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也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給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需求,本文從教師、學生、推行條件、互動和教學評價等五個方面構建了吉林省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框架。
關鍵詞:“一帶一路”教學模式吉林省高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021-02
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一年多來,為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吉林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帶一路”戰略迫切需要具備較高英語水平的各種專業技能型人才。現有的英語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需求。因此,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亟待優化。
一、“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我們的國家戰略,該戰略契合了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1.“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吉林省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吉林省包含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而吉林省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是“一帶一路”戰略中東北亞區域的核心區域。是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窗口。“一帶一路”戰略為吉林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國際合作機會,而這些國際合作項目需要大量的具備英語實用技能的一線工作人才。
2.“一帶一路”與高職教育
2015年6月2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助力‘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目標。“一帶一路”戰略推出了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計劃。這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結合自身特色和實力,辦出“中國特色”。并將特色推廣到“世界”。更好地助力“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使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
3.“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吉林省高職英語教學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給吉林省帶來了國際合作的機會。同時也為吉林省的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大量留學、實習和就業機會。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對吉林省的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教學導向。我們應該以“一帶一路”的人才需求為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目標。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構建出新的優化發展框架。
二、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現狀
1.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長久以來。國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們對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概括來講,通常包括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推行條件、教學互動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但這些要素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發展的,構成了一個生態化的平衡發展系統。
2.吉林省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現狀調查
針對教學模式的這五個方面,我向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250名非英語專業的大一在校生和10名公共英語課的教師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為確保問卷調查的結果準確,對其中的5名英語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根據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結果,我了解到吉林省現有的教學模式中,盡管教師有更新教學理念的意識,但在實際授課中仍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順利通過期末和等級考試為教學目標;雖然主要依靠多媒體PPT為推行條件,但并沒有真正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缺乏師生活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以試卷成績評價教學效果。
3.吉林省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現狀原因分析
許多教師了解了一些關于國家和吉林省的職業教育理念,也接觸了一些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等國際上先進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將這些理念和方法應用于實踐。教師的教育理念與實際教學脫節。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不強,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缺乏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多數教師具備用PPT制作課件的能力和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但對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運用于實際教學還不得要領,缺少這方面的培訓。QQ和微信平臺為教學互動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但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機會少,缺乏專門的課程互動平臺,語音實驗室等硬件英語學習場所嚴重不足。絕大多數師生對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不滿意,認為應該以多種方式實現教學評價,但目前學校和教師對形成性評價的把握還不夠準確,缺乏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優化發展框架
吉林省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無法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需求。因此,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周邊國家都有各自的語言,在小語種人才短缺的情況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國際先進的設備多數使用英語作為操作說明,國際上最新的技術通常也是以英語發表。大多數編程語言都是以英語縮寫作為命令語言,英語的使用日益普及。因此,吉林省高職英語教育模式應該以“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家和吉林省的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交流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依托于現代通信技術的現代教學技術為推行條件;涵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的教學互動;采用多元化的英語評價方式。
1.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指導,構建以網絡教師發展課程、信息化教師培訓、虛擬化教學環境設計、信息化的多元教學方法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理念優化發展框架
按照“一帶一路”戰略要求。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部、吉林省以及國務院頒布的各類與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有關的文件。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建設有吉林特色的現代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教師是實際教學的引導者和設計者,應該為教師搭建學習先進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的學習平臺。完善教師信息化技術培訓內容。這樣教師才能為學生選好教學資源,定好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過程,培養出全面發展、實踐能力強的學生,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
2.以“一帶一路”戰略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人才需求為教學目標。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優化框架
“一帶一路”的人才需求與變化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把發展長吉圖開發先導區的人才需求作為教學方向。網絡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特定國家的風俗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高效率的語言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學校和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但同時,學校和教師需要制定有效的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監控和管理措施。
3.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構建網絡、智能學習設施、語音室和虛擬語言實驗室等英語學習硬件發展框架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盡管吉林省境內的高職院校基本實現了網絡覆蓋校園,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持移動設備。但除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擁有可2600人使用的語音室外,其余的學院都嚴重缺乏語音室等英語學習的基礎設施。無法為學生提供先進教學輔助設備。不利于為學生模擬“一帶一路”真實語言練習環境。所以,吉林省高職院校亟需建設英語學習的基礎設施、購買教學輔助設備。
4.滿足“一帶一路”高要求,構建以學習策略群、學習互動平臺和機考測試系統為特征的教學互動框架
問卷調查顯示,吉林省多數高職院校沒有機考系統,無法實現人機互動。盡管多數教師建立了英語學習QQ群、微信群,但由于人數眾多,發言內容無法歸類,所以教師很難實現與學生的課后互動,課程活動過程中,由于部分學校規定不準使用手機以及教師設計過程中的缺陷。無法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策略群和互動平臺缺乏教師引導。因此,吉林省高職院校應加速引進機考系統,實現人機互動:在學校規章制度方面給予配合。鼓勵教師在課上與學生互動:指定專人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互動學習英語。
5.構建多元化的英語教學評價框架。為“一帶一路”戰略選拔出英語能力突出的優秀技能型人才
吉林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評價應該充分考慮到“一帶一路”戰略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需要更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手段。并且這種評價手段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現行的高職英語期末考試和等級考試的評價方式,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起到激勵作用,也無法給予學生建設性的意見。多元化的英語評價框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實現更多的評價主體,包括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和教師評價。包括了更多元化的評價,包括信息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涵蓋了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包括高中低三種標準。所以,搭建多元化的英語教學評價框架,能更好地為吉林省選拔技能型人才,為“一帶一路”服務。
四、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吉林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戰略任務。因此,還需要繼續進一步深入系統地探討和借鑒其他省市成功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