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笑杰
摘 要:在當前的高師舞蹈教學中,多數教師太過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蹈技巧以及舞蹈動作技術,而忽視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為此,本文論述了高師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高師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70-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20-01
舞蹈的靈魂就是舞蹈的表現力,如果僅僅只有嫻熟的舞蹈技巧以及豐富的舞蹈知識,而缺少了舞蹈的表現力,永遠都無法在舞蹈上得到實質性的進步。因此,在舞蹈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將學生的舞感培養起來,還要讓學生對舞蹈當中的情感內涵有一個更細致和深刻的體會。
一、深化理解作品的內容
受到一些傳統的舞蹈教育的影響,很多的教師僅僅認為舞蹈知識一種技巧和技能,而學生只要對舞蹈的技巧進行模仿就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很多的學生并不重視學習舞蹈的理論知識,而是將全部的重點放在舞蹈的表演技巧上。任何一個舞蹈作品,特別是經典的作品,都是對歷史和時代的反思,所以有一定的意義和情感,只有對這些作品背后的因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對作者的創造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這么說,舞蹈屬于二次的創作,通過技能將舞蹈的情感表達,在這里技能知識一種手段,并不是目的。所以,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理解舞蹈的內容,了解作者的生活習慣。只有對作者的創作意圖有一定了解,才能夠將舞蹈的自然表現力表達出來,產生一種美感。
二、強化藝術感染力
學生在學習舞蹈的時候,需要牢固基礎的知識,比如規范的舞蹈動作。舞蹈的表現力都是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上建立的,只有牢固基礎知識,才能夠追求高的舞蹈表現力。同時,任何一個優秀的作品都不能脫離舞蹈者優美的動作技巧,因為對舞感進行評判的尺度和標準就是舞蹈者的動作協調性以及反應能力。舞感的訓練不能脫離扎實的舞蹈基礎,也不能脫離協調性的舞蹈技巧,通過一些高技術含量的舞蹈訓練,能夠使得舞者的技巧得到提升,也能夠讓舞者需要具備的協調性得到改善。而要將舞者的自身素質提升,首先就要強化訓練舞者的技術;其次就要訓練舞者的舞感準確度,而這樣的舞感只有舞者協調內心和動作才能將其表現出來。
三、細致觀察生活使得想象力得以豐富
對于舞蹈者來講,一定要具備的一種創造力就是想象力。要想將舞者內心的內心激情激發出來,從而強化表現力,就要靠舞者的豐富想象力。在舞蹈的教學中,一定的人生閱歷、舞蹈練習和表演之間結合在一起,能夠助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舞蹈的設計從實際上來講,原型來源于現實,而舞蹈的形式是來自于生活。因此,將舞蹈的形象塑造讀來,是再現生活以及反映生活的一種方式。通過深入現實,對人的情感狀態以及外在表現進行觀察,深入的去感受和體驗,然后再把這些源自于生活的素材進行客觀的分析和揣摩,接著再把一些真實的感受和體會加入到舞蹈以及人物的情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強化舞臺的表現能力,將最好的成果創造出來。所以,在舞蹈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刺激或者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想象。通過想象,能夠助于學生更好地去體會和感受舞蹈作品當中的感情以及內涵,而且將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到自己的表現的作品當中,能夠使得作品更具有表現力以及感染力。
四、提升藝術的修養
舞蹈從根本上來講,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動作,更多的是對社會、對文化習俗以及情感方式的反思。在舞蹈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藝術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就是舞蹈。舞蹈承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在舞蹈當中能夠發現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還有歷史事件。由于舞蹈具有這種特性,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舞者,就一定要具備一定的人文歷史知識積淀,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和藝術修養。同時,教師在教授舞蹈的時候,要助于學生將自己的整體素質提升,促進他們去吸收更多的人文歷史知識,將自己的修養提升。比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去學習關于舞蹈藝術方面的知識,還要去閱讀一些關于人文社科的知識。同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編排舞蹈作品的能力,并能夠對自身的潛力進行充分挖掘,學會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用更好的方式表現出來。
另外,學生需要參與社會當中去,去體會和感受社會的生活,主動地參與一些社會的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舞臺經驗,并且改善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舞蹈功底提升。
五、把握音樂的節奏感
音樂的表現形式就是舞蹈,而舞蹈也必須要借助音樂來做它的思想主體。不一樣的舞蹈會有不一樣的音樂旋律和風格,而只有在音樂的配合之下,舞者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思想充分地表現出來,而完美的結合舞蹈以及音樂,也能夠將音樂的內涵表現出來。有一位著名的舞蹈家說過,要想能夠攀登到舞蹈的最頂峰,就要讓音樂的感染力在自己身體的周圍慢慢擴散,通過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去體會音樂所具備的情感內涵,然后再將音樂傳達到你周圍的人,這樣你能夠到達了攀登上了舞蹈的巔峰。因此,對舞蹈表現力的水準產生一定程度影響的因素之一就是對于樂感的好與壞,所以在動作表情、思想感情以及表現力方面,那些樂感好的學生比那些樂感不好的學生要強。在舞蹈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現場演示,并講授,使得學生能夠對音樂的節奏進行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強化自己的樂感,將舞蹈的表現力提升①。
六、因材施教,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提升
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要想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提升,就要使用一些恰當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將主要為了提升學生的功底,教師傳授知識只是一種手段這種觀念樹立起來。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才可以采用情景教學、范例教學等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將案例應用合適的方式引進課堂。比如,在教藏族民間舞蹈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這種方式,助于學生感受,教師可以擔任講解員的身份,播放一些關于藏族文化的視頻,輔以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對藏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掌握一些藏族的風俗習慣以及學習舞蹈,學生就能夠充分感受藏族舞蹈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以及情感,更能夠將自己的舞蹈表現能力提升。此外,在因材施教的時候,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的觀察,將他們在表演當中的不足找出來,并給學生指出。在學生動作不到位而對舞蹈失去信心的時候,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糾正過來,并鼓勵他們,給予他們信息。然后學生就能夠更積極主動的去體會和理解舞蹈當中的內涵,將自己的表現力提升②。
七、對原生態的民間舞蹈藝術進行挖掘
可以這么說,任何的藝術精品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厚土當中生發出來的,有很鮮明的民族性,任何的藝術精品都能夠能夠經受住時代的考驗和磨練的,即便歷時久遠,仍然光彩依舊。中國的民族舞蹈有非常繁多的種類,因此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部學完。所以教師要重視本地區的民間舞教學,使得課時能夠得到保證,這樣學生才能學的好,學的透徹。然后可以選擇性的學一些其他地區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深入教學,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舞蹈當中的體態韻律以及風格特點。同時,要力爭將民間舞蹈搬上更大的藝術舞臺,并且將民族舞蹈的生命活力以及原始的鄉土氣息凸顯出來,在保持民族舞蹈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可以吸收一些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地區舞種所蘊含的豐富營養,這樣才能夠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提高,更好的將人物形象塑造,更好的將思想情感表達③。
八、結語
在教學舞蹈的過程中,想要將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提升,不是短時期內能夠完成的,而是要在長期的實踐當中慢慢探索,才能找到一種最佳的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因材施教、讓學生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提升藝術的修養、要求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深化理解作品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強化舞蹈的表現力。
注釋:
①胡慧.高校舞蹈訓練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69-171.
②商亞娟.高中舞蹈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藝術科技,2015(12):269.
③張偉.淺談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1):160-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