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他們的科學素養對國家的發展力、創新力以及競爭力能夠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因此,青少年活動中心做為校外教育機構,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要多開展科普的教育活動,強化科普的教育工作,使得青少年的科普意識得以強化。本文論述了青少年群體科普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科普活動;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240-01
大家都知道,公民素質必不能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科學素質。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除了能夠使得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還能夠開發青少年的智力,拓展青少年的視野,助于他們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①。
一、科普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一直以來都將重點放在應試教育上,重視文化教學,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科普教育。而且,當前很多所中小學沒有朝著素質教育方向發展,依舊停留在原來的應試教育上,僅僅重視傳授知識,卻沒有落實好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起來的具體工作,沒能按照課改的要求去實施教學。并且,當前青少年有比較重的學業負擔,很難抽出時間去進行科普知識的系統學習。同一些發達的國家相比起來,我國的青少年群體科普教育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同時青少年也很少能有機會參與到科學的研究當中去,這樣很難使得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升。
二、開展青少年科普活動的重大意義
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個時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調查結果表明,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以及有一定趣味性的科普教育能夠讓學生自愿地參與其中,并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也證明,在對科普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興趣能夠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保障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青少年群體科普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組織科普專題的活動
所謂的科普專題活動指的是按照科普工作開展的不同階段提出的要求,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將有鮮明主題的科普活動確立下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資源,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將他們的創新意識、問題意識以及探索精神培養起來,并不斷強化。比如可以開展青少年機器人比賽,三模比賽、創客創意比賽等活動,這樣的活動能夠對青少年產生極大的影響,不僅能夠將他們各方面的創作水平提高,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此同時,還能促進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樣的科普活動有非常重大的意義②。
(二)建設高端的科普陣地
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建設高標準的科普陣地。我中心以建設新中心為契機,加大科普項目投入,規劃科普項目投入資金達一個多億,項目中VR劇場部分擬采用全球最新的LED成像、視覺透視型投影、3DCG動畫、裸眼3D、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前沿技術,與聲、光、電等舞臺表現形式完美融合。目前全球達到商業演藝水準的VR劇場僅有日本DMM 1家,我新中心VR劇場對標DMM劇場,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第二家、國內首家VR劇場,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最前沿科技展示手段和平臺。青少年創客創意中心部分,各功能單元擬采用的設備、技術和創意形式也均屬國際一流,如沉浸式體驗廳擬采用全空間融合圖像、多通道圖像融合以及數字交互技術,VR互動區擬引入Oculus、三星、索尼等同級水準的片源制作團隊,機器人互動展區將引入日本和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作為展示道具和互動教具,創意展廳將創意展示、VR視覺、藝術營造融為一體。
(三)通過網絡來組織科普活動
網絡有傳播迅速、信息容量大以及普及范圍廣等優勢。而且調查結果也顯示,青少年網民在全國網民中占據很大的一部分,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網民的數量不斷在增加。所以,非常有必要開通科普類以及教育類的網站,也可以開通論壇,在上面刊登一些同科學知識內容相關的文章,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隱秘性的特點,展開心理健康咨詢以及教育活動③。
(四)拓展一些科普的活動場所
要拓展更多的科普活動場所,將一些關于科普的社區工作室建立起來。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除了要融入各科的知識內容,還要將科學知識放在重點的位置上,助于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勤于操作的好習慣。
(五)讓青少年走進科普基地
一般情況下,科普展館、實驗室、數碼世界都包括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教育機構內,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科學知識的氛圍。同時青少年活動中心進入校園能夠給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觀看展覽的機會,更助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的開展。在青少年進行參觀和學習的時候,作為教師,要科學、及時的指導青少年,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提升。而且通過參觀科普展覽館,更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
1.在基地內實施教學。在校外教育機構里,有大量的教學資源,更利于教師進行現場教學。青少年獲取一些科普知識的途徑不再限于教材,可以通過直觀的了解和學習,將更多的科普知識掌握和理解。
2.參與實踐操作。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去就是青少年學習知識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最終的目的,而將青少年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科學素質。因此,要針對學生各方面的特點以及所具備的學習能力作為參考的憑據,這樣才能夠為學生針對性地對具體的實踐操作項目進行設置,比如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制作航空的模型、拼圖以及桌椅。可以這么說,校外教育機構內是很好進行實踐操作的地點,更利于使得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培養,使得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得到提高。以及更助于教師完成教學的目標。
(六)策劃科普營活動
為了有效開展科普的教育活動,校外教育機構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科普營活動。而為了能夠順利地開展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就要將活動規范制定出來,對活動目的進行明確。同時,要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分工,這樣才能保證活動有秩序地進行。另外,還要將安全的工作做好,由于是在郊外開展科普活動,為了避免發生意外事件,組織方可設立一個檢查小組,負責維護和保障青少年的安全。在活動進行的時候,青少年應該要遵守秩序,聽從教師的安排,呈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
(七)增強科普活動趣味性
對于青少年來講,趣味性非常重要,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可以成立一些科普的工作室,并將相關的科技器材配備好,然后給青少年采購一些與科學相關的書籍以及益智玩具,然后經常性的組織活動。像傳授學生科普知識的活動,比如生活中的科學,以及實踐操作的活動,比如種植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傳授學生一些有益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體會到更大的樂趣,感受科學的無窮奧妙。同時還能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養成更好的習慣。
(八)弘揚科普文化特色
在組織科普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將對我國的特色文化進行弘揚作為展開工作的重要目標,尤其是使得區域文化得以發展。區域發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特色文化,發展經濟的驅動力也是特色文化。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地廣物博,任何一個地區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可以將其應用到青少年的群眾文化當中去,通過開展科普的教育,充分發揮這些地域文化的最大作用。
四、結語
當前,作為校外教育工作者,應對科普教學形成全面的認識,并且積極探索和創新。將自身的教育理念轉變,將各個方面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這樣才能夠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發展進程。這些年,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因此從事教育的工作者要積極貫徹落實,將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得以提升,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注釋:
①譚超.大型科普活動前期宣傳效果評估的探討——以2010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宣傳為例[J].科普研究,2011(03):80-83.
②胡俊平.大型科普活動組織及服務者評估研究——以2012北京科學嘉年華參與機構調查評估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3(02):143-146.
③張志敏,任福君.科普活動作為一種社會教育資源的價值探討——基于科普活動效果評估案例的分析[J].科技導報,2012(28):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