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琳琳
摘要:結合素質教育理念,通過第二課堂的教學形式,對大學英語專業素質教育進行研究與討論,從而完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的目標。本文選取四種活動形式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進行實證研究。其活動形式包括語音校對俱樂部、大學生英文歌曲俱樂部、大學生校園調頻臺和大學生英語演講俱樂部。研究結果表明.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可有效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和英語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大學英語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007-02
核心素養教育注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一種以全面提高教育者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最新版本,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成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其中。聽說能力尤為重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綜合文化素養,以英語作為交流語言,在學習、社會交際和工作過程中進行溝通,從而達到對未來國際交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本文選取大慶師范學院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而完成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研究與分析。
一、“核心素養”分析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有助于將教育人員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其內在品質。是一種塑造人、培養人和完善人生價值觀的核心教育。教育部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指出。針對人文素質教育。其核心在于通過在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社科領域對教育進行加強,有助于大學生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提升。人文素質教育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人文精神教育。從本質上分析可知,人文精神是以揭示人的生存意義為核心,體現人生的價值,對自由發展與完善的追求,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精神。人文精神從信念、情感、道德和理想等精神層面體現了人的追求,所以關于人文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大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英語專業如何運用核心素養
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教學”升華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英語語言學科屬于人文學科類,其本身具有人文學科的特性,并且體現了綜合性的人文精神。英語專業教育將外語技能素質的教育、人文學科教育和人文主義本質結合為一體,在進行知識傳輸的過程當中,側重以語言形式教學中所涉及的文化內涵,因此,英語教學不再僅僅是對語言本身進行擴展,還是一種體現文化內涵的教學,從而提高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專業教學中,英語專業的素質教育理念是將培養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融入其中。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學科教育的人文性和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
實踐型大學生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品格修養以及人文素質,并將其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實踐型大學生教育要求英語專業教育可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較好地運用人文精神,充分將其發揮。并且挖掘有關語言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科學知識,使得學生具有復合型人文素養。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包括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科學素質,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英語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研究設計
(一)實踐教學的研究目的
(1)大學生英語第二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假設是否成立。
(2)在素質教育中,探究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高效模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能力。
(二)研究對象的選取
要求非英語專業大一新生600人,其中包括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三)研究領域
語音校對俱樂部、大學生英文歌曲俱樂部、大學生校園調頻臺和大學生英語演講俱樂部。
(四)研究方案設計
步驟一:研究人員從大一非英語專業的新生中隨機抽取300名男生。300名女生。通過測試得到在未參加大學英語課堂培訓前學生的英語水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測試:對48個音標的辨別度、關于語調的升降變調和連續、語言的組織能力,關于語流的節奏和重音,測試結果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學生成績記為良好。60分至79分的學生成績記為中等,60分以下的學生成績記為不及格。
從測試結果中發現,在600名參加測試的學生當中,語音、語調、語言組織能力和語流四項測試能力平均水平僅有16.3%的學生成績可以達到良好。35.7%的學生成績為中等,48%的學生的測試結果是不及格,由此可知,學生對語音的掌握程度不夠,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較差,增加關于語音和綜合運用方面的訓練是解決該問題的必然選擇。為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有進一步的探究,得到影響學生語音測試結果的因素,根據測試結果,研究人員將測試結果為不及格的學生分配到大學生英文歌曲俱樂部和大學英語演講俱樂部。測試結果為中等的學生分配到大學生校園調頻臺。測試結果為良好的學生分配到語音校對俱樂部,接下來對各個俱樂部學生的高考分數進行統計,并且將學生的個人性格、高考分數以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度三個方面的數據進行討論和分析。
通過上述統計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不難看出,語音校對俱樂部的學生高考分數在120分以上的人數高達87%.大多數學生的性格很開朗,對學習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僅英語的基礎知識掌握牢固,而且語音較好。進入校園調頻臺的學生高考分數在90到119分之間的人數達到64%,大多數學生的性格較為內斂,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般。在對比之下,測試結果為不及格的學生高考成績普遍較低,大多數學生的性格內向,語音不好,很少用英語進行交流,缺乏學習英語的信心,并且對于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對英語的學習具有厭煩心理。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性格因素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學習英語興趣的大小對英語的學習能力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步驟二:采用第二課堂模式。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與素質的培訓:
英語演講俱樂部: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培養,將其分為英語演講提高班、英語演講訓練班、英語演講興趣班。
英語演講提高班:提高班是培養層次中英語水平最高的班級,在演講訓練班中,通過選拔的模式選取優秀選手,他們將直接晉級到國際級的演講比賽中。成為大慶師范學院的代表隊。一般情況下,在比賽的前一個月會組織學生進行集訓活動,英語演講提高班訓練的模式是四對一,即含一名外教在內。一共四位指導教師對一名參賽選手進行訓練,確保學生各方面英語應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英語演講訓練班:學生通過參加辯論比賽和英語演講比賽,可以提高自信心、競爭意識和心理素質,培養應變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英語教師對有關演講知識與技巧進行講授,外加實戰演講比賽,創建一個新型的培訓方式。在演講訓練班中,不僅提供給學生英語運用的舞臺和機會。而且對中西文化知識面的擴展也非常重視。加強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提升學生有關中西方文化鑒賞和比較的水平。同時具備對一般性社會問題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英語演講興趣班:培養學生對英語演講的興趣,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進行加強。采用小組演講的形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取對英語演講興趣最高的學生作為組長,同時隨機選取一名英語教師作為該組的指導教師,每周舉行一次活動,活動主要體現模式為即興演講和小組辯論.時長為兩個小時。
英語調頻廣播電臺: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大學英語調頻廣播電臺主要采取學生采編的活動形式,通過教師在旁輔助,將播音的內容分為兩個時段,第一時段為早7:30-8:00,其內容主要為英語新聞和四、六級英語聽力,下午5:30-6:00是學生自行采編環節,其內容主要為歐美時訊簡介、美文鑒賞和關于英美的風俗介紹。
英文歌曲俱樂部:保證學生的能力素質和文化藝術素質協調發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和基本語言技能。每周周一上午舉行一次例會,每周學會一首歌。起初指導老師和學生中的負責人一同教授歌曲,然后進行分組,每組配備一名聲樂系的學生來指導演練,所學歌曲由組內人員以投票的方式最終選定,為了加大學生對歌曲學習的熱情。每學期的期中都會舉行一次校園英文歌曲比賽。
四、研究成果分析
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在600名參加測試的學生當中,語音、語調、語言組織能力和語流四項測試能力水平有29.95%的學生達到良好。40.05%學生測試結果為中等,30%的學生測試結果為不及格,將此測試結果數據與未培訓時的數據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不難看出。成績在中等和良好等級的學生人數均有所增加。不及格人數的百分點降低了18%,因此,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有助于學生語言基本技能的提高。
五、結語
經研究表明:(1)在大學英語第一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第二課堂的引入,能夠促進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效地實現對學生整體素質能力提升的目標。(2)語音校對俱樂部、大學英語演講俱樂部、大學生校園調頻臺和大學生英文歌曲俱樂部這四種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對于形成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英語溝通能力、英語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都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