了當代藝術設計的眾多領域,其美學理念創新在網頁設計和當代藝術設計中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極簡主義在扁平化風格網頁設計中的應用對當代藝術設計的方法與理論創新有著重大意義,也對今后網頁設計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3]柳沙.設計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