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創新驅動戰略的動力源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各地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本文從分析煙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入手,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特點,探索“十三五”期間煙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方向以及政策措施,努力搶占未來經濟競爭制高點。
關鍵詞:“十三五”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圖分類號:F27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050-02
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是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未來5-10年是全球新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進發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將逐漸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我國而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導力量,既能創造新供給、提供新服務,又能培育新消費、滿足新需求,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補短板”的重要內容。
一、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十32”期間,煙臺市出臺了《關于實施“8515工程”培強做大企業發展新興產業的意見》,單獨公布了100家新興產業企業名單。并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享受的重點支持政策。經過幾年發展,煙臺市新興產業在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提升重點領域技術優勢、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延伸產業鏈條,促進集聚集約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61.60億元,增長11.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2%。2016年上半年,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高端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個數達到474個,實現收入2085.7億元,同比增長15.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4%。山東省政府已授予煙臺市“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開發區、招遠市、龍口市、蓬萊市四個“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制造園區”,批準成立了萊山、海陽兩個“省級核電裝備制造園區”,蓬萊市、開發區兩個“山東省船舶工業集聚區”。
(2)骨干企業態勢較好。經過多年發展,培育成長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領軍地位的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全球六大具備批量建造半潛式平臺能力的企業。杰瑞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油田增產作業設備生產企業,是我國油氣裝備領域市值最大的民營上市公司,產品廣泛用于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東方藍天鈦金科技公司通過了中國商飛潛在供應商綜合能力評估、民航局組織的適航認證,其商用飛機鈦金緊固件為國產大飛機C919配套。
(3)轉型發展初顯成效。中集來福士針對油氣田建設速度放緩的不利局面,設計出經濟型半潛式平臺BT5000,獲得多筆訂單:杰瑞集團加快由設備供應商向油氣工程總承包商轉型,2015年與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合作項目,列入習近平總書記與巴基斯坦簽署的460億美元合作大單;冰輪集團投資1.8億美元并購馬來西亞頓漢布什控股公司98.18%股權、臺海集團投資9800萬美元收購法國瑪努爾工業集團石化等。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科技研發水平和國際化發展水平。
二、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及問題
(1)創新能力仍待提高。煙臺市不少新興產業企業雖具備國際一流的裝備,但關鍵技術自給率低,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吸納轉化科技成果能力較弱。多數企業還處于技術引進與應用層次,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依然缺乏,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前景廣闊的尖端產品并不多。
(2)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型人才比較缺乏,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高技術人才也稀缺。人才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發、技術攻關主要依靠人才。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的一個普通地級市,煙臺市高科技企業的覆蓋率較低,高層次人才匱乏,對全國各地的人力資本吸引力較低。另外,吸引外來人才的政策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3)區域競爭壓力加大。當前,從省級、地級直到縣級,都在進行新興產業的招商引資,但不少地區產業規劃同質化嚴重,由于缺乏總體協調,容易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以山東半島為例,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政策趨同化的影響加劇。煙臺作為沿海開放地區承接高端產業轉移的優勢不再,同等城市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如青島市近年來引進了3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松機器人產業基地也落戶青島,區域競爭壓力逐步顯現。
(4)外部環境趨緊,投資動力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投資到見效的時間跨度大,在技術研發、產業化等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需要進行反復的創新嘗試。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因此,資金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優先考慮的一個問題。但是受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影響,社會投資意愿不強,造成新興產業企業融資困難,項目建設進度放緩。投資對拉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效果不夠明顯。
三、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及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期間的發展重點
根據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與服務指導目錄》,立足煙臺市現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礎,考慮以下八個方面作為煙臺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1)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搶抓國家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的戰略機遇,重點發展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增材制造裝備,前瞻布局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增材制造和機器人研究院,培育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推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在相關行業的創新應用,將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打造成為煙臺制造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513所的航天產品、軍用產品研制資質和能力,加快發展微納衛星和軍用無人機,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搶抓“互聯網+制造業”發展機遇,重點發展智能手機、智能液晶電視、平板電腦、觸摸屏、線路板、電子自動化產品、新型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工業設計等,加快培育信息消費新業態,鼓勵智能傳感器及系統核心技術、智能移動終端和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等信息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發展云計算、物聯網、服務外包、信息服務、3D影像、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信息消費新業態。
(3)軌道交通裝備。充分發揮軌道交通車輛車體型材產量全國第一的優勢。依托煙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項目,搶抓國家大力發展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機遇,重點圍繞整車、關鍵部件、關鍵系統三個領域,以輕量化、高端化、系統化為發展方向,積極與科研院所和大企業合作,重點培育和發展新型車體材料及關鍵結構件、牽引供電與通信信號裝備、機車車輛及養路裝備,力爭將煙臺打造成國內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城。
(4)生物醫藥與高性能醫療器械。依托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綠葉國際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及長效和靶向制劑國家重點實驗室、抗體一藥物偶聯(ADC)技術平臺等園區和平臺,把煙臺打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醫藥中心,以規?;?、集群化、國際化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生物藥、化學藥、體外診斷產品、植入接人產品和醫用材料等。將生物醫藥與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打造成為煙臺制造業新的優勢產業。
(5)新材料產業。以聚氨酯、特種化纖、電子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等領域為重點,依托全球最大的MDI生產商、國內唯一的特種胺和ADI生產商、國內最大的芳綸生產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接,搭建新材料創新平臺,突破先進熔煉、增材制造、精密成型、晶體生長、氣相沉積、高效合成等先進工藝技術,重點發展新型化工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和貴金屬新材料,前瞻布局石墨烯微片及薄膜、低成本3D打印材料、新型低溫超導和低成本高溫超導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6)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以風能、核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領域為重點,依托海陽核電、龍源電力、頓漢布什、潤達垃圾處理等骨干企業,重點實施一批節能項目,培育省內領先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打造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
(7)海洋工程裝備及船舶制造。依托中集來福士、杰瑞股份、巨濤重工等龍頭企業,加快工程設計、模塊設計制造、配套設備供應、技術咨詢服務等專業分包及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總裝集成能力建設。重點突破海洋工程總裝建造模式、海洋工程產品海上試航調試、主流海洋石油鉆井平臺完整設計鏈流程等關鍵技術,發展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系泊系統及成套設備等主力海工裝備。加快海洋鉆井平臺核心設備制造、石油裝備遠程控制、深海平臺油田及水下鉆采設備制造等技術研發,發展海上鉆井平臺巖屑回注成套設備、大型連續油管作業撬、海洋修井設備等特色優勢產品。
(8)高技術服務業。以信息技術、數字內容、檢驗檢測、知識產權服務等領域為重點,推進煙臺服務外包示范園、山東省海洋產權交易中心、華東電子口岸物流信息化外包服務基地等重點項目。大力發展網絡信息服務和三網融合業務,推進網絡技術和業務創新,培育發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推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由單純提供產品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和信息服務轉變。完善電子信息產品售后服務。拓展軟件和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領域,著力培育物聯網、云計算和三網融合產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為了更好地促進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減少未來發展中遇到的阻力。應考慮從以下方面加大保障措施:
(1)強化工作推進機制,提供堅實制度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鑒于新興產業的發展點多面廣,建議市里成立由發改、經信、科技、統計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分析當前形勢及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措施,明確具體任務分工,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推動行業發展。二是加大激勵引導。雖然目前煙臺市設立了5000萬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但對比先進地區差距很大。全面落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支持新興產業園區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能力建設、產業化示范工程等;積極爭取國家、省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優先落實增值稅轉型、所得稅減免、進口設備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現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省、市有關土地優惠政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優先安排用地指標。三是完善指標評價體系。目前市里對新興產業的指標統計也處于探索階段。對各縣市區相關工作的評價考核也無法開展。下一步要圍繞已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工程。建立實施評估制度。加強實施情況跟蹤分析,確保相關政策措施順利實施。
(2)強化金融保障作用,提供強力發展支撐。通過提高對企業授信額度、貸款貼息、研發和產業化補助、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資本金注入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新興產業領域: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推動設立市、縣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企業加大對新興產業創業企業初創期及早中期投入;鼓勵開展直接融資,支持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探索推進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發行機制;創新科技金融合作,推動商業銀行開設科技支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各保險公司開設開展科技保險業務:鼓勵成立科技擔保公司。
(3)強化產學研聯合,激發企業創新動力。要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對新建的市級以上行業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按照相關規定給予資金補助。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國家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著名企業在煙建立創新機構、重點實驗室。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支持有條件的駐煙科研單位進入企業。有條件的企業在高校、科研單位設立研發中心。
(4)強化高端人才培育體系,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瞄準高端和前沿,大力引進國內外具有先進創新成果、可實現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帶動新興產業的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突出新興產業關鍵領域突破和科技創新需要,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的高層次人才。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擇優資助一批符合煙臺發展需要,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的科技領軍人才來煙臺創新創業。引導在煙臺院校、科研院所加大高端裝備、新材料、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領域專業學科建設。支持與重點企業聯合建立實訓基地,提高高技能人才質量。