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博物館在現代社會擔任著諸多的功能,其中教育功能能夠實現和學校之間的有機對接,因而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博物館與學校之間逐漸形成了“館校聯合”的新型教育模式,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也是青少年成長的需要。本文主要對博物館和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有效促進博物館和學校教育之間的融合進行了重點探討,以期能夠為博物館和學校的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學校;教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2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79-02
博物館在現代社會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和功能,其中的社會教育功能與學校教育正好相得益彰,根據博物館的特質以及學校的需求,積極探索、策劃符合本館實際情況的合作模式,是優化博物館教育職能、實現博物館互動教學理念的手段之一。因而博物館如何與學校形成互動,走出一條館校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道路,是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們一直思考及研究的課題。
一、博物館和學校之間合作教育的契合點
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由來已久,西方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很早就開始了,并且在上個世紀中期兩者之間的關系尤為緊密,這也使得博物館教育學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脫離出來。而在我國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要加強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就需要找到博物館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從而有效促進學校教育的提升。實際上,博物館教育功能和學校教育之間存在著很強的兼容性和互補性,因而在契合點上的表現也比較多樣化。
(一)在歷史教育定位上具有較高的契合點
通過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逐漸培養起社會意識、道德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認識到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增強自身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增強民族振興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注重證據的意識,讓學生能夠樹立起辯證的態度,對問題能夠辯證地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學校和博物館在教育內容上是有相近之處的
在教學內容上,都是建立在歷史載體或是其他資料基礎上,并且會留出一定的空間用以延伸之后的社會發展需要,讓學生能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同時也能夠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知識,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三)博物館和學校教育在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上進行共享
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引導學生去積極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性,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博物館當中的文化知識,并且將其與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增強對歷史的理解,從而能夠發展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能力。
比如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有很多明清瓷器,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對其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將其和自己學習到的明清歷史結合起來,例如嘉靖年間的瓷器、康熙年間的瓷器等等,讓學生能夠自然對期間的歷史進行回顧,從而不斷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再者,在教學評價上也同樣可以采取多樣的評價方法,讓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同時,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四)學校和博物館在教育活動上進行共享
用一種密切聯系和相互交融的方式來開展合作教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協調發展,實現教育目標。同時,博物館和學校在歷史文化取向上也能夠進行共享,在學生學習普通歷史的時候,也能夠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學習,通過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及時了解當地的文化,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讓學生能夠對家鄉文化產生認同感,增強學生對當地歷史和文化學習的熱情,在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提升的同時推動當地文化的發展,為之后當地文化保護和發展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博物館和學校教育的雙贏。
二、館校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遼寧省博物館在館校合作的工作中進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預期的效果相比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主要是還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館校合作的方式比較單一
在館校合作上有很多合作形態,包括提供者和接受者、博物館主導、學校主導、社區博物館學校、博物館附屬學校、第三方介入等等,現在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多是第一種形態,也就是接受者和提供者之間的關系,由博物館方面提供設計規劃活動,而學校僅僅是讓學生參加來接受教育,并沒有直接參與到教育活動的規劃當中,雖然博物館為了改善教育效果,也是會策劃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增強教育活動的效果,但基本上都是由博物館來主導的,這種是一種單向關系,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并沒有真正深入展開,從而影響了館校合作效果,影響教育活動的質量。
(二)缺乏館校合作方面的人才
館校合作是近年來才開始大力開展的一項活動,雙方除了缺少必要的溝通合作之外,還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支持。遼寧各地方上的中小學目前對于開展博物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仍將教育重心放在學校應試教育上,因而在安排課外實踐活動的時候也很少考慮博物館教育活動,加上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來進行規劃設計,導致學校與教師們對于博物館教育活動的了解和認識不深,在與博物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缺少主動性,沒有辦法從教育的專業角度對博物館的教育活動進行指導,因而使得博物館和學校合作的教育活動效果不理想。
三、加強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教育活動的策略
針對于當前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應該加強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加深兩者之間的合作,豐富合作形態,促進館校合作教育效果的不斷提升,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上入手。
(一)加強溝通交流培,養專業人才
針對于當前博物館和學校之間合作程度不深,合作方式比較單一的問題,兩方面應該積極轉變這種情況,改變博物館單純在合作中占主導的模式。學校應該積極引起重視,讓教師能夠直接參與到博物館合作項目當中。博物館也可邀請老師來進行相應活動的規劃,使學校教師也能夠成為博物館教育活動的主導者,雙方共同努力對博物館的資源進行開發和挖掘,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
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博物館教育活動的重視,在課外實踐活動當中增加博物館活動的比例,并且學校應該重視教師這方面的培訓工作,將館校合作內容加入到教師的培訓當中,讓教師多接觸博物館,與館內人員進行深入溝通,讓教師能夠主動去學習博物館的相關知識,這樣教師能夠將其和課本當中的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在組織博物館教育和課堂教育的時候能夠兩方進行滲入,讓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和博物館知識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知識結構,豐富學校的教育資源。
(二)創新教育活動方式,增強吸引力
博物館開展教育活動本身就是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吸引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和思考,因而在教育活動形式上更要了靈活,拒絕機械生硬,力求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活動,這樣才能夠獲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
在過去的合作活動當中多是采取講解員單純講解,讓學生聽、看的方式,這種方式過于單調,不利于學生對博物館知識的學習和吸收。針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創新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在中小學當中開展“一天講解員”活動,讓學生來到館中擔當一天的講解員,負責給學生和其他參觀者講解館內展品,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去主動搜索展品的相關知識,查詢展品的相關資料,并且教師可以配合分小組來進行,這樣實現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培養自主探索和合作精神。
或者是開展征文活動,就館內的字畫或是歷史文物來征寫文章,這樣既能夠豐富館校合作方式,又能夠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配合學校當中的語文教學來進行。
再者,還可以將博物館作為大學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大學生到博物館當中擔任志愿者,讓學生在這里進行調查研究,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對于教育培養的意義重大。
(三)加強文化教育培養文化精神
博物館與學校在進行合作教育活動的時候,不僅要和學校的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而且還要從博物館特色出發,積極開發符合博物館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精神,在活動的內容上主要是可以從兩個方面上展開,一方面是結合博物館的藏品類型和陳列品體系,來將博物館的優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比如遼寧省博物館在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的同時,也把博物館特色教育課程帶到校園、帶到課堂中去。
聯合館校資源,構建創意課堂,積極打造“博游季”教育項目。其中課程內容的設計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需求以及博物館展陳,融合歷史、藝術、科學、美術、勞技、品德等學科知識,教學中立足于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另一方面是將青少年教育的相關內容擴展到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上,將其作為館校合作文化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
比如去年年底遼寧省博物館就開展了了“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歷史文化站活動,并且研發了“樂學堂”系列教育課程,在活動當中不僅安排了多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壯族歷史發展,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國農耕的歷史,并用谷粒來完成相應的繪畫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體會到谷物種植和農耕的歷史以及農耕文化對于我國文化歷史發展的重要性等,通過這種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動來增強學生對農耕文化的熱愛和理解。
四、結語
博物館和學校教育之間的有機對接、相互合作不是依靠單方面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博物館和學校兩方面共同的努力,博物館深厚的教育資源作為學校教育資源的重要補充,在現代社會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博物館和學校教育之間的合作,積極挖掘博物館當中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的科學文化教育,對于培養全方面人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姜艷輝.促進博物館(紀念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08).
[2]梁少波,陳莎莎,陳小紅.淺談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發揮[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8).
[3]張慧.博物館變課堂,發揮育人價值——童謠體驗館:打造活動新陣地[J].輔導員:中下旬(教學版),2016(10).
[4]王啟祥.科學博物館與學校合作開展科學教育的經驗與特色——以臺灣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J].自然與科技,2015(06).
[5]洪劍萍,丘綺麗.課程介入在博物館宣教與學校合作共建活動中的運用—以中山市博物館為例[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34).
[6]李學東.美國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