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蕓
摘 要:為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懷,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書法教育也在悄然興起。
關鍵詞:書法教育;毛筆書法;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52-01
漢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載體,書法是文字傳承的藝術形式,在晉朝之前,文字主要用于記述重大事件,晉之后文人墨客將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入自覺階段,通過線條之美表達書者的情感。毛筆在中國古代是普遍的書寫工具,而現今我們將硬筆作為書寫工具,毛筆的使用需要不斷減少,需要重新重視書法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軟筆書法。
一、書法教育的現狀
根據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軟筆書法逐漸進入中小學生課堂,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出發點,通過九年義務教育傳播書法,秉承從娃娃抓起的觀念,大力推廣書法文化,但是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
首先是書法教師專業性問題,由于書法專業本科招生數量有限,符合中小學用人單位要求的書法教師數量較少,部分學校用在職語文教師,美術教師或音樂教師等臨時兼任,學生得不到專業系統化的學習。還有部分學校與校外機構合作,進行書法教學;其次是教材選用問題,教育局出臺相關政策,并未規定統一教材,在教材和書體的選擇上也未做全面規范,具有靈活性。但是這也使書法課程的教學進度和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普遍提升書法水平。此外,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也影響教學水平,就沈陽而言,大部分家長片面重視學習成績,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如書法等傳統文化的培養,甚至會有家長認為學習軟筆書法是無用之舉。在家長的帶動下,中小學生沒有形成獨立的世界觀,會受家長的影響,認為只有高分才是王道。嚴重影響軟筆書法的教學效果。
二、中小學書法教育中的得失
書法進課堂項目,要求三年級以上的中小生學習軟筆書法,有利于學生了解漢字演變,漢字含義,以及漢字的間架結構。同時也可以通過對書法課程學習重新鞏固漢字書寫,彌補電腦廣泛使用之后的錯別字和提筆忘字現象。
書法學習需要對字帖進行臨摹,學生可以通過對字帖學習,了解書者所處時代的特點,也可以把臨摹作品看做古文進行學習,因為字帖之中沒有句讀,借此學習斷句的方法。這樣不僅僅提升書法水平,也能通過字帖這第一手資料,提高歷史和文學水平,一舉多得。
對于書法創作,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四字成語,或者是楹聯,這也有利于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臨習古詩或者古文,在練習書法作品的同時,鞏固對所學古詩文的背誦。甚至可以選擇如《三字經》《千字文》等內容進行書寫,即練習了書法功力,也加強對傳統蒙學的了解。
所以,學習軟筆書法,可以將很多知識融匯貫通,慢慢滲透到書法教育中,與學生進行互動,實現學中玩,玩中學的理想狀態。
當然中小學的書法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書法教還是已提及過的教師選用。因為教學設置原因,很多學校外聘書法家進行指導教學。對于書法家的教學,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書法家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中小學生,多數書法家未經過正規師范院校培訓,對于教學重點難點的設置,是否符合中小學生發展階段,教學方式及內容中小學生能否接受吸收。
其次,字體和字帖的選取,也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小學3-4年學習臨摹楷書字帖,雖都為楷書字帖,但是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楷書字體也不盡相同,在學書過程中,字帖的選擇應由教師統一規定,還是有學生自行選擇?唐代書家孫過庭曾在《書譜》中提到“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也就是說,當學書者想要學寫時,就是最合適的時機,那么對于書帖的選擇,筆者認為,也應該按照書者喜好進行選擇。但這無疑為整個課堂講解帶來難度。
三、普及書法教育的利弊
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中小學學校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置書法教室,這是對書法尤其是軟筆書法推廣的好方式。書法走入課堂,使中小學生了解文字演變,了解文字歷史,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尊自信,有利于對中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
書法普及教育對于軟筆書法傳承具有深遠意義,在古代毛筆是傳統書寫工具,基本上讀書識字的學生都會使用毛筆,例如明代科舉考試,考卷書寫字體猶如印刷版本。但是現在我們使用硬筆,對毛筆接觸較少,尤其是年輕人,基本上不了解軟筆書法。而書法教育進入中小學,使學生了解軟筆書法,能夠基本掌握持筆方式和書寫方法。
當然在學校中的書法課程,時間較短,內容較少,對于有興趣的學生,未能真正做到詳盡的學習。同時筆者認為書法等藝術形式的培訓應該注重個性培養,每個個體對藝術的理解不盡相同,所以應該在普及教育的同時,重視個性的培養。但無論如何,普及書法教育是必須做的一項工作,只有在接觸書法之后,學生才會對書法有興趣,從而進一步進行學習研究。
漢字是中國的標志,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在漢字中包含了中國文化特色,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積淀,而書法,顧名思義便是書寫之法,將具有中華特色的文字,通過特殊的工具——毛筆進行書寫創作,這無疑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體現,是中華兒女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