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服飾與首飾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作為美學的一種,它得到了我們的廣泛關注。從本質上來講,二者不僅是人類身份的彰顯,也可以稱之為思想情感的表達。只有達到了最佳的搭配狀態,實現了自我美化的目的,才能夠產生相應的藝術效果,提升自我認知。因此,本文從現代首飾在服飾中的地位出發,對二者的關系以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服飾;首飾;搭配關系;效果
中圖分類號:TS9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284-01
在現代社會當中,單純的物質享受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們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體驗,在服飾設計的基礎上,提高了對首飾搭配效果的認知。如何能夠使二者更加協調,實現服飾與首飾空間上的優化,成為了當前美學探索的主要內容。
一、現代首飾在服飾中的地位
1.首飾與人的關系。要探究服飾與首飾搭配的關系,就要明確的了解首飾在服飾中的地位。從本質上來講,人們在使用首飾之前都要對其進行基本的分類。例如:掛件首飾、擺件首飾等等。它起到的是裝飾的作用,能夠起到美化自身的效果。就一般情況而言,首飾與人的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材質不同的首飾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一部分人為了彰顯富貴的身份,喜歡用珠寶或者金首飾來裝扮自己。第二,首飾能夠傳達一些特定的含義。例如:在食指上戴著戒指可以體現自己已婚的身份。第三,作為人類社會心理狀態的一種,首飾也能夠提高我們的審美水平。
2.服飾與首飾的搭配關系。服飾與首飾的搭配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服飾是首飾設計的必要前提,首飾也為服飾提供了借鑒作用。在一些服飾設計的初始階段,為了能夠尋找靈感,制作出更加流行的服裝,人們往往借鑒一些創新性因素,突出某個時代的特定風格。例如:注重服飾設計的細節,在衣領、袖口或者是肩膀處鑲嵌上一些小巧的首飾,突出現代的個性化特征。同時,二者的結合以及搭配關系也是非常緊密的,可以稱之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服飾與首飾的搭配關系也體現在材料的功能性選擇上。不同材料的選擇決定了使用功能與方式的不同,也為人們提供了多種利用空間。例如: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搭配中看出了解到用戶的年齡。例如:一般中年婦女喜歡選擇一些比較貴重的珠寶,和一些金屬質地的首飾來彰顯氣質。
二、服飾與首飾搭配的效果分析
1.彰顯形式美。在現代服飾與首飾消費市場逐漸擴大的當今社會,設計人員不僅僅注重其整體效果,也對一些細節進行深化,著重突出其中的內涵。二者的緊密聯系不僅能夠在結構上得到整合,也彰顯了一種形式美。服飾與首飾的搭配效果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首飾設計的初期,制造者充分考慮到服飾的整體比例,從點出發,在不同的對應面進行內容規劃,使得二者成為一個大的部分。我們又將這種設計方式稱之為均衡對稱。首飾的加入為服飾帶來了深刻的沖擊感,為用戶營造極大的想象空間,實現心理上的滿足。第二,為了能夠提升人們的造型效果,使二者聯系更加緊密,設計者應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例如:可以根據服飾的類型以及制作長短來確定首飾的位置、數量以及大小等等。第三,從色彩的明暗度入手,進行適度的感官搭配。例如:根據服飾顏色的主要基調來選擇首飾的色相以及純度。如果該服飾的為冷色系,首飾的顏色可以用灰色、棕色等替代。
2.表達內在思想感情。內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也是服飾與首飾的搭配效果之一。以男性搭配為例,由于他們在生活中承受了較大的壓力,服飾的色彩一般也為冷色系。所以在首飾選擇上,也多用一些黑色或者灰色的白金吊墜。這種不僅能夠顯示出男性的品位,也突出了他們不張揚的性格。另外,服飾與首飾在搭配上也是人們喜怒哀樂的最重要表達。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比較鮮明,明亮的色彩可以為他們渲染歡樂的情緒。設計者也可以將自己想要表達的理念通過服飾與首飾的搭配傳遞出來,這種方式不僅是生活藝術的體現,也強調了個人特色與情趣。
3.增強實用性。實用性的增強是二者搭配的重要體現。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男性西裝”為例,在服飾上搭配一些領帶夾或者袖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實用效果。第二,手機首飾的搭配。通常情況下,我們通常會在手機上配上一些掛件,這樣不僅能夠達到美觀的作用,也能夠防止手機的遺失,起到了保護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服飾和首飾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們看中的不僅是二者搭配的美觀性,也要突出其中的內涵。它能夠深入到我們的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甚至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因此,在搭配過程中,設計者要從服飾的特點出發,考慮到色系、款式、長短等各個方面,同時結合個性特征,對首飾進行合理選擇。這樣不僅能夠開拓首飾的消費市場,也為二者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岳晉充.論首飾的造型組合與搭配美學[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2]劉清濤.首飾在男性服飾搭配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2.
[3]丁奕涵.晚清民初馬面裙的制作工藝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